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蕊柳
五蕊柳,是柳屬灌木或小喬木,高1-5米,樹皮灰色或灰褐色,一年生枝褐綠色,灰綠色或灰棕色,無毛,有光擇,芽卵形或披針形,披針狀長圓,發粘,有光澤。木材可制小農具或作柴薪用,樹皮及葉均可提制栲膠,也是蜜源樹種。
- 中文名:五蕊柳
- 學 名:Salix pentandra L.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楊柳目
- 科:楊柳科
- 屬:柳屬
- 種:五蕊柳
- 分布區域:中國內蒙、黑龍江、吉林、遼寧等省以及朝鮮,蒙古,前蘇聯,歐洲
目錄
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1-5米。樹皮灰色或灰褐色;一年生枝褐綠色,灰綠色或灰棕色,無毛,有光澤。芽卵形或披針形,披針狀長圓形,發粘,有光澤。葉革質,寬披針形,卵狀長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3-13厘米,寬2-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鈍或楔形,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淡綠色,無毛,邊緣有腺齒;葉柄長0.2-1.4厘米,無毛,上端邊緣具腺點;托葉長圓形或寬卵形,或脫落。
雄花序長2-4(7)厘米,粗1-1.2厘米,密花;軸有柔毛;雄蕊(5) 6-9 (12);花絲長約4.5毫米,不等長,至中部有曲毛;苞片綠色,長約2.5毫米,披針形、長圓形或橢圓形,先端圓或鈍,邊緣具腺齒稀全緣,具2-3脈,雄花有背腺和腹腺,離生,背腺棒形,長0.8-1毫米,腹腺略短小,常2-3深裂;雌花序長2-6厘米,粗8毫米;子房卵狀圓錐形,無毛,近無柄;花柱和柱頭明顯,2裂;苞片常於花後漸落;腹腺1或2裂,或全裂為2,狹卵形或卵形,先端截形。
蒴果卵狀圓錐形,長達9毫米,有短柄,光滑無毛,有光澤。花期6月,果期8-9月。
主要價值
木材可制小農具或作柴薪用,樹皮及葉均可提制栲膠,也是蜜源樹種。[1]
變種
白背五蕊柳(變種)
var. intermedia Nakai, Fl. Sylv. Kor. 18: 80. t. 10. 1930;周以良, 植物分類學報, 12 (1): 3-5, 1974, p. p.——S. pseudopentandra Flod. Ark. Bot. 20A. 6: 57. 1926.
本變種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別是:一年生枝為淡橄欖色或淡黃褐色;葉下面發白,低出葉頂端下面有絹狀鬚毛;無托葉。花絲基部有細長毛。果期9月中旬。
產我國東北小興安嶺及長白山等地。生於林區積水的草甸或沼澤地,性喜陽光,很少生長在稍潮潤的山坡上。朝鮮也有分布。
卵苞五蕊柳
(東北林學院植物研究室彙刊)
var. obovata C. Y. Yu, 東北林學院植物研究室彙刊, 9: 30. 1980.
本變種苞片三角狀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先端鈍或近截形,兩面具毛;雄蕊通常6(-7),背、腹腺常分裂。
產內蒙古東部。生於海拔1700米左右的山溝、山樑上。模式標本采自昭烏達盟翁牛特旗大石馬場。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600-1200米的山坡路旁、山谷林緣、河邊或山地林間的水甸子及草甸子中。
分布範圍
產於內蒙古東部、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新疆等省區。朝鮮、蒙古、蘇聯、歐洲等地均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