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參芪苓丸
中成藥介紹
中成藥具體是指以中藥材為原料藥,在中醫傳統理論的指導下,遵照一定的處方、生產技術工藝和質量標準,生產的複方製劑或提取加工精緻而成的一種中藥新型劑型。
處方來源:歷史的文獻記錄、民間驗方、新研製。[1]
特 點:具有組方嚴謹、療效確切、毒副作用相對較小、攜帶使用方便等特點。而且省去了煎劑煎煮的過程,能夠應急使用,也減少了中藥的異味和甘苦。
常見的劑型:注射劑、口服液體劑型(溶液型、混懸劑、乳劑)、口服固體劑型(散劑、膠囊劑、片劑、丸劑)[2]
服用中成藥請詳細閱讀說明書或諮詢相關醫師。
藥品詳情
主要成分
紅參、黃芪、黨參、茯苓、玄參、地黃(生)、枸杞子、牡丹皮、北沙參、天東、麥冬、鱉甲、山茱萸、何首烏、當歸、白芍、酸棗仁、柏子仁、丹參、柴胡、赭石、黃精、白朮、蓮子、龍眼肉、甘草、金銀花、連翹、三七、穿山甲、紅花、桃仁、乳香、沒藥、硃砂、琥珀。
性 狀
為黑色水蜜丸,味微苦。
方 解
紅參能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氣攝血;黨參能增強免疫力、擴張血管、降壓、改善微循環、增強造血功能;茯苓能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玄參能清熱涼血,滋陰降火,解毒散結;地黃能清熱生津、滋陰養血。[3]金銀花性甘,寒。歸肺、心、胃經。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用於癰腫疔瘡,喉痹,丹毒,熱毒血痢,風熱感冒,溫病發熱。地黃甘,寒。歸心、肝、腎經。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用於熱病舌絳煩渴,陰虛內熱,骨蒸勞熱,內熱消渴,吐血,衄血,發斑發疹。白芍苦、酸,微寒。歸肝、脾經。平肝止痛,養血調經,斂陰止汗。用於頭痛眩暈,脅痛,腹痛,四肢攣痛,血虛萎黃,月經不調,自汗,盜汗。甘草性甘,平。歸心、肺、脾、胃經 。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連翹苦,微寒。歸肺、心、小腸經。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用於癰疽,瘰癘,乳癰,丹毒,風熱感冒,溫病初起,溫熱入營,高熱煩渴,神昏發斑,熱淋尿閉。諸藥合用,共奏補氣益血、滋腎養肝、軟堅散結之效。對於移植性腫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
飯前30分鐘以溫開水送服。一次8g,一日3次。2個月一療程,或遵醫囑。
不良反應
偶見輕度腹瀉。
禁 忌
本品含有硃砂,長期服用應檢查血砷情況,避免砷中毒。孕婦禁用。
儲 存
密封,置陰涼處。
注意事項
- 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 高血壓、心臟病、肝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 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 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 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 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 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附 注
此藥品圖只具有藥品名稱功能,不具有其他任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