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亞瓦格街道,隸屬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喀什市,地處喀什市東北部,東與乃則爾巴格鎮相接,南與恰薩街道相連,西南與庫木代爾瓦扎街道毗鄰,北與吾斯塘博依街道接壤,距喀什市人民政府2.6千米,區域總面積10.4平方千米。

1949年10月至1952年5月,亞瓦格街道一帶為疏附縣文化區;1980年8月25日,由亞瓦克街道改為亞瓦格街道。

2011年末,亞瓦格街道總人口有2.88萬人。2019年,亞瓦格街道下轄8個社區、2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托爾亞瓦格社區迎賓大道526號。

2011年末,亞瓦格街道有商業網點1357個,職工3410人。2011年,亞瓦格街道居民可支配收入13500元。[1]

中文名: 亞瓦格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喀什市

地理位置: 喀什市東北部

面 積: 10.4 km²

下轄地區: 8個社區、2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托爾亞瓦格社區迎賓大道526號

電話區號: 0998

郵政區碼: 844000

氣候條件: 溫帶大陸性氣候

車牌代碼: 新Q

人 口: 2.88萬人(2011年末)

目錄

建置沿革

1949年10月至1952年5月,為疏附縣文化區。

1952年,喀什市建立後改為喀什市第三區。

1956年6月1日,撤銷區建制,原所轄區改為阿木巴奇與牙爾巴哈兩個街道。

1958年3月,兩個街辦合併為喀什市安占街道。

1960年4月,改屬喀什市城市公社亞瓦克管理區。

1966年10月,更名為喀什市城市公社勝利管理區。

1976年6月30日,城市公社勝利管理區析置亞瓦克城市公社。

1979年1月4日,亞瓦克城市公社改為亞瓦克街道。

1980年8月25日,亞瓦克街道改名亞瓦格街道。

行政區劃

2011年,亞瓦格街道下轄托爾亞瓦格、布拉克貝希、北大橋、阿瓦提、機場路、英努爾、可然木巴格、幸福苑8個社區;下設124個居民小組。

2019年,亞瓦格街道下轄北大橋社區、幸福苑社區、玉瑞克巴扎社區、濱河北路社區、榆樹巷社區、闊納乃則爾巴格路社區、師範學院社區、克然木巴格社區8個社區,巴格艾日克村、乃則爾巴格村2個行政村, 人民政府駐托爾亞瓦格社區迎賓大道526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亞瓦格街道地處喀什市東北部,東與乃則爾巴格鎮相接,南與恰薩街道相連,西南與庫木代爾瓦扎街道毗鄰,北與吾斯塘博依街道接壤,距喀什市人民政府2.6千米,區域總面積10.4平方千米。

人口

2011年末,亞瓦格街道總人口2.88萬人;另有流動人口2488人。總人口中,男性1.67萬人,占58%;女性1.21萬人,占42%;以維吾爾族為主,達2.43萬人,占84%;還有漢、回、烏茲別克等民族,共0.45萬人,占16%。2011年,亞瓦格街道人口出生率11.8‰,人口死亡率5.15‰,人口自然增長率6.6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773人。

經濟

2011年末,亞瓦格街道有商業網點1357個,職工3410人。2011年,亞瓦格街道財政總收入100.8萬元,比2010年下降13%。2011年末,亞瓦格街道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6.5億元,各項貸款餘額8.8億元。2011年,亞瓦格街道居民可支配收入13500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亞瓦格街道有小學2所,在校生2568人,專任教師16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中學2所,在校生1248人,專任教師10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2011年,亞瓦格街道教育經費3839.1萬元,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28.5%。

文體事業

2011年末,亞瓦格街道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400平方米,藏書4016冊。2011年末,亞瓦格街道學校有體育場地4處,2個小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0%。2011年末,亞瓦格街道有線電視用戶數為6790戶,入戶率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亞瓦格街道有醫院2所,有衛生院1所,門診部7個;病床38張,專業衛生人員88人,其中其中執業醫師28人,註冊護士60人。

社會保障

2011年,亞瓦格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617戶,人數9801人,支出2572.1萬元,比2010年增長25.48%,月人均218.7元;城市醫療救助186人次,支出68.58萬元;城市生活無着人員救助504人次,支出11.99萬元;社區服務設施30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8個;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3356.6萬元。2011年末,亞瓦格街道參加城鎮居民養老保險443人,比2010年末增加18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2339人,比2010年末增加983人。

交通

亞瓦格街道有迎賓道路、尼扎瓦克路等交通要道通過。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亞瓦格,維吾爾語,意為河崖上的果園;因轄區北面與東面均為吐曼河所繞,地處河流邊沿高地,又相傳三四百年前該地有一片百姓開闢的果園,因而得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