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苏铁
云南苏铁(拉丁学名:CycassiamensisMiq.),又称暹罗苏铁。是苏铁科裸子植物,常绿小灌木。成株常有分歧。叶为羽状复叶,丛生于茎顶,小叶椭圆形,叶缘有不规则的浅刻,叶柄有刺,叶背密布鳞屑。喜高温多湿,全日、半日照均可。每年冬季或早春可将叶片全部剪除,春暖萌发新叶会更美观。产云南南部,缅甸、泰国、越南也有分布。
观赏植物,髓含淀粉可供食用。渐危物种,为国家三级珍稀保护植物。
- 中文名:云南苏铁
- 拼 音:yún nán sū tiě
- 学 名:Cycas siamensis Miq.
- 界:植物界
- 亚 界:绿色植物亚界
- 总 门:轮藻总门
- 门:木贼门(有胚植物门)
- 亚 门: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
- 纲:松纲
- 亚 纲:苏铁亚纲
- 目:苏铁目
- 科:苏铁科
- 属:苏铁属
- 种:云南苏铁
目录
生长习性
常生于季雨林林下 ,生于向阳山坡的灌丛中或疏林下。
分布范围
保护情况
云南铁树为渐危种,国家三级珍稀保护植物。
主要价值
药用
中药名:铁树
出处:清《植物名实图考》载:“铁树,滇南十二岁一实,树端丛叶,长七、八寸,形如长柄勺,四旁细缕,正如俗画凤尾,色黄。果生柄旁,扁圆,中凹有核,滇人呼为风皇蛋。”以上所述特征及附图,与本种相似。 别名:苏铁、象尾菜、孔雀抱蛋、暹罗苏铁、凤尾蕉、节节萝卜
来源:为苏铁科植物云南苏铁的根、茎、叶、花(孢子叶)。采收和储存:根、叶、茎全年可采,初夏采花,晒干备用。 性味:苦;酸;性平
功能主治:化湿理气;清热解毒。主慢性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高血压;难产;痈疮;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⑵中药名:云南苏铁根
主治: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白带,湿疹等症。
性味归经:苦,寒。肝、胆、胃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克。
⑶中药名:云南苏铁茎
主 治:用于肝经湿热所致黄疸,慢性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
功 效:清热解毒。
性味归经:苦,凉。肝、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克。
中药名:云南苏铁果
别名:无漏子、无漏果、千年枣、万岁枣、海枣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晒干备用。
观赏
苏铁类植物四季常青,树形美观,叶酷似羽毛,常作切花用,种子大而艳丽,俗称“凤凰蛋”.因其生命长久,即使数百年树龄,仍青春常驻,开花结实,被视为长寿、吉祥的象征.苏铁的树干苍劲,叶丛终身浓郁翠绿坚挺,又象征着公正与铁面无私.苏铁类植物因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荆棘价值。
药理作用
致癌作用:自1963年发现苏铁属旋铁树的种子和壳能诱发肿瘤以后,许多实验室先后证实,其致癌原系所含的氧化偶氮类甙-苏铁甙(cycasin)和新苏铁甙(neocycasin)A、B。苏铁甙长期或一次喂饲或灌肠,可使大鼠发生乳癌、肝癌、肾癌和肠癌,使小鼠发生肺腺瘤,也能使豚鼠、田鼠发生肿瘤。一般认为苏铁甙本身并无毒性或致癌性,需经肠道内细菌的β-糖苷酶水解,生成甲基氧化偶氮基甲醇(即苏铁甙元),再转化为亲电子的中间物,形成能与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起反应的活性甲基。因此,腹腔等非口服途径一般不能致癌。只是在新生小鼠、新生田鼠、新生大鼠的皮肤中存在β-D-糖苷酶,所以皮下用药亦能诱发肿瘤。苏铁甙具有水溶性,用水充分洗涤后可以除去。
