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了解盤安雲峰

磐安雲峰產於浙江省磐安縣大盤山一帶,這裡山高水秀,林密霧重,泉水潺潺,幽蘭溢香。年平均溫度16.1攝氏度,有效積溫5030攝氏度,年降雨量1570毫米,土壤肥沃,土層深厚,厚度達50~100厘米,有機質含量達3.5~14.8%,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雲峰茶品質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磐安雲峰(扁形)外形扁平挺直綠潤;湯色綠明亮;香氣清高持久;滋味鮮醇爽口;葉底嫩勻成朵綠亮。

目錄

品質特徵

產地環境

地形地貌

磐安縣受天台山、會稽山以及括蒼山、仙霞嶺余脈影響,地勢較高,地形複雜,山巒重疊;中南部較高,境內的青梅尖、大盤山、高二山海拔均在1220米以上,最高峰為南部青梅尖,海拔1314米;西部地勢較低,最低處是東北部夾溪谷地,海拔150米。山脈以海拔1245米的大盤山主峰和海拔1314米的清明尖為主軸,向東北和西南延伸,分脈扇形展布。是典型的山區縣,具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以山地、丘陵、台地為主。

生態環境

磐安縣森林植被類型在分區上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北部亞地帶,浙閩山丘甜櫧木荷林區。森林植被順向演替的「頂極群落」是以甜櫧、木荷為建群樹種,伴生以櫟、栗、栲、楠及山茶科等樹種的群落。磐安縣現有森林植被資源較為豐富,闊葉樹種有木荷、楓香、苦櫧、甜櫧、青岡等;竹種以毛竹為主;灌木樹種以經濟林茶葉為主,全縣有9.1萬畝,也有映山紅、馬銀花、烏飯、鹽膚木、茅栗、檵木、化香等。據一九九二年植物資源普查,有3個門、3個綱和2個亞綱,187科,788屬,1546種,其中木本575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南方紅豆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榧樹、長葉榧樹、櫸樹等17種。

氣候條件

磐安縣氣候的特點是具有豐富的地方氣候和小氣候資源。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明顯的大陸性氣候特點: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熱同季,冬季嚴寒少雨雪,全年平均氣溫為14攝氏度左右,年積溫4500攝氏度,1月份(最低)平均氣溫2.0攝氏度,7月份(最高)平均氣溫28.8攝氏度,晝夜溫差大,大氣常年保持國家一級和I類標準,縣內平均氣溫比周邊縣市低2-3攝氏度,特別適宜茶葉的種植,產出的茶葉不但外觀飽滿粗壯,而且口感清甜乾爽。

土壤條件

磐安在地形、氣候、母質、生物和人為作用等成土因素綜合作用下,土壤既有呈垂直地帶分布土壤,地域性土壤,又有腐殖層深厚的沙壤土和黃壤,一般深厚均勻,發育差異較大,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區低丘階梯上,特別適宜茶葉種植。

水文條件

磐安縣河流均為山區性溪流,密度較大,呈輻射狀分布,源短流急,河床比降大,水量充沛,全縣控制集雨面積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幹流有19條,水資源總量為11.12億立方米。是錢塘江、甌江、靈江和曹娥江四大水系的主要發源地,由上百個大小山泉的泉水匯集而成,屬純山區泉水,水質清洌、水味甘甜,水流常年不斷,可滿足茶葉生產用水的需求,旱季也有泉水灌溉,用山泉種植的茶葉,提高了茶葉的品質。

歷史淵源

20世紀70年代,磐安茶界科研人員挖掘、恢復「婺州東白」貢茶。1979年,磐安縣開始了磐安雲峰名茶的試製工作,產品銷往全省浙江省、全國各大城市,曾試銷日本,受到消費者和客商的好評。

20世紀80年代以來,磐安雲峰連年在省、市名茶評比會上奪魁。

2006年6月13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視察玉山古茶場,他品了磐安雲峰名茶後囑託磐安的領導要「要挖掘古茶場的精神內涵,要研究茶場對經濟的作用,要保護好,要研究、開發、弘揚民族文化」。

2007年,磐安縣註冊「磐安雲峰」證明商標,成為全縣茶葉中心品牌。成立中心品牌建設辦公室,實現統一品牌、統一標準、統一包裝、統一宣傳、統一監管的「五統一」管理模式。

