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五裂黃連

中文名稱:五裂黃連

拉丁學名:CoptisquinquesectaW.T.Wang

別稱:野黃連

界屬:植物界、黃連屬

門綱: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亞目:原始花被亞綱、毛茛亞目

目科:毛茛目、毛茛科

分類系統:恩格勒系統,1964

五裂黃連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黃色。具多數鬚根,多歧聚傘花序,生花約6朵,黃綠色或白色。生於林區山地苔蘚常綠闊葉林中。屬藥用植物,亦為國家二級,雲南省一級保護植物。

目錄

簡介

五裂黃連是毛茛科黃連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具多數鬚根。葉5-6;葉片近革質,卵形,長7-15.5厘米,寬5.5-12厘米,五全裂,中央全裂片菱狀橢圓形至菱狀披針形,長5.5-12厘米,寬2.8-5厘米,分布於中國雲南金平,生長於海拔1700-2500米間的密林下陰處。五裂黃連在中國雲南當地哈尼族、瑤族、傣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傳統藥材中是清熱、解毒等藥材,是中國國家二級保護植物。[1]

五裂黃連是黃連屬植物的一個種。黃連屬植物都含有黃連素,中醫非常看重其清熱解毒的功效,野生植株因此長期被過度採挖,目前該屬植物大都處於瀕危狀態。 五裂黃連更為特殊,因為它還是一種極小種群植物,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其瀕危等級列為「極危」,僅次於「野外滅絕」。[2]

形態特徵

根狀莖黃色,具多數鬚根;

葉近革質,卵形,五全裂,裂片菱狀橢圓形至菱狀披針形,頂端漸尖至長漸尖,羽狀淺裂或深裂,邊緣具極尖的銳鋸齒;側全裂片形狀似中央全裂片,但較小;

: 花葶在果期時較最長葉稍短,多歧聚傘花序,生花約6朵;

聚合果稀疏,果梗無毛,蓇葖長圓狀卵形,皮柄約與蓇葖等長;[3]

生長與分布

僅分布於中國雲南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生長於海拔1700-2500米間的密林下陰處。分布地屬滇南低緯高原地區,南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類型,雨量充沛,乾濕分明。適於五裂黃連生長的氣候條件,即年平均氣溫>21℃,年降水量≥190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64%,極端最低溫≤-4℃,極端最高溫≤42℃,≥10℃積溫不低於7600℃,乾濕季節明顯,且要求冬春多霧,以彌補旱季缺水。[4]

主要價值

五裂黃連在中國雲南當地哈尼族、瑤族、傣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傳統藥材中是清熱、解毒等的藥材,在當地少數民族藥方中是解蛇毒特效藥的主要成分。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五裂黃連是中國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已被列為雲南省極小種群拯救保護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保護物種。

種群現狀

截止2019年,經實地調査,雲南的五裂黃連極度瀕危,僅於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發現2叢,共54株,五裂黃連的野生種群現在已很難找到,加之個體數量極少,已經低於穩定存活界限,瀕臨滅絕,屬於極小種群物種和極度瀕危物種,亟待緊急救護。

瀕危原因

中國雲南當地少數民族每當見到五裂黃連都會連根採集到家中種植,又或連根採集曬乾後賣到市場,由於當地少數民族對其藥用價值的高度認可,加之過度的採集使得其在原生境內野生種群數量急劇減少,習慣於「靠山吃山」的當地少數民族,缺乏相關的人工繁育技術,為滿足藥用的需求,野生五裂黃連已採集殆盡,隨時瀕臨滅絕。

保護措施

就地保護:五裂黃連已在保護區內,適生環境已有保障,應嚴禁當地人採集,為其種群的自然繁衍提供良好的條件,同時保護、保存現有野生種質資源。

引種保育:在不破壞原生種群結構的情況下,採集五裂黃連到人工適生環境中人工栽培,掌握其人工繁育技術,擴大物種數量,逐步在原生地恢復、重建其種群。

建議將五裂黃連種質基因保存到「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子資源庫」中,為該種的種子生物學、植物基因組學和保護生物學等科學提供研究基礎。[5]

參考資料

  1. 五裂黃連,一站式知識信息查詢平台
  2. 極危植物五裂黃連遭非法採挖,浙大專家緊急保育, 中國青年網,2018-01-11
  3. 五裂黃連,植物智
  4. 五裂黃連,一站式知識信息查詢平台
  5. 五裂黃連,一站式知識信息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