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富室藝文空間
二富室藝文空間工藝文繪創作展覽與藝文活動空間,位於台北大稻埕迪化街旁巷弄,主張 : 「用的美學」,將亞洲各國生活日常使用器皿,透過展覽與展示的方式呈現,推廣「生活美好體驗」概念,不定期舉辦工藝體驗與講座。[1]二富室藝文空間依不同展期,呈現多元創作展售,提供作品與民眾藝術交流的溫馨空間。[2]在此展出的藝術家有天目大師邵椋揚、林炎霖、林耀明、羅士亷、柴燒藝術家麥智通、許俊翔、畫家王姝然、曾嬌媛、陶藝家小丸和器、黃筠築、周雯君、姚怡欣、邱中均..等。
目錄
【紫砂清韻百壺藏展】
2020年10月 香港藝術家羅士亷「依伴〈Being There〉」陶藝個展
羅士亷,香港藝術家,從事陶藝、混合媒材(mixed media)、裝置藝術等創作超過30年,現居台灣高雄,創立大陶工作室(Cobo Ceramic Workshop)。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參與多國駐村藝術家計畫,作品獲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藝術館、中國歷史博物館、日本滋賀縣立陶藝之森陶藝館及美國科勒藝術中心(John Michael Kohler Arts Center)收藏。
依伴〈Being There〉的誕生,始於羅士亷移居台灣後的感受,「我相信有很多不同類型的關係存在於人海中,台灣是很開放的社會,能夠接受不同種類的關係,呈現出大同社會的美好樣貌,因此想透過捏陶嘗試把關係做出來。」羅士亷以實用性高的花器開始,思考如何呈現每一段關係,以及背後的故事。
「有些花器是兩個一組,有些多個一組,看上去高矮胖瘦未必相同,但再仔細觀察表面處理手法、整體造型等特徵是很容易找出共通點;關係是很微妙的,可能從外在看似發生衝突,內心卻不一定,之間可能已經找到彼此接受的調和狀態。」陶器創作在羅士亷手裡看似優雅悠緩、水到渠成,實已與水、火、窯、時間和感受產生諸多變化,全來自這幾十年的經歷,包含年輕時透過繪畫啟蒙藝術細胞,卻一頭栽進陶藝世界;他向來聚焦實用性,也曾創作充滿反叛反諷性格的裝置藝術,每個能量與靈感都通過他的好奇與觀察疊加在一起,並以自己的語言訴說。
羅士亷近幾年的作品開始慢慢融入人生觀「做任何事情不要留有遺憾」,他認為這句話不只是藝術,也包含人生,想陪家人就不要等、想做陶就用心做到最好,沒融入生活與靈魂的作品無法感動到人。「我相信藝術本來就有治療作用。」羅士亷來台灣不久後,香港爆發反送中大遊行,這場抗爭撕裂著皮開肉綻的民眾與社會,也包含遠在異鄉的他,「很多家人、朋友都在那裡,整個社會氛圍十分瘋狂,自己卻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中,nothing you can help的感覺讓人很焦急,陶藝在過去一年發揮了重要的角色,讓我整個人專注在工作室裡,從內心調整起自己。」羅士亷摸著陶捏著土,隨著時間慢慢沉澱心情,感悟到:「當你無法改變外界環境時,只能改變自己,同時將好的、美的東西呈現出來,分享給他人,試著用正向角度去生活。」這半年,羅士亷創作出60幾件忠於內心、與過往不同的作品,都能在依伴〈Being There〉個展看得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