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鎮
五峰鎮,隸屬於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地處互助土族自治縣西北部,東鄰威遠鎮和台子鄉,南望西山鄉,西與大通縣接壤,北倚南門峽鎮,距縣城約12千米,是互助縣的西大門,區域總面積88.35平方千米。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文峰鄉改名五峰鄉。2006年8月,五峰鄉改設五峰鎮。截至2018年末,五峰鎮戶籍人口為23909人。
2019年,五峰鎮下轄1個社區、18個行政村。
2018年,五峰鎮有工業企業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0個。 [1]
中文名: 五峰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
地理位置: 互助土族自治縣西北部
面 積: 88.35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18個行政村
電話區號: 0972
郵政區碼: 810500
氣候條件: 大陸性高原氣候
車牌代碼: 青B
人 口: 23909人 (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
目錄
建置沿革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文峰鄉改名五峰鄉。
1955年2月,全縣12個區統一更換名稱,第二區為五峰寺區。
1956年10月18日,五峰寺區撤區改為五峰鄉。
2006年8月,五峰鄉改設五峰鎮。
行政區劃
2011年,五峰鎮下轄五峰鎮社區1個社區,上莊、新莊、上馬、下馬一、下馬二、陳家台、轉嘴、七塔爾、倉家溝、支高、興隆、納家、平峰、白多峨、石灣、北溝、後頭溝、海子18個行政村;有124個農業生產合作社。
2019年,五峰鎮下轄五峰鎮社區1個社區,上莊村、北溝村、蒼家村、海子村、後頭溝村、納家村、平峰村、七塔兒村、上馬村、下馬一村、下馬二村、石灣村、新莊村、興隆村、支高村、轉咀村、白多峨村、陳家台村18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五峰鎮地處互助土族自治縣西北部,東鄰威遠鎮和台子鄉,南望西山鄉,西與大通縣接壤,北倚南門峽鎮,距縣城約12千米,是互助縣的西大門,區域總面積88.3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五峰鎮屬半淺半腦地區,平均海拔2561米,地貌形態以高山為主,地勢北高南低;大部分地表覆蓋着厚達幾十米的第四紀黃土;在溝谷兩側,已侵蝕出第三紀紅土,呈現黃土高原中期侵蝕地貌,地形破碎,坡大溝深,丘陵起伏。
氣候
五峰鎮屬大陸性高原氣候;由於地形複雜,熱量資源分布不均衡,氣溫分布總的趨勢是由北往南隨着海拔高度的降低而增高。年均氣溫3℃—3.5℃,年均降水量480—550毫米。該地區春季乾旱多風,冬季寒冷,夏季氣候溫和。五峰鎮大氣稀薄,空氣乾燥,透明度好,雨量少。
水文
五峰鎮分布在五峰山和龍王山一帶的山區基岩裂隙水總徑流量1630萬立方米。
自然資源
五峰鎮境內已探明的有石英礦、石灰岩、玄武岩礦、白雲礦、粘土礦、煤礦等6個礦種;石英礦主要分布於扎板山,儲有量20萬噸;玄武岩礦主要分布於石灣村,儲有量10萬噸;粘土礦保有儲量1000萬噸。
人口
2011年,五峰鎮總人口22908人,農業人口22614人;總人口中,有漢、土、藏、回、蒙古5個民族。
截至2018年末,五峰鎮戶籍人口為23909人。
經濟
2011年,五峰鎮有農業總產值8779.3萬元,農業增加值5694.8萬元。2011年,五峰鎮畜牧業總產值3117.2萬元。2011年,五峰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500元。2011年,五峰鎮工業總產值達到4768萬元,其中工業增加值1429萬元,生產性固定投資421萬元;建成投資400萬元的陳家台村新型建材磚廠和投資200萬元的上馬村新型建材磚廠。
2018年,五峰鎮有工業企業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0個。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五峰鎮有完全小學12個,中學1所,教學點8個,其中小學1所,教職工8人,學生230人;中學1所,教職工95人,學生1300人;初等教育入學率達95.5%,16周歲人口教育完成率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五峰鎮有衛生院1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覆蓋率達100%。
交通
五峰鎮有平大公路穿境而過,符合通班車條件的村班車通達率保持100%。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五峰鎮因境內五峰寺所在山峰形狀如人伸開的五指而得名。
文物古蹟
五峰鎮境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卡約文化豆爾加陰坡遺址、卡約文化唐汪式靳家台遺址和五峰寺等古蹟。
五峰寺位於白多峨村,始建於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屬道教寺觀;1986年五峰寺被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視頻
互助縣五峰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