神经毒性:牛食铁树果种于,可引起麻痹,且常发生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薄束及脊小脑背束产生髓鞘脱失,并有嗜饿性物质沉积。大鼠或金田鼠有胎仔在母体内接触苏铁甙元,产后而形成小头症(Microencephaly),骨性颅顶盖变狭,但生存时间仍相当长;有些大鼠在13-15个月后,有神经胶质瘤。
毒性:小鼠口服大剂量苏铁甙后无立即中毒现象,但经12-18小时后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肌麻痹死亡。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1.67g/kg、豚鼠为1.0g/kg,大鼠腹腔注射的最小致死量(MLD)为44mg/kg。苏铁甙对呼吸、血压、心脏、血管、肠和子宫作用轻微。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种子及茎顶部的树心有毒。中毒症状为头晕,呕吐。
形态特征
树干矮小,基部膨大成盘状茎,上部逐渐细窄成圆柱形或卵状圆柱形,高30-180厘米,或稍高,径10-60厘米,下部间或分枝。
羽状叶长120-250厘米,或更长,幼嫩时被柔毛,叶轴横切面呈半圆形、近圆形或三角状圆形,叶柄长40-100厘米,两侧具刺,刺略向下斜展,圆锥状,长约3毫米,直或微弯,刺间距离2.5-5厘米;羽状裂孢片40-120对,或更多,在叶轴上较稀疏地排成两列,中部的羽状裂片间距约2厘米,披针状条形,直或微弯曲,长25-33厘米,宽1.5-2.2厘米,薄革质,边缘稍厚,微向下反曲,上部渐窄,先端渐尖,基部圆,两侧几对称,常不下延生长,两面中脉隆起,平滑有光泽,上面深绿色,下面色较浅。
雄球花卵状圆柱形或矩圆形,长达30厘米,径6-8厘米,小孢子叶楔形,长2-3厘米,有光泽,顶部近菱形,密生黄色绒毛,后渐脱落,长约1厘米,两角呈三角形,先端向上反曲,具一个易折的钻形尖头;大孢子叶密被红褐色绒毛,成熟后渐脱落,上部的顶片卵状菱形,长4-6厘米,宽3-5厘米,边缘蓖齿状深裂,裂片约10对,条状钻形,长1.5-3.5厘米,粗约2毫米,大孢子叶下部柄状,长5-7厘米,在其中部或中上部两侧着生2-4枚胚珠,胚珠无毛。 种子卵圆形或宽倒卵圆形,顶端有尖头,熟时黄褐色或浅褐色,种皮硬质,平滑,有光泽,长约2-3厘米,径1.8-2.5厘米。[1]
该种考证
早在1890年W.T.Thiselton-Dyer曾记述C.siamensisMiquel分布于缅甸、泰国及印度支那地区,但未指明中国是否分布。1902年他则明确把中国列为原产地,引证标本为A.Henry(邱园存放)采于云南思茅海拔1300-1600米的林中。J.Schuster(1932)把Morse273号采自中国的标本(邱园存放)亦鉴定为C.siamensisMiquel。陈嵘于1937年首次称C.siamensisMiquel 为“云南苏铁”,认为其产云南省。郝景盛1951年记述中国广东、广西及云南均产,并称之为暹罗苏铁。而Shiu-Ying Hu1964 年则又称之为野苏铁,引证标本为采自云南的Henry13637,Rock2680。郑万钧等(1975,1978,1983) 在《中国植物志》与《中国树木志》采用陈嵘“
云南苏铁”的名字,记述其产于云南西南部及南部的潞西、澜沦、思茅、景洪等地,广西、广东有栽培。其后的地方植物志及有关植物书刊都跟从《中国植物志》,普遍采用“云南苏铁”一名。
云南苏铁(C.siamensisMiquel)一名也为许多园艺书刊所广泛引用,如陈植(1984)的《观赏树木学》,孙可群等(1985)的《花卉及观赏树木栽培手册》及陈俊愉、程绪珂(1990)的《中国花经》 等。
