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峨蕊,綠茶類,產於四川省峨眉山區,主要栽種在海拔800-1200米的黑水寺、萬年寺、龍門洞一帶。這裡光照適度,雨量充沛,土壤深厚肥沃,茶園處於群山環抱、雲霧瀰漫之中。茶樹生長繁茂,芽葉肥壯,質地柔嫩,內含物質豐富。

目錄

品質特徵

芽葉炒制後,粒粒如蕊,纖繡如眉茸毛顯露,嫩綠油潤,香高味爽品嘗之餘,甘芳長留,心曠神怡。峨蕊顆粒緊細,宋代詩人蘇軾把這類茶葉形容成「春芽大麥粗」,說明其大小像麥粒一般粗細。這是最形象不過了。

功效

抗衰老

有助於延緩衰老,茶多酚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體自由基的清除劑。研究證明1毫克茶多酚清除對人肌體有害的過量自由基的效能相當於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大大高於其它同類物質。茶多酚有阻斷脂質過氧化反應,清除活性酶的作用。據日本奧田拓勇試驗結果,證實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維生素E強18倍。[1]

防齲齒、清口臭

峨蕊茶中含有氟,其中兒茶素可抑制致齲菌的作用,減少牙菌斑和牙周炎的發生。茶中所含的單寧酸具有殺菌作用,可防止食物殘留繁殖細菌,有效防止口臭,所以在吃飯後可以喝點峨蕊茶來預防口臭。

醒腦提神

茶葉中的咖啡鹼能促使人體中樞神經興奮,增強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對於緩解偏頭痛也有一定的功效。

利尿解乏

峨蕊茶有助於利尿解乏,茶葉中的咖啡鹼可刺激腎臟,促使尿液迅速排出體外,提高腎臟的濾出率,減少有害物質在腎臟中滯留時間。咖啡鹼還可排除尿液中的過量乳酸,有助於使人體儘快消除疲勞。

基本介紹

峨蕊產於四川省峨眉山。該茶具有條索緊細,白毫顯露,形似花蕊的特點,故名峨蕊。峨眉山山腰間的清音閣、白龍洞、萬年寺、黑水寺一帶是盛產峨蕊之處。這裡群山環抱,終年雲霧繚繞,氣候適宜,土壤肥沃,是茶樹生長的理想之地。峨眉山附近的村民早有上山挖茶、采野茶的習慣。據《峨眉志》記載:「峨眉山多藥草,茶尤好,異於天下;今黑水寺後的絕頂處產一種茶,味初苦終甘,不減江南春采」。峨眉名茶,遠在1000多年以前,已列為貢品。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詩中充分表達了對四川茶葉的熱愛。其詩曰:「故情周匝向交親,新茗分張及病身。紅紙一封書後信,綠芽十片火前春。湯添勺水煎魚眼,未下刀圭攪麴塵。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白居易收到李氏用紅紙包封的清明前一、二天所採制的火前茶後,十分高興,旋即燒水,把水煎到魚眼程度,再用「刀圭」等泡茶用具,試嘗四川新茶。白居易對飲茶頗有研究,十分喜愛飲茶,所以他要自稱「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了。

工藝特點

峨蕊的工藝特點:以每年清明節前採摘的一芽一葉初展的鮮嫩芽葉為原料,用手工精製,經高溫殺青、初揉、二炒、二揉、三炒、三揉、四炒、烘乾等工序,嚴控制火溫,由高到低,配以變化多樣的炒揉手法,最後經攤晾、包裝、貯於防潮容器中。

峨蕊的品質特點:外形緊結纖秀,全毫如眉,似片片綠萼開放,朵朵花蕊吐香;葉底勻嫩,湯色清澈;滋味馥郁清香,飲後回甜。

製作方法

峨蕊採制十分精巧,清明前10天左右,茶芽初伸如穀粒大小時,即開始採摘。採回立即付制。炒制要經過四炒、三揉、一烘焙。手法要靈活,火溫要適當。先為殺青過程,鍋溫先高后低,先抖炒,後悶炒,抖悶結合,使芽葉保持翠綠色。然後取出初揉,用力先輕後重,揉成細條,旋即投入低溫鍋中復炒,炒至五成干,取出復揉、用力要均勻,注意整形。經10餘分鐘後,又入鍋低溫抖炒,達七八成干時起鍋,趁熱進行第三次揉,使茶條更為緊細。三揉後進行低溫四炒,並在鍋中輕輕搓條,使之白毫顯露,香氣發出,最後出鍋,揀掉單片、碎片和雜質,放入焙籠焙乾。

芽葉炒制後,粒粒如蕊,纖秀如眉,茸毛顯露,嫩綠油潤,香高味爽,品嘗之餘,甘芳長留,心曠神怡。峨蕊顆粒緊細,宋代詩人蘇轍把這類茶葉形容成「春芽大麥粗」,說明其大小像麥粒一般粗細。這是最形象不過了。

峨眉山的黑水寺、萬年寺一帶辦起了茶場、茶廠,產制峨蕊名茶。除供內銷外,也已部分出口,「峨眉天下秀」更是名揚世界了。

命名由來

此茶葉據說是早先相傳在峨眉山一處名為「峨蕊崮」的地方,住着一位仙姑,這個仙姑栽有一株仙樹,一天一個茶農無意中闖進了這個仙姑居住的地方,驚動的仙姑泄了天機,於是仙姑就化為了一株茶苗,茶農將此茶苗帶回去精心培植,就有了後來的峨蕊。其葉子微微捲起,像花瓣,而內中吐露出來濃香,就像被花瓣包裹着的花蕊在吐露芬芳一樣。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