生產情況

截至2016年,磐安縣茶園總面積9.04萬畝(人均達0.45畝),產量1854噸,年產值3.1億元,占全縣農業總產值的20%以上。其中名優茶1679噸,產值2.97億元。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磐安雲峰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範圍為:浙江省磐安縣行政區域,具體包括行政區範圍的安文、新渥等2個街道和尖山、仁川、冷水、玉山、尚湖、大盤、方前、盤峰、雙峰、窈川、雙溪、九和等12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20°17ˊ53〞~120°47ˊ16〞和北緯28°49ˊ46〞~29°19ˊ27〞之間,面積為1195平方公里。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磐安雲峰種植基地應選擇生態環境優良,遠離污染源,有機質含量豐富,周圍植被保護較好,並具有可持續生產能力的農業生產區域,應符合NY5020的要求。

2品種要求選擇適合本地環境條件,適制磐安雲峰的木禾、鳩坑等本地群體種及龍井43、烏牛早、龍井長葉、浙農117等無性系茶樹良種。種苗要求也採用適制磐安雲峰的「本地群體種」和其他適制綠茶的中、小葉類無性系茶樹良種。

3生產過程管理

3.1園地選擇茶園環境應符合國家環境保護的有關規定。土壤應選擇深厚的紅壤或黃壤。土壤的pH值4.0~6.5,有機質含量大於2.0%,土壤有效深度50厘米以上。土壤透水蓄水性良好,水源較近,地下水位應在1米以下,排水良好。

3.2園地開墾坡度15度以下的緩坡地可全墾,深度60厘米,坡度15度以上坡地,按等高水平線砌築梯地,常規茶園梯面寬150厘米,機採茶園梯面寬應在180~200厘米以上,然後初墾,深度50厘米。

3.3種植種植分春季種植和秋季種植。春季,2月中旬至3月中旬。秋季,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單條栽,行距150厘米,叢距33厘米,每叢茶苗2~3株,每畝基本茶苗數0.3~0.4萬株。雙條栽,大行距150厘米,小行距40 厘米,叢距33厘米,每叢茶苗2株,每畝基本苗數0.50~0.52萬株。

3.4茶園肥培管理做到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基肥與追肥相結合。有機肥主要以經過腐熟的餅肥、土雜肥、廄肥等為主,施肥結合中耕鬆土和深耕進行,除草以機械、人工措施為主。施肥基肥時間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追肥視茶樹需多次適量,施肥方式為根施和葉面施肥。

3.5茶樹修剪

3.5.1定型修剪

幼齡茶樹在茶苗移栽定植時用整枝剪在離地15~20厘米處剪去主枝;第二年3月上旬用籬剪在離地30~35厘米或在上年剪口上提高10~15厘米處修剪;第三年春茶採摘後,用籬剪或修剪機在離地45~50厘米處修剪。

3.5.2輕修剪

成齡茶園可每年或隔年進行一次,春茶採摘後剪去冠面3~5厘米的枝葉,輕修剪每年進行1~2次,時間在春茶後(5月中下旬)進行。

3.5.3 重修剪

將衰敗茶樹的地上部枝條剪去1/2或1/3,時間掌握在春茶後進行為好,重新培育樹冠。

3.5.4台刈

宜在早春或春茶後進行,將老茶樹離地5~10厘米地上部枝條全部刈去,重新全麵塑造樹冠。

3.6病蟲害防治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以農業防治為基礎,採取生態調控、物理誘控、生物防治等措施,減少化學防治次數。

3.6.1生態調控

採用種植和保護原地樹木及其它植被,維護性修復茶園生態環境。保護茶園中的有益生物。分時分批採摘,合理修剪樹枝。春、夏、秋每季結束後,茶園進行除草、淺耕,秋季結合深挖施基肥,清除病蟲殘枝。

3.6.2物理誘控

利用害蟲的趨光性和對色彩的趨向性,在其成蟲發生期,進行進行燈光和色板誘殺,減輕田間發生量。對發生較輕的、危害中心明顯及有假死的害蟲,採用人工捕殺。

3.6.3生物防治

選用生物源農藥(微生物農藥、植物源農藥和礦物源農藥)。

3.6.4化學防治

加強茶樹病蟲測報,及時掌握病蟲發生動態,按照茶園農藥安全使用標準用藥,嚴格執行農藥安全間隔期。

3.7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鮮葉採摘應分批分次,提手採摘,不得掐采、捋采、抓采和帶老葉雜物採摘。鮮葉質量要求芽葉完整,色澤鮮綠,勻淨。用於同批次加工的鮮葉,其嫩度、勻度、淨度、新鮮度應基本一致。鮮葉質量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應符合DB330727/T002-2019《磐安雲峰生產技術規程》及GB/T 18650-2008《地理標誌產品龍井茶》的要求。應使用透氣良好的籃、簍類盛裝鮮葉,鮮葉應運送及時,運輸工具應清潔衛生,運輸時不得日曬雨淋,不得與有異味、有毒物品混運。鮮葉進廠後,應分級驗收、分別攤放,晴天葉與雨(露)水葉分開,上午采的葉與下午采的葉分開。

