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了解菱形叶杜鹃

了解菱形叶杜鹃
图片来自植物智网

菱形叶杜鹃(学名:Rhododendron monanthum Balf. f. et W. W. Smith):常附生灌木,高可达3米。叶聚生枝顶,幼叶边缘疏生褐色长刚毛,上面洁净无鳞片,下面干后褐色,叶柄短,长0.5-1.2厘米,密被褐色鳞片,初时两侧生褐色长刚毛,以后脱落。花序顶生,多花,裂片大,花冠大,花丝下部密被柔毛,花柱略弯,下部或基部有鳞片,宿存萼片波状。 生于海拔1800-1900米山坡阔叶林中或附生于密林中树上,产中国云南贡山。模式标本采自贡山。

目录

形态特征

灌木,通常附生,高2-3米。幼枝密被褐色鳞片,老枝灰色。 叶聚生枝顶,菱状椭圆形或菱状披针形,长5-8.5厘米,宽2-3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幼叶边缘疏生褐色长刚毛,上面洁净无鳞片,下面干后褐色,密被大鳞片,鳞片褐红色,有宽边缘,不等大,相距小于直径,中脉在叶面凹陷,在下面凸起,侧脉纤细,在两面均不显,网脉在叶面明显;叶柄短,长0.5-1.2厘米,密被褐色鳞片,初时两侧生褐色长刚毛,以后脱落。

花序顶生,多花,裂片大,花冠大,花丝下部密被柔毛,花柱略弯,下部或基部有鳞片,宿存萼片波状。 果序有果3-4个,伞形着生;果梗粗壮,长0.6-1厘米,密被褐色鳞片;蒴果卵珠状或长圆形,密被褐色鳞片,6瓣开裂;宿存萼片长2毫米,波状,边缘密生褐色刚毛,宿存花柱下部1/3被鳞片。[1]

栽培技术

肥水管理

杜鹃生长发育要求酸性土壤。由于北方土壤多偏碱性,因此盆土需用腐熟的松针叶土等腐植土混合配制。杜鹃的根系为须状细根,对肥料浓度及水质的要求严格,施肥时要遵循适时适量、薄肥勤施的原则。春季开花前为促使枝叶及花蕾生长,可每月追施一次磷肥。花后施1-2次氮磷为主的混合肥料。9-10月份孕蕾期施1-2次磷肥。在生长期、开花期肥水要求较多,冬季休眠、夏季生长缓慢时要控制肥水,以防烂根。杜鹃花喜湿润和凉爽的环境,北方气候干燥,应及时浇水并喷雾,以保持较高空气湿度。浇花水以矾肥水及雨水为好,如用常用水需加入少量硫酸亚铁及食醋。也可将西瓜或西红柿切成小块施入,对于改善土质及花朵质量也有良好效果。

整形修剪

为加速植株盛开,杜鹃常通过摘心来促发新枝,对于花朵簇拥、影响花形的可以提早疏蕾,这样不但使当年花大色鲜,也有利于植株来年生长开花。杜鹃萌发力强,枝条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降低其观赏性和商品性,因此需通过修枝来调整。修枝一般在春季花谢后及秋季进行,剪去枯枝、斜枝、徒长枝病虫枝及部分交叉枝,避免养分消耗,使整个植株开花丰满。

花期控制

杜鹃在秋季进行花芽分化,通过冷藏和加温处理,可以人为控制花期。要使杜鹃提前开花,可将其移至温室培养,控温在20-25℃,并经常在枝叶上喷水,保持80%以上的相对湿度,这样经过一个半月即可开花。要使杜鹃延迟开花,可将形成花蕾的杜鹃,让其一直处于低温状态,保持温度2-4℃,盆干时浇水,夏秋移出室外,2周后即可开花。

病虫防治

病害

叶肿病

发病前尤其是在抽梢展叶时可喷洒1︰1︰200的波尔多液,发现病叶及时摘除;发芽前可喷施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1︰200的波尔多液2-3次,通常隔7-10天喷1次;发病后可喷洒65-8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3-4次,隔7-10天喷1次。

叶斑病

叶斑病和褐斑病。于5-8月喷施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0%粉锈宁4000倍液、50%代森锰锌500倍液,隔10天喷1次,共喷7-8次,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展。为防止叶片黄化,还可增施硫酸亚铁。

币厄病

受害嫩枝叶片顶端布满稠密的白色或粉红色的螨质层,有时叶片产生螨瘿,多由蚜虫刺伤叶片感染引起。其防治方法:在清除病叶的同时,喷洒含硫酸铜的药剂;喷洒氧化乐果乳油或将呋喃丹直接放于盆内等方法都可防治蚜虫及其它刺口器的害虫。

虫害

杜鹃最常见的虫害是冠网蝽和红蜘蛛。

冠网蝽

别名拟梨冠网蝽,半翅目网蝽科昆虫。成虫体长3.5毫米左右,体形扁平,黑褐色。触角丝状,纵向隆起,向后延伸成叶状突起,前胸两侧向外突出成羽片状。前翅略呈长方形。前翅、前胸两则和背面有很一致的网状纹。静止时,前翅叠起,由上向下正视整个虫体,似由多翅组成的“X”字形。以成虫、吸汁液危害,并排泄粪便,从而使被害叶面形成针状白色斑点,同时,在叶背出现锈黄色污斑和蜕皮壳衰弱,光合作用受阻,生长滞缓和提早落叶,观赏价值降低,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和开花。

