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了解灰竿竹

了解灰竿竹
图片来自技点网

灰竿竹(学名:Bambusa polymorpha Munro)是禾本科、簕竹属灌木或乔木状竹类,地下茎合轴型,竿丛生。竿高可达20米,尾梢弧拱形;节间灰绿色,竿壁厚,节稍显露,多枝簇生,细长而弯拱。箨鞘近宿存,革质,坚韧,箨舌边缘被短流苏状毛;箨片直立,近于对称的宽卵形,先端急尖具锐利硬尖头,叶鞘背面被粗硬毛,叶耳微小或不存在,叶舌极低矮,拱形,边缘微齿裂;叶片线形至狭披针形,幼时两表面均被毛,假小穗以数枚簇生于花枝各节,基部托以鞘状苞片;小穗圆柱形,光亮,含小花,无毛;颖卵形,外稃卵形,多脉,内稃等长或稍长于其外稃,披针形,近圆形,花药紫色,子房卵形,花柱短,柱头被白色短毛。颖果倒卵状。

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孟加拉、缅甸和泰国也有分布。生长在山地杂木林内。

灰竿竹的竿材为建造竹楼的墙壁、楼板和屋顶的上好材料。

目录

形态特征

灌木或乔木状竹类,地下茎合轴型,竿丛生。竿高15-20米,直径7-15厘米,尾梢弧拱形;节间灰绿色,长40-65厘米,幼时被白粉状糠秕;竿壁厚,节稍显露,基部数节各环生一圈气根分枝常自竿中下部开始,多枝簇生,细长而弯拱。箨鞘近宿存,革质,坚韧,宽而短,背面密被淡棕色或白色绢毛,先端近于对称的山字形拱凸,即箨鞘与箨片相连接处略呈拱形,而箨鞘与箨耳连接处略下凹;箨耳近相等,位于箨鞘顶端两侧,并不向下倾斜,宽带形,长7-8厘米,宽2.5-3厘米,强皱褶,其末端渐狭,且延伸于箨鞘边缘之外而成镰刀形,一枚箨耳的末端指向上,而另一枚的末端则指向下,边缘均密生长1-1.5厘米的粗糙粗䍁毛;箨舌高7-8毫米,边缘被短流苏状毛;箨片直立,近于对称的宽卵形,先端急尖具锐利硬尖头,基部略加收窄后即与两侧箨耳相连,此相连部分约为2.5厘米,背面被棕色绢毛,腹面于脉间密生暗褐色小刺毛,边缘下部密生波曲状粗刚毛,其基部宽度约为箨鞘先端宽的1/3。叶鞘背面被粗硬毛,背具中脊,纵肋稍隆起;叶耳微小或不存在,存在时则近圆形,边缘具少数粗短䍁毛;叶舌极低矮,拱形,边缘微齿裂;叶片线形至狭披针形,长15-20厘米,宽9-15毫米,幼时两表面均被毛,老时仅于上表面近基部和下表面的中脉两侧被毛,先端渐尖具粗糙钻状尖头,基部为不等边的圆形或楔形。

假小穗以数枚簇生于花枝各节,基部托以鞘状苞片;小穗圆柱形,光亮,长1-1.5厘米,含小花2-3朵,顶生1朵为不孕小花;小穗轴节间形扁,无毛;颖1-3,卵形,先端具短尖头;外稃卵形,多脉,先端亦具短尖头;内稃等长或稍长于其外稃,披针形,具2脊,脊上无毛,先端急尖;鳞被3,后方一片较小,近圆形,具3-5脉,边缘被短纤毛;花药紫色,顶端钝,有时具细尖头;子房卵形,顶端被毛,花柱短,柱头3,被白色短毛。颖果倒卵状而一面压扁,长约5毫米,顶端被毛,并有残留的花柱。[1]

种子特征

纯净度:灰竿竹种子纯净度平均为99.0%,纯净度很高。在种子处理过程中有些因素会造成种子纯净度下降,如种壳部分残留,种子筛选时残留有竹枝和沙土等。

种子千粒质量:灰竿竹种子较小,千粒重仅为13.5克;每千克种子有74074粒。

种子含水量:灰竿竹种子含水量为7.9%适当降低储藏种子的含水量至超干水平可使种子贮藏寿命成倍延长。

繁殖方法

播种育苗:可选择撒播和点播2种方式。

撒播,取灰竿竹种子,浸泡后直接撒播在大棚的土地里,让其自然萌发生长;撒播于大棚里的种子发芽时间为43天,发芽率为41%。

点播,将灰竿竹种子每10粒点播于1个花盆中,表面覆膜置于大棚中,灰竿竹种子播种发芽时间为38天,发芽率为56%。

通常大棚的环境温度为25-30℃,而花盆覆膜后的温度可达35℃左右。此外,环境湿度也影响种子的发芽率,点播空间更封闭,水分不易散发,易保持环境湿度;而撒播水分散发快,环境湿度较小。

病虫防治

种子病虫害感染度:种子的病虫害感度为6.7 % ,病虫害感染度较高。其原因可能为种子中含有较多的谷氨酸,易被虫食,或是采种后没有充分干燥,水分多而被霉菌感染。种子采种干燥后应在低温下冷藏,一方面可防止虫害和霉菌感染,另一方面可降低其生理代谢速率,延长种子寿命。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孟加拉、缅甸和泰国也有分布。生长在山地杂木林内。

主要价值

灰竿竹的竹材为建造竹楼的墙壁、楼板和屋顶的上好材料。

参考来源

  1. 灰竿竹植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