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了解何挺穎烈士故居

了解何挺穎烈士故居
圖片來自漢中新聞網

何挺穎烈士故居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南鄭區漢山街道辦事處何家灣村,該建築建於清末,房屋為土木結構,故居是集民居、革命文物保護、黨史研究和革命傳統教育於一體的場所。

何挺穎烈士故居於1981年被南鄭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8月被漢中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目錄

人物簡介

何挺穎:1905年5月出生於陝西省漢中市南鄭縣何家灣村,1920年入漢中聯中,組織同學會帶頭寫白話文,成為漢中早期著名的革命青年之一。1923年去上海,先後就讀於浦東中學、大同大學、上海大學,1925年5月參加五卅運動,6月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年底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6年夏,參加國共兩黨領導的北伐戰爭。

1927年9月參加秋收起義,隨毛澤東奔向井岡山。三灣改編時,任工農革命第四師第一團黨代表兼第三營黨代表。1928年3月前委改師委,毛澤東改任師長,何挺穎任師委書記。5月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何挺穎任11師黨代表兼31團黨代表。7月在毛澤東指揮下,他帶領31團將敵困在永新一帶25天;8月指揮了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10月當選為第二屆湘贛邊界特委委員,年底任紅軍主力28團黨代表和黨委書記。1929年1月,在江西省大庾(今大余)戰鬥中身負重傷,後隨部隊於廣東省南雄市烏逕鎮轉移時,遇敵人襲擊不幸犧牲,時年24歲。

少年豪情多壯志

「這是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重新恢復開放時,館方提出要一張伯父的照片,我們從僅有的一張全家福中翻拍的。」1月19日,在何挺穎烈士故居,凝望着牆上的一張小小的頭像照片,何挺穎烈士的堂侄何寧感慨萬千。[1]

1905年5月11日,何挺穎出生在陝西省漢中市南鄭縣(現南鄭區)何家灣村。父親何根山是清末拔貢,除儒學造詣頗深外,還精通西洋地理,曾參加辛亥革命,思想進步,追求民主,提倡「科學救國,工業發展」。

堂屋牆上,21個字的何氏家訓赫然入目:「不讀四書五經,不敬鬼神,不設祖宗牌位,不買田置地。」在這樣充滿新思想、新文化的家庭中長大,何挺穎從小就志存高遠。

在漢中聯立中學上學期間,何挺穎經常收到表兄王均石、李少芹寄來的《新青年》《中國青年》《嚮導》等進步刊物,並與同學秘密傳閱。在馬克思主義思想的薰陶下,他還組織學生會帶頭寫白話文,發起反帝反封建的學生運動,成為漢中著名的革命青年之一。

1924年秋,何挺穎如願考入上海大同大學數學系。學籍卡、成績單、發表在《中國青年》上的進步文章……在何挺穎烈士故居外出求學展區,陳列着他在上海讀大學期間的寶貴資料,訴說着這位青年才俊憂國憂民的情懷。

1925年5月,何挺穎參加五卅運動,目睹當局與帝國主義沆瀣一氣破壞民眾反帝愛國運動。何挺穎意識到,此時,中國最需要的是革命戰士,而不是什麼數理博士。

故居保護

何挺穎烈士故居位於漢山街道辦事處城南社區何家灣,有土木結構瓦房3間,門窗為舊式雕花隔扇。室內有古式靠背木床、大衣櫃、竹床、竹椅等家具。該故居地處農戶房舍中間,故居分為何挺穎父母居室和書房、何挺穎兄弟居室和書房、何挺穎事跡布展廳和多媒體室,保存有近百年前陝南民居特有的生產生活器具、家族資料100多件。館內何挺穎布展使用了2個房間,共有展版30餘面,用300多幅珍貴照片詳實紀錄了何挺穎在漢中、上海、井岡山等地求學、革命和戰鬥的經過。

烈士故居於2008年地震後已成為危房。2015年修復成明清四合院土木結構建築,占地面積1.5畝,院內共有房屋15間,建築總面積約550平方米。

1981年3月,何挺穎烈士故居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被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觀信息

開放時間:9:00--17:00

門票報價:全年免費

旅遊交通: 公路:漢中——南鄭縣城——城南社區——故居

地址:陝西省漢中市南鄭區漢山街道辦事處城南社區何家灣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