“云南苏铁”与“暹罗苏铁”的学名都为Cycas siamensis,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同一物种。但美国苏铁专家C.M.Whitelock 1989年来中国开展苏铁考察时首次发现云南苏铁的错误鉴定。他曾这样记述:“在桂林植物园生长有采自广西南部挂牌为云南苏铁。C.siamensisMiquel的苏铁植株,它们与泰国的暹罗苏铁(C.siamensisMiquel)属不同的种类,其羽叶深绿色,发亮,羽片渐尖,边缘反曲。这种苏铁产生小型(直径10-12厘米)紧包型雌球花,成年植株叶基片状剥落,较大的植株形成类似于泰国暹罗苏铁的盘状干基。“暹罗苏铁(C.siamensisMiquel)是Miquel在1863年根据J.E.Teysmann采自泰国的标本而命名的苏铁种类。据观察,其主要形态特征如下:树干高1-1.5米,干基膨大成圆盘状。羽叶长80-100厘米,中部羽片长6-12厘米,宽4-6毫米。小孢子叶顶端具长0.5-2厘米的小尖头,大孢子叶密被宿存的锈色绒毛,不育顶片两侧具7-16对侧裂片,裂片长0.5-1.5厘米,胚珠1-2枚。种子外种皮具海绵状纤维层,与中种皮不易剥离。从小孢子叶顶端具较长的小尖头及外种皮具海绵状纤维层结构来看,暹罗苏铁亲缘上非常接近篦齿苏铁(C.pectinataHamilton),这一点为不少学者所接受,如W.T.T hiselton-Dyer(1890,1902),N.L.Bor(1953),D.D.Pant&B.Mehra(1962),David L.Jones(1993)及王定跃(1996)。只有篦齿苏铁具有类似的形态特征,国内其它苏铁小孢子叶顶端小尖头长不足2-3 mm,外种皮无纤维层,易与中种皮剥离。可见,不仅产于广西西南部的苏铁不是暹罗苏铁(C.siamensisMiquel),与之类似,仅是树干基部膨大成圆盘状;而且产于云南西南部的苏铁也不是暹罗苏铁(C.siamensisMiquel),前者根本无圆盘状干基。暹罗苏铁(C.siamensisMiquel)中产于泰国、缅甸与越国,中国不产,据调查,只有广西南宁树木园与广东深圳仙湖植物园各有1-2株栽培。
陈嵘(1937)记述的云南苏铁为小乔木,干高五尺至一丈。王定跃(1996)指出这么高大的树干,云南只有产于西双版纳与思茅的篦齿苏铁及产于个旧的灰干苏铁(C.hongheensisS.S.YangetS.L.YangexD.Y.Wang),而灰干苏铁的产地当时无人知晓,直到1990-1992年才被有关学者发现。可见陈嵘所指的“云南苏铁”无疑就是篦齿苏铁(C.pectinataHamilton)。 郑万钧(1975,1978,1983)所记述的云南苏铁产于西双版纳与思茅等地“,羽片长120-250厘米中部的羽状裂片长25-33厘米,宽1.5-2.2厘米,大孢子叶上部的顶片侧裂片长1.5-3.5厘米。”据实地调查,该种苏铁树干不明显,基部并不膨大成圆盘状,小孢子叶顶端小尖头长不足2毫米,外种皮无纤维层,而易与中种皮剥离。所以这些特征显然与暹罗苏铁(C.siamensisMiquel)不符,据研究应为单羽苏铁(C .simplicipinnaT.Smitinand)K.Hill)。
《云南种子植物名录》、《云南植物志》及《云南树木图志》记述的“云南苏铁”除西双版纳和思茅地区的单羽苏铁外,产地还扩大到滇东南的河口县。据研究,产于河口的苏铁为河内苏铁(C.tonkinensisLindenetRodigas)。而冯国楣(1989)所指的“云南苏铁”不仅包括了产于滇西南的单羽苏铁,还包括了产于蒙自、弥勒的贵州苏铁(C.guizhouensisK.M.Lan etR.F.Zou)以及产于建水、石屏的元江苏铁(C.parvulaS.L.YangexD.Y.Wang)。四川省林科所(1975)所记载的“云南苏铁”应属攀枝花苏铁(C.panzhihuanensisL.ZhouetS.Y.Yang),而钟济新(1982)、李树刚、梁畴芬(1991)记述的产于广西西南部的“云南苏铁”应为石山苏铁(C.miqueliiO.Warburg)。
《中国植物志》综上所述,王定跃(1996)认为,C.siamensis中国不产,应恢复其中文名暹罗苏铁,而“云南苏铁”则是一个被长期误定,又广泛引用而应予以废弃的苏铁名称。
《FloraofChina》(《中国植物志》经英文中外专家联手进行增补和修订,并最终以英文定稿)也指出《中国植物志》中的“云南苏铁”系错误鉴定,其中所指的“云南苏铁”应为宽叶苏铁(C.balansae),而真正的C.siamensis事实上仅分布于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和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