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雲南柴桂
圖片來自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雲南柴桂,中藥名。為樟科新樟屬植物新樟Neocinnamomumdelavayi(Lec.)Liou的葉、枝或皮。具有祛風活絡,散寒止痛,止血之功效。用於風寒感冒,胃寒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疼痛,外傷出血。[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雲南柴桂
漢語拼音:Yún Nán Chái Guì
別名:柴桂、荷花香、香葉樹、三股筋、楠木香
性味歸經:味辛、澀,性溫。歸肺、肝經
功能:祛風活絡,散寒止痛,止血
主治:用於風寒感冒,胃寒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疼痛,外傷出血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雲南柴桂

拼音名:Yún Nán Chái Guì

別名:柴桂、荷花香、香葉樹、三股筋、楠木香

來源

樟科新樟屬植物新樟Neocinnamomum delavayi (Lecte.)Liou.[Cinnamomum delavayi Lecte.],以葉、枝、皮入藥。四季可采,以冬季採為佳,鮮用或曬乾。

性味

辛、澀,溫。

功能主治

祛風活絡,散寒止痛,止血。用於風寒感冒,胃寒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疼痛;外用治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1~3錢,水煎或研粉,酒送服,或泡酒服。外用適量,干葉研粉敷患處。[2]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1.5)2-5米,有時可達10米;樹皮黑褐色。芽小,芽鱗厚而密被銹色或白色絹狀短柔毛。枝條纖細,圓柱形,具條紋,幼時被銹色或白色細絹毛,老時毛被漸脫落。葉互生,橢圓狀披針形至卵圓形或寬卵圓形,長(4)5-11厘米,寬(1.5)2-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銳尖至楔形,兩側常不相等,近革質,幼時兩面密被銹色或白色細絹毛,老時上面變無毛但下面毛被明顯可見,上面綠色,稍光亮,下面蒼白色,晦暗,三出脈,中脈及基生側脈在上面常凹陷,下面凸起,基生側脈弧狀上升至葉片1/2-3/4,與中脈連接處有時呈不明顯的窩穴而在上面微隆起,其餘側脈均細小,與小脈呈細網狀;葉柄長0.5-1厘米,初密被短而貼生絹質短柔毛,後毛被漸稀少,腹凹背凸。團傘花序腋生,具(1)4-6(10)花,苞片三角狀鑽形,長約0.5毫米,密被銹色絹質短柔毛。花小,黃綠色;花梗纖細,長5-8毫米,密被銹色絹質短柔毛。花被筒極短,花被裂片6,兩面密被銹色絹質短柔毛,三角狀卵圓形,近等大,外輪長1.8毫米,寬1毫米,內輪長2.2毫米,寬1.4毫米,先端均銳尖。能育雄蕊9,第一、二輪雄蕊長約1.25毫米,花絲無腺體,花葯長方形或卵狀長方形,先端鈍,稍短於肥厚的花絲,藥室4,幾橫排成一列,上2室內向,下2室側外向,第三輪雄蕊花絲基部有一對具長柄的圓狀腎形腺體,花葯4室,上2室小,側外向,下2室大,外向。退化雄蕊近匙形或卵圓形,具柄,連柄長0.6-0.8毫米,柄被柔毛。子房橢圓狀卵珠形,無柄.無毛,長約1毫米,向上漸狹,花柱短,柱頭盤狀。果卵球形,長1-1厘米,直徑0.7-1厘米,成熟時紅色;果托高腳杯狀,頂端寬5-8毫米,花被片宿存,略增大,凋萎狀;果梗纖細,向上漸增大,長0.7-2厘米。花期4-9月,果期9月至翌年1月。

分布區域

主產於四川雲南西藏

生長環境

生于山坡、灌叢或雜木林中。[3]

參考資料

  1. 雲南柴桂 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雲南柴桂中藥大全
  3. 雲南柴桂中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