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二回原始观音座莲

二回原始观音座莲

中文名:二回原始观音座莲

拉丁学名:Archangiopteris bipinnata Ching

界:植物界

门:蕨类植物门

亚 门:真蕨亚门

纲:蕨纲

种:二回原始观音座莲

分布区域:云南东南部(马关县,金口,老君山)

二回原始观音座莲(学名:Archangiopteris bipinnata Ching ), 陆生中型蕨类植物,根状茎颇长,近直立或斜生。 [1]

目录

形态特征

叶柄长60-70厘米,直径约4毫米,腹面有深沟,淡绿色,草质,下部略有紧贴的暗棕色披针形长尖头的鳞片,基部以上约20-34厘米处 有一个膨大的节,叶片三角状长圆形,长40-50厘米,中部宽约22厘米,基部为二回羽状,向上为一回奇数羽状;羽片10-12对,基部一对或二对特大,长16-19厘米, 宽6-7厘米,有2.5-3厘米长的羽柄,羽裂为2-7对侧生小羽片,阔披针形,渐尖,几无柄,开展,并有粗齿牙,长2-3厘米,基部以上宽约1厘米,圆楔形,顶端小羽片大形,长7-10厘米,宽2.8厘米;上面的一回羽片线状披针形,有柄(长4-6毫米),向顶端渐狭为渐尖头,长12-17厘米,近中部宽2-2.8厘米,基部圆楔形,叶缘全部具有规则的粗齿牙;叶轴干后压扁,向上端两边有狭翅,顶生羽片与相邻的同形。叶为草质,干后绿色,除叶轴、中肋下面及叶柄膨大处有一些棕色小鳞片外,全为光滑。叶脉上下两面明显,脉间距离2毫米,一般为单脉或分叉,几乎成直角从中肋伸出,直行,达于边缘的每一齿牙。

观音座莲 孢子囊群线形,生于上部一回羽片上的长约5毫米,由近中肋向外伸展到距叶缘4毫米处,沿生于单脉上或分叉脉上,由20-40个孢子囊组成,在孢子囊群下面有许多密生分枝的夹丝,长等于或稍过于孢子囊,生于下部小羽片上的囊群较短,由10-12个孢子囊组 成,从中肋出发几达边缘;孢子暗色,透明,圆形,有棱角,表面有粗疣状突起。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100~1300的杂木林下。

二回原始观音座莲分布范围

产于云南东南部(马关县金口老君山)。特有种。

发现意义

本种为本属中最特殊的种,一般体形酷似观音座莲。在原始观音座莲属中发现二回羽叶的种是有很大意义的,因为由于这一种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对属的界说,打破了过去总是认为一回羽叶为本属的特征之一的传统看法。

参考来源

  1. [1], ,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