4磐安雲峰加工工藝

4.1磐安雲峰傳統手工加工工藝磐安雲峰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屬於一種半烘炒名茶。加工工藝為:攤青→斜鍋竹絲炒手殺青→平鍋做形→初烘做形→復烘提香→拼配收藏。

4.1.1攤青

茶樹鮮葉採回後,及時攤放在竹匾上,厚度約3厘米,時間8~12小時。攤放過程中要對鮮葉輕翻2~3次,至手握鮮葉柔軟,清香溢出,即可進入殺青過程。

4.1.2殺青

鮮葉攤放後放入傾斜(25~30度)的斜鍋中進行殺青,鍋溫160攝氏度左右,每鍋投葉量100~150克,用竹絲炒手快速翻炒,至葉翠不老,葉熟不黃,折梗不斷即可出鍋,及時攤涼。

4.1.3做形

在平鍋中進行,鍋溫80攝氏度左右,投入殺青葉150~200克。採用抖、理、捺、滾、翻等手法,靈活掌握,交替進行,時間約6分鐘,至條索緊直,帶有沙沙聲,即可起鍋攤涼。

4.1.4初烘

以木炭為燃料,用茶籠分兩次進行,溫度先高后低。第一個次溫度100~120攝氏度,每籠做形茶葉150~200克,至茶葉定形後轉入低溫(90攝氏度左右)烘焙,為使茶葉失水均勻,要及時換籠翻放(換翻應離爐在團匾上進行),至茶葉有明顯的刺手感時下烘,及時攤涼回潮,並進行揀梗去雜。

4.1.5復烘

釆用文火慢烘的方法,溫度60攝氏度左右,茶籠上面應蓋清潔白布,每籠烘量200~400克,中途翻轉一次,達到干度均勻,香氣透發,含水量在6%以下,手捻成末即下烘,出籠攤涼。

4.1.6拼配收藏

足乾的茶葉,要割末去片,按級拼配,收灰貯藏。

4.2磐安雲峰現代加工工藝

4.2.1磐安雲峰(扁形)加工工序

攤青→青鍋→回潮→輝鍋→篩分整理。

4.2.2磐安雲峰(條形)加工工序

攤青→殺青→揉捻→理條→初烘→復烘→篩分整理。

5標誌、標籤、包裝、運輸和貯存

5.1標誌、標籤包裝儲運圖示標誌的標誌應符合GB/T 191的規定。標籤應標註產品類型並符合GB 7718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關於修改<食品標識管理規定>的決定》的規定。

5.2 包裝應符合GH/T 1070的規定。

5.3運輸應採用清潔、乾燥、無異味、無污染的運輸工具。運輸時應用防雨、防潮、防暴曬措施,不得與有毒、有害、有異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裝、混運。

5.4貯存應符合GB/T 30375的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按照農業農村部關於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的有關規定,對磐安雲峰地理標誌的使用做如下規定:凡在標誌範圍內生產經營的磐安雲峰,並按照磐安雲峰生產控制技術規範種植的基地,在產品和包裝上使用磐安雲峰地理標誌,需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簽訂相關合同。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標誌使用人應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品質和信譽。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准偽造、冒用磐安雲峰地理標誌和登記證書。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對磐安雲峰地理標誌負有監督管理職能,定期對登記的地理標誌農產的地域範圍、標誌使用等進行監督檢查,鼓勵單位和個人對磐安雲峰地理標誌進行社會監督。

產品榮譽

據2017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官網顯示,「磐安雲峰」被認定為「浙江省著名商標」、「浙江省名牌農產品」、「金華市十佳農產品」、「群眾最喜愛的名茶」、「浙江地方名茶城市金名片」、「中華文化名茶」、「中國茶行業歷史文化名茶品牌」;先後獲「浙江名茶」、「全國名茶」、「中華文化名茶」,以及中國農業博覽會、中國精品名茶博覽會、浙江省農博會、浙江綠茶博覽會、中綠杯等「金獎」70餘項,先後被載入《浙江名茶》、《中國茶經》、《中國名茶圖譜》、《中國名茶志》等茶葉著作。

2020年4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正式批准對「磐安雲峰」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參考來源

  1. 磐安雲峰普洱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