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五行 - 對萬事萬物的取象比類

五行 - 對萬事萬物的取象比類

五行,也叫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人認識世界的基本方式, 廣泛用於中醫、堪輿、命理、相術和占卜等方面。五行的源頭是上古時代"萬物有靈"圖騰觀念和祖先崇拜。

孔子的五行思想見於《禮運》篇,其中記載了孔子向子游傳授禮的運轉之道。 五行的意義包涵借着陰陽演變過程的五種基本動態:金(代表斂聚)、木(代表生長)、水(代表浸潤)、火(代表破滅)、土(代表融合)。中國古代哲學家用五行理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係。

它強調整體,旨在描述事物的運動形式以及轉化關係。陰陽是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五行是原始的系統論。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五行

外文名稱; Five Elements

記載典籍; 《尚書》的《甘誓》與《洪範》;《五行大義》

基本元素; 木、火、土、金、水

理論系統; 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係

應用範圍; 哲學、中醫學、占卜算命、曆法等

應用學科; 中醫藥學;中醫基礎理論

簡介

涵義解析;五行學說是我國古代的取象比類學說,不是五種元素,而是將萬事萬物按照潤下、炎上、曲直、從革、稼穡的性質歸屬到水火木金土五個項目中,與西方古代的地、水、火、風四元素學說有區別,是集哲學、占卜、算命、曆法、中醫學、社會學等諸多學於一身的理論。

五行系指古人把宇宙萬物劃分為五種性質的事物,也即分成木、火、土、金、水五大類,並叫它們為"五行"。早見《尚書·洪範》記載的箕子與周武王的對話:"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滋潤),火曰炎上(燃燒),木曰曲直(彎曲,舒張),金曰從革(成分緻密,善分割),土爰稼穡(意指播種收穫)。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這裡不但將宇宙萬物進行了分類,而且對每類的性質與特徵都做了界定。三千多年前的箕子活動棲息地在五行山,箕子在那裡不僅觀天象還發明了圍棋,西遊記中的五行山就是指這一五行山。後人根據對五行的認識,又創造了五行相生相剋理論,這個理論主要在"五行生剋"定律上面。

相生,是指兩類屬性不同的事物之間存在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的關係;具體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剋,則與相生相反,是指兩類不同五行屬性事物之間關係是相互克制的;具體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初始含義

金--金屬

木--植物

水--液體

火--熱能

土--土地

對應關係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陽木克火,陽火克土,陽土克金,陽金克活水,陽水克木

木生火:木乾暖生火;

火生土:火焚木生土;

土生金:土藏礦生金;

金生水:金凝結生水;

水生木:水潤澤生木。

五行相剋:金→木→土→水→火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剛勝柔,故金勝木;因為刀具可砍伐樹木;

專勝散,故木勝土;因為樹木可紮根土裡;

實勝虛,故土勝水;因為堤壩可阻止水流;

眾勝寡,故水勝火;因為大水可熄滅火焰;

精勝堅,故火勝金;因為烈火可熔化金屬。

看似相剋,其實是相生。

天干與五行、方位的關係:

甲為棟樑之木,東方。乙為花果之木,東方。

丙為太陽之火,南方。丁為燈燭之火,南方。

戊為城牆之土,中方。己為田園之土,中方。

庚為斧鉞之金,西方。辛為首飾之金,西方。

壬為江河之水,北方。癸為雨滴之水,北方。

五行與方位、天干、顏色、神獸的關係:

木:東方,甲乙,青色,青龍

火:南方,丙丁,紅色,朱雀

土:中央,戊己,黃色,應龍

金:西方,庚辛,白色,白虎

水:北方,壬癸,黑色,玄武[1]

參考文獻

  1. 五行查詢,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