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龍鎮
雲龍鎮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中部,東靠演豐鎮,西隔南渡江與龍塘鎮相望,南連紅旗鎮,北接美蘭國際機場與靈山鎮。雲龍屬於中心鎮,是海南省唯一的計劃單列鎮,是「中國生態文化名鎮」,雲龍鎮人民政府駐雲龍墟,距府城24公里。2014年,全鎮轄區面積96.01平方公里,城鎮建成區1平方公里,下轄1個社區,7個建制村,82個自然村,10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約4.5萬人(戶籍人口3萬人),其中農村人口14794人。 根據規劃,鎮域人口規模預測近期人口規模為4.6萬人;遠期人口規模為13.8萬人。其中,包括鎮域戶籍人口3萬人、雲龍產業園吸納人口3.8萬人、臨空產業園吸納人口1萬人、職業教育區吸納人口3.3萬人、旅遊項目吸納人口2.7萬人。 雲龍鎮是革命老區鄉鎮,境內保留的名勝較多,其中有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瓊崖紅軍雲龍改編舊址;被周恩來總理喻為瓊崖人民一面旗幟的馮白駒將軍的故居;有道教典籍記載的七十二福地之一的「陶公山」;還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唐胄墓」等。[1]
目錄
基本內容
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雲龍鎮是海口市第一個計劃單列鎮。在9月12日海口市委十二屆三次全體(擴大)會議上,審議表決通過了「中共海口市委關於加快鎮域經濟發展的決定」。並與《決定》相配套,出台了《計劃單列鎮試點的意見》,將雲龍鎮作為第一個試點的計劃單列鎮。承擔了以計劃單列鎮試點為突破口,通過體制創新、制度設計和資源配置釋放發展活力,為全面提升海口鎮域經濟發展水平、實現城鄉一體化探索出一條新路徑的試點改革任務。到2016年年末,雲龍鎮能成為「四個示範」鎮:經濟、社會、文化強勁發展的示範鎮;環境友好、生態美好的示範鎮;工業化、城鎮化產業互動,工商貿相融合統籌城鄉發展的示範鎮;社會管理創新的示範鎮。
雲龍鎮將根據自身的產業特色與資源優勢,明確產業定位,因地制宜推進優勢產業化升級,打造「一鎮一品」的特色主導產業和多元化的相關產業。圍繞雲龍產業園和美蘭機場臨空經濟園,儘快促成富士康等一批大項目落戶園區,重點發展與工業園區配套的產業和物流、金融和商務等生產、生活性服務業。依託淮山種植、馮白駒故居等發展特色農產品種植、紅色旅遊等相關產業。
對於計劃單列鎮,要達到的具體目標為,特色優勢產業集約發展,三次產業實現融合互動,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計劃單列鎮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比達到2:1左右。建設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鎮墟和若干新型農村社區,引導農村居民適度集中,集中居住率達60%。
未來三年,海口市政府每年對計劃單列鎮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少於3000萬元,支持基礎設施取得新成效。力爭鎮墟和新型農村社區具有不少於300㎡的公共服務辦公用房,自來水供水、供氣率達100%,污水、垃圾集中處理率達90%以上。道路、廣播電視、互聯網、通信等設施基本完善。在未來3年內建成5個以上具有地方民俗風情、風貌的特色新型農村社區。
雲龍鎮位于海口市的中北部,地處南渡江下游東岸,距省會海口市中心27公里,距美蘭國際機場11公里,海(口)榆(三亞)東線公路與海(口)定(安)公路在境內雲龍墟上交接,交通十分方便。 全鎮轄區面積81.26平方公里,土壤屬紅壤泥土質,總人口19867人,農村人口14609人,下轄7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有82個自然村,100個經濟社,下設1所中學(初中部),20所小學,其中完全小學7所,全鎮在校學生3522人。
全鎮現有耕地面積35486.68畝,其中水旱田9036.68畝,坡地26450畝,境內水利設施較為完善,有雲龍水庫和後溝山塘水庫,有硬板化防滲渠道26條,總長38公里。
全鎮主要收入以農業為主,主要經濟作物除了水稻、甘蔗、香蕉、玉蘭筍、瓜菜外,還有新興的農業項目如石榴、墨西哥食用仙人掌、花卉、荔枝、蓮霧、水晶柚等,還積極發展養殖業,養海陽乳鴿、美國鷓鴣、兔子、竹狸和鹿等。
雲龍的名勝有海南省唯一的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瓊崖紅軍雲龍改編舊址,有被周恩來總理喻為瓊崖人民一面旗幟的馮白駒將軍故居。有省級文物保護點唐胄墓,有海南唯一的道教洞天福地「陶公山」。[2]
歷史沿革
1951年屬第一區雲龍鄉。1957年屬雲龍鄉、大山鄉。1958年9月成立太陽升公社(含雲龍、土橋、嶺腳鄉)。1958年12月改為雲龍人民公社。1961年分開成立雲龍、土橋、嶺腳等3個公社。1964年又由雲龍、嶺腳2個公社合併為雲龍人民公社。1983年改稱雲龍區公所。1987年3月改為雲龍鎮。
榮譽記錄
2016年10月14日,住建部公布首批127個特色小鎮,雲龍鎮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