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仁昌玉山竹
仁昌玉山竹(Yushania chingii Yi),是禾本科玉山竹属的一种竹子。竿柄长25-45厘米,直径3-4毫米;节间长3-15毫米,实心。竿散生,直立或斜依,高1-2.5米,粗3-8毫米;节间长15-18(22)厘米,竿基部节间长4-6厘米,圆筒形或在分枝一侧的下部扁平,空腔极小或近于实心,表面通常微粗糙,无毛,幼时在节下方有一圈宽为8-12毫米之白粉环,纵向细肋微明显;箨环微隆起;竿环平坦或在分枝之节隆起;节内长5-10毫米。
目录
形态特征
竿柄长25—45厘米,直径3—4毫米;节间长3—15毫米,实心。竿散生,直立或斜依,高1—2.5米,粗3—8毫米;节间长15—18(22)厘米,竿基部节间长4—6厘米,圆筒形或在分枝一侧的下部扁平,空腔极小或近于实心,表面通常微粗糙,无毛,幼时在节下方有一圈宽为8—12毫米之白粉环,纵向细肋微明显;箨环微隆起;竿环平坦或在分枝之节隆起;节内长5—10毫米。竿芽长三角状卵形或卵形,近边缘粗糙,边缘密生黄褐色纤毛。竿之每节仅生一枝,枝与竿常作35—45度之夹角开展,梢端下垂,其节间长度和直径与主竿者相近,幼时在节下方亦密被一圈白粉环。
笋绿紫色或紫绿色,无毛,无白粉,边缘密生黄褐色小刺毛;箨鞘宿存,软骨质,坚硬,三角状长圆形,约为节间长度的1/4—1/3,背面无毛,纵肋在两面均不甚明显,边缘密生黄褐色小刺毛;箨耳镰形,紧贴抱竿,紫色,边缘具3—5条紫色或黄褐色弯曲的缝毛,其长为5—8毫米,呈放射状开展;箨舌截形,无毛,高不及1毫米;箨片线状披针形,外翻,无毛,边缘通常无小锯齿,上半部常内卷。小枝具5一11(13)叶;叶鞘长5.5—7厘米,有时上部微被白粉,边缘密生黄褐色纤毛;叶耳椭圆形,紫色,边缘具7—12条紫色或黄褐色的继毛,毛直立或弯曲,其长为5—12毫米;叶舌截形,无毛,高不及1毫米;叶柄长3—7毫米,有时微被白粉;叶片披针形,长(13)19—26厘米,宽(1.2)2.8—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无毛,次脉7—9对,再次脉7—9条,小横脉极清晰,叶缘小锯齿不甚明显或一侧显著而另一侧近于平滑。花枝未见。笋期7月。[1]
生长环境
海拔1420—1500米,生于箐沟边坡地之方竹中。
分布范围
产广西西部和贵州南部。模式标本采自广西田林县老山林场。
参考来源
- ↑ 仁昌玉山竹 Yushania chingii千草植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