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了解蓝歌鸲

了解蓝歌鸲
图片来自探秘志网

蓝歌鸲(学名:Larvivora cyane)是鹟科、歌鸲属小型鸟类,体长12-14厘米。雄鸟上体暗蓝色,下体白色,两翅和尾暗褐色。雌鸟上体橄榄褐色,腰和尾上覆羽暗蓝色,翅上大覆羽具棕黄色末端。形成明显的棕黄色翅斑。下体白色,胸缀褐色有时微沾皮黄色,特征明显。特别是雄鸟,暗蓝色上体和白色下体是很容易与其他鸲类相区别的。

蓝歌鸲在在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山地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及其林缘地带。尤以河谷沿岸和林中道路两边森林中较常见。非繁殖期也出现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地带的次生林、阔叶林和疏林灌丛。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地栖性,一般多在地上行走和跳跃,很少上树栖息,奔走时尾不停地上下扭动,觅食亦多在林下地上和灌木上。善于隐藏,平时多藏匿在林下灌木丛或草丛中。主要以昆虫为食。分布于中国、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从阿尔泰往东到黑龙江流域、俄罗斯远东、萨哈林岛、朝鲜、日本等地。越冬于印度阿萨姆、缅甸、中南半岛、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

目录

形态特征

蓝歌鸲的体型较小,它的体长大约是11.2到14.5厘米,体重大约是11到19克。雄鸟的上体是暗蓝色,下体是白色,双翼和尾巴是暗褐色;雌鸟的上体是橄榄褐色,腰部和尾部是暗蓝色,下体是白色,胸部是褐色。蓝歌鸲的虹膜是暗褐色,嘴巴是黑色,脚和脚趾是肉色。[1]

雄鸟上体白头至尾上覆羽铅蓝色,眼先、头侧和颊部绒黑色耳羽近黑色,颈侧深蓝色,颊后部有一条黑纹沿着颈侧伸至胸侧。两翅内侧覆羽和飞羽与背同色,亦为铅蓝色,外侧飞羽黑褐色,外翈羽缘亦为铅蓝色。尾黑褐色,羽缘沾蓝色。下体自颏、喉、胸到尾下覆羽纯白色。

雌鸟上体橄榄褐色,腰和尾上覆羽缀有蓝色。尾黑褐色,除外侧一对尾羽外,其余尾羽外翈均缀有蓝色。两翅暗褐色,飞羽外啊淡棕褐色,内翈蓝褐色,眼周棕白或淡棕色。下体颏、喉、上胸白色沾黄棕,胸皮黄色,羽端沾褐色,胸侧和两胁橄榄褐色,腹白色。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雌鸟下嘴基部肉褐色,脚和趾肉色。

繁殖方式

蓝歌鸲主要繁殖于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地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疏林灌丛中。繁殖期间雄鸟善于呜叫,呜叫时两翅下垂,并不断地抬头翘尾。雌雄成对单独营巢,通常营巢于阴暗潮湿和多苔藓的林下地上。巢多置于草丛和苔藓丛中地上凹坑内,亦在灌丛或枯枝落叶层下地面凹坑内营巢,有时也筑巢在土坎、土岩洞穴或塔头墩子上。巢甚隐蔽,呈杯状或碗状,其外层主要由枯草茎、枯草叶、树叶、枯枝和苔藓构成,内层主要为细草茎、叶柄,内垫有干草和须根,有时垫有兽毛和羽毛。巢的大小为外径8-15厘米,内径5-9.5厘米,高4.2-7.2厘米,深4-5厘米。营巢主要由雌鸟承担,一般5月初开始营巢,有的迟至5月中下旬才开始营巢。

巢筑好后第二天即开始产卵,通常1天产1枚卵,1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5-6枚。卵为卵圆形或长卵圆形,天蓝色或蓝绿色、光滑无斑,仅钝端有一淡色环带。卵的大小为17-21毫米×13-15.5毫米,平均15.0毫米×19.5毫米,重2.0-2.1克。通常在卵产齐后隔1天才孵卵,孵卵由雌鸟承担,雄鸟在巢附近警戒,卵化期12-13天。雏鸟晚成性,刚孵出的雏鸟仅头顶、眼泡、肩和背部有16毫米长的绒毛,其其赤裸无羽。育雏亦由雌鸟承担。据赵正阶等(1985)对一窝4雏7日龄雏鸟喂食情况的全日观察,每天4:30开始寻食活动,直到18:00结束,全天喂食达15小时左右,喂食99次。其中5:00-6:00、10:00-11:00点、14:00-15:00点和17:00-18:00点喂食频次最高。

栖息环境

蓝歌鸲在在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山地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及其林缘地带。尤以河谷沿岸和林中道路两边森林中较常见。非繁殖期也出现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地带的次生林、阔叶林和疏林灌丛。

生活习性

行为: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地栖性,一般多在地上行走和跳跃,很少上树栖息,奔走时尾不停地上下扭动,觅食亦多在林下地上和灌木上。善于隐藏,平时多藏匿在林下灌木丛或草丛中,常常仅听其声,不见其鸟。繁殖初期也常站在小灌木枝头鸣叫,但一见人又立刻落入灌丛。鸣声清脆响亮、婉转动听。

食性:主要以昆虫为食。据赵正阶等(1985)在长白山对蓝歌鸲胃的剖检观察,主要以叶蜂、象鼻虫、金花虫、叩头虫、蚂蚁以及其他一些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据郑作新等(1958)5月在河北昌黎解剖的5个鸟胃,昆虫占全部食物的99.76%,食物种类和长白山所见基本相似,主要为叩头虫、象甲、蚂蚁和鳞翅目等昆虫。此外也吃蜘蛛、小蚌壳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

迁徙:蓝歌鸲指名亚种在中国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吉林、北京等地为夏候鸟,在辽宁或许也为夏候鸟。在其他省区为旅鸟。东南亚种在中国主要为旅鸟,部分在浙江、福建越冬,为冬候鸟。每年春季4月中下旬至5月初迁来中国繁殖或迁经中国。秋季10-11月迁经或迁离中国。

分布范围

世界

存在(居住地):中国。

存在(繁殖地):日本、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东亚部分、中亚部分)。

存在(非繁殖地):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泰国、越南。

存在(通道):印度、韩国、朝鲜、尼泊尔、中国(台湾)。

游荡:西班牙、英国。

中国

在中国分布于于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盟博克图、黑龙江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帽儿山、镜泊湖,吉林长白山,辽宁和北京。迁徙期间经过辽宁、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安徽、陕西、宁夏、甘肃、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南部,往东至浙江、福建等地区,少数在浙江、福建、广东和香港沿海一带越冬。

亚种分化

3亚种

中文名

学名

命名者及年代

分布范围

蓝歌鸲东南亚种Luscinia cyane bochaiensisShulpin,1928

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中西部和蒙古北部。

蓝歌鸲指名亚种Luscinia cyane cyanePallas,1776

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中国东北部和朝鲜。

蓝歌鸲库页岛亚种Larvivora cyane nechaeviRedkin,2006

分布于库页岛、南千岛群岛和日本群岛。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种群现状

全球种群数量尚未确定,但该物种在其整个范围内被描述为常见物种,除了越南北部,那里很少见(del Hoyo 等人,2005),种群估计数量包括:在中国约有100-100000对繁殖对和约有50-10000只迁徙个体;在韩国约有10000-100000对繁殖对和约1000-10000只个体;在日本约有100-100000对繁殖对和约50-10000只迁移个体;在俄罗斯约有100-100000对繁殖对和约50-10000只迁移个体(巴西,2009年)。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