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二龍路胡同在西城區中部,據傳明末清初時,今太平橋以東,辟才胡同以南,大木倉胡同以北都是水坑窪地,清朝中期陸續修建房屋,其中有鄭王府和王爺佛堂。因而水坑逐漸縮小,俗稱二龍坑。民國時填坑修路,遂名二龍路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二龍路位置西城區,中部南起太平橋北至辟才胡同

本段簡簡述

二龍路位於西城區中南部。南起太平橋,北至辟才胡同。早在元代,這一帶曾是玉河分支出的兩條彎彎曲曲的河汊明代永樂年間朱棣皇帝建都北京,以玉河作為都城的重要水系,稱大明壕。這兩條河汊由於靠近刑部大堂和牢房,此種水系正巧流經刑部大牢院牆之外,無形之中就形成了護院之河。到清代,由於忽略河流清淤,遂成兩個彎彎曲曲的水坑,稱二龍坑。清人朱一新《京師坊巷地稿》將今二龍路這一帶稱為「二龍坑」、「二龍坑附近有『鬼門關』」。

民國初年,二龍坑被填平修路,稱二龍路。其北端的鬼門關,諧音雅化為貴門關。1965年將貴門關併入。統稱今名。為中共西城區委、政府、人大、政協的駐地。舊名二龍坑。

名字起源

二龍路舊稱「二龍坑」, 因靠近元代郭守敬開掘的引水工程金水河,曾有積水形成的兩個大水坑而得名。民國時期將大坑填平,改稱二龍路。 二龍路西街及東鄰的大木倉胡同,在清代都是鄭親王府的地盤。鄭親王名濟爾哈朗,與睿親王多爾袞及清太宗皇太極是堂兄弟。1643年皇太極在瀋陽死去,多爾袞為了執掌實權,想立皇太極6歲的幼子福臨為帝,遂聯合濟爾哈朗共同輔政,但後來多爾袞為了大權獨攬,卻處處打擊排擠濟爾哈朗。 1644年,清軍入關定都北京,王爺們紛紛在京城建立王府。清史有段記載,說1647年濟爾哈朗因王府殿基過於高大超越了等級,並擅自使用銅獅銅鶴等陳設,被罰銀二千兩。這件事即發生在鄭親王府。 鄭親王府的西邊,現在的二龍路中學所在地,原是王府花園,稱為「惠園」,當年是京城最有名的私家花園。再往西邊的二龍路西街,舊名王爺佛堂,是鄭親王府的家廟。

王爺佛堂舊址現為二龍路27號院,是西城區政府所在地,院內尚遺存一株名貴的楸樹,足有5層樓高。每逢初夏,這株古楸就開滿淡紫色的喇叭狀小花,氣勢十分華貴。

參考來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