冠网蝽一年发生7-10代,以成虫和若虫在枯枝、落叶、杂草及根际地表土层中越冬。高温干旱天发生。防治杜鹃冠网蝽,要采用园林措施、化学防治和天敌防治等多措并举。秋末清扫落叶,及时中耕冬虫源,选择无害苗木进行栽培,减少害虫的发生;害虫大面积发生时,采用化学防治是最直接有效的喷杀若虫,以树上越冬成虫和第一代若虫为重点喷施450%敌敌畏、50%杀螟松、50%马拉硫磷乳油100甲胺乐乳油2400-4000倍液、10%氯氰菊脂1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2500-3000倍液或10%吡1500倍液喷杀,轮换交替用药,效果更佳;保护和利用草蛉等捕食性天敌昆虫以降低害虫虫口密度,减浓度,有效控制虫害发生。

红蜘蛛

别名扁螨、茶短须螨,直螨目,细须螨科。雌成螨体长约0.3毫米,椭圆形,有红、暗红、橙红等色背有网纹状斑。雄成螨体略小,体尾部略尖。幼螨似成螨,鲜红色,足4对。成螨、若螨常聚集在叶片背植株的汁液,出现灰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转黄脱落,树势减弱。红蜘蛛一年发生多代,在6-8月高温为严重,但大雨及多雨天气则危害较轻。防治方法是:4月份注意检查杜鹃红蜘蛛发生情况,出现少量红时摘除病叶;保护和释放利用天敌昆虫,如草青蛉、瓢虫等;大面积为害时,可采用化学防治方法,使用醇乳油20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2000-3000倍液等药剂进行均匀喷洒,对成虫、若虫、卵均有良好效 。

三节叶蜂

杜鹃三节叶蜂属膜翅目三节叶蜂科昆虫。成虫有蓝黑色光泽,胸背弓起,有倒箭头斑纹和一横纹。翅毛,胸腹部有短白毛。卵椭圆形。幼虫体长18毫米左右。茧丝质,椭圆形。分布于上海、江苏、浙江、云地。为害杜鹃花、五月红、石榴红、云锦杜鹃、西洋杜鹃等。

害虫以幼虫取食叶片,喜群集,昼夜均取食,取食时从近叶柄基部叶缘开始,逐渐将叶食尽,仅留主尖,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开花,不但降低了观赏价值及商品价值,甚至还使植物死亡。杜鹃三节叶蜂多发生在杂草丛生的地方,因此,栽杜鹃花周围要注意杂草的清除。每年春夏间当杜鹃适当修剪,既利于杜鹃生长和美观,又可除去大部分卵和低龄幼虫,以后各代发生量便会减少。露地栽植生,冬季在植物周围松土,清除植株周围杂草及其周边杂草,杀灭越冬虫蛹。在虫害发生期,可选用500倍液,10%氯氰菊酯或10%氯菊酯1500倍液,40%乙酰甲胺磷乳剂3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剂5000斯本乳剂6000倍液均有良好效果。

蛞蝓

软体动物,主要为害杜鹃根部,有时也为害叶片。露地杜鹃7-9月受害最重,温室杜鹃周年受害。蛞蝓,晚上10点-11点为其活动高峰期,强光条件2-3小时即死亡。蛞蝓防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使用肥,在蛞蝓活动地面喷洒石灰粉、草木灰等。二是根据蛞蝓对甜叶、腥味有趋性的特点,使用味道物质其中掺杂适当比例的蜗牛敌等农药。

生长习性

土壤:杜鹃花对土壤要求是疏松、呈酸性pH值4-6,野生映山红、满山红适生pH值4.5左右的酸性土,大部分杜鹃喜pH值4.5-6.0,研究报道pH4-5时扦插成活率最高,但茎生长与根系生长的长度和质量pH4时最好。在pH值大于7以上及粘重土让生长不好。

光照: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是植物对光照要求的定量指标:相对光强度达到60%左右时,杜鹃生长、发育、开花达到最佳。杜鹃喜光,但又怕强光,是属半荫偏阳植物。

繁殖方式

分扦插繁殖和嫩枝繁殖。扦插繁殖是杜鹃花栽培中应用最多的繁殖方法,一般在5-6月份剪取健壮的半木质化的新枝,长约5-8厘米,剪除下部叶片,保留顶叶2-3片作插穗,插穗基部最好用吲哚丁酸或ABT生根粉等溶液浸蘸处理,然后扦插在疏松透气、富含腐植质的酸性土壤中,温度保持在20-25℃,遮阴并经常喷雾保湿,以促进萌发新根;嫩枝劈接对于难以成活的名贵品种如西鹃等,先剪去嫩枝约3-4厘米作接穗,将基部用利刀削成楔形,用毛鹃作砧木,采用嫩枝劈接,然后置阴棚下用塑料薄膜绑扎,并用塑料袋将接穗和砧木一起罩住保湿。

产地生境

产中国云南贡山。生于山坡阔叶林中或附生于密林中树上,海拔1800-1900米。模式标本采自贡山。

主要价值

杜鹃枝繁叶茂,绮丽多姿,萌发力强,耐修剪,根桩奇特,是优良的盆景材料。

园林中最宜在林缘、溪边、池畔及岩石旁成丛成片栽植,也可于疏林下散植,是花篱的良好材料,可经修剪培育成各种形态。 在花季中绽放时即使杜鹃总是给人热闹而喧腾的感觉,而不是花季时,深绿色的叶片也很适合栽种在庭园中做为矮墙或屏障。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