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了解云雀

了解云雀
图片来自鸟网

云雀(学名:Alauda arvensis):是百灵科、云雀属的鸟类。小型鸣禽,体型及羽色略似麻雀,雄性和雌性的相貌相似。背部花褐色和浅黄色,胸腹部白色至深棕色。外尾羽白色,尾巴棕色。后脑勺具羽冠,上体呈较暗的砂棕色,满布显著的黑色纵纹,有一短的羽冠,一般在竖起时才易见到;最外侧一对尾羽几纯白色。适应于地栖生活,腿、脚强健有力,后趾具1长而直的爪;跗跖后缘具盾状鳞。

喜栖息于开阔的环境,生活在草原、荒漠、半荒漠等地。故在草原地方和沿海一带的平原区尤为常见。常集群活动;繁殖期雄鸟鸣啭洪亮动听,是鸣禽中少数能在飞行中歌唱的鸟类之一。求偶炫耀飞行复杂,能“悬停”于空中;在地面以草茎、根编碗状巢,每窝产卵3-5枚,孵化期11-14天。以植物种子、昆虫等为食。

主要分布于古北区范围的国家,原产于北非、亚洲和欧洲。英国种群不迁移,但东亚种群迁移到中国东南部,而北极东北部的种群迁移到地中海北部。云雀已被引入澳大利亚、加拿大、夏威夷和新西兰。云雀是丹麦、法国的国鸟。

目录

介绍

鸟雌性的体色和雄性的几乎一样,但是,雌鸟额头和颈部的栗红色毛发比雄鸟的少,身体上的羽毛也偏近于淡淡的褐色,而胸前的那两条黑斑条纹没有雄鸟那么明显。嘴部的颜色为土黄色,足部脚趾是肉粉色的,它的爪子和一般鸟类不同,尤其是后爪,要比普通鸟类的后爪大一些,而且还径直的伸向后方。[1]

形态特征

云雀雌雄相似。上体大都砂棕色,各羽纵贯以宽阔的黑褐色轴纹上背和尾上覆羽的黑褐纵纹较细,棕色因而较显著。后头羽毛稍有延长,略成羽冠状。两翅覆羽黑褐,而具棕色边缘和先端;初级和次级飞羽亦黑褐,有的羽端缀棕白色,外翈边缘缀以棕色,此棕色羽缘在内侧飞羽亦宽阔而浓著,及其三级飞羽则内外羽缘此色更宽阔。中央一对尾羽黑褐,而宽缘以淡棕色,最外侧一对几乎纯白,其内翈基处具一暗褐色楔型斑,次一对尾羽的外翈白,而内翈黑褐,余羽均黑褐色,微具棕白色狭缘。眼先和眉纹棕白;颊和耳羽均淡棕,而杂以细长的黑纹;颧区微具褐纹。胸棕白,密布黑褐色粗纹;下体余部纯白,两胁微有棕色渲染,有时还具褐纹。

幼鸟:羽色与成鸟相似,但上体黑色和棕色均较鲜浓,下体的黑褐色斑纹亦较多而密。 虹膜暗褐;嘴角褐色;嘴缘和下嘴基部淡角色;脚肉褐色,后爪较后趾长而稍直。

大小量度:体重♂23-45克,♀25-40克;体长♂151-192毫米,♀163-189毫米;嘴峰♂10-13毫米,♀10-13毫米;翅♂102-118毫米,♀98-116毫米;尾♂62-81毫米,♀63-78毫米;跗跖♂20-26毫米,♀20-26毫米。(注:♂雄性;♀雌性)

繁殖方式

繁殖期通常在4-7月之间。求爱行为包括在空中的高速追逐和著名的鸣叫歌唱行为。这些鸟是一夫一妻制,但一年后只有大约一半的交配对保持和原来的配偶一起。云雀巢多营造在开阔的地面上,在地面多选择荒坡、坟地、田间荒地、路旁和沙滩地方。雌鸟几乎单独下筑巢。巢通常位于矮植被附近,由地面浅洼处组成。凹陷处衬有茎叶及有毛发等较细的材料。每窝会产3-4枚卵,有时5枚。孵化期11-14天。雄鸟和雌鸟都会保护巢穴。

一旦幼鸟孵化,父母双方都会照顾它们。成鸟为幼鸟收集食物的方法是在地上堆积一堆昆虫,当收集到足够多的昆虫时,就会被带到幼鸟身旁,并将柔软的部分喂给它们。幼鸟在孵化后8-10天离开巢穴。雏鸟生长至第4天,就可见到各羽区,第5天睁眼,第8-9天当雏鸟可站立时即离巢,但没有觅食能力,需接受亲鸟喂养,待离巢后10天左右,方能独立生活。

栖息环境

云雀是一种栖息于非常开阔的草地环境的鸟类。喜欢各种不同类型的天然草地,包括高原草坪、荒地、干旱平原、草原、泥淖及沼泽边缘。栖息地很少或没有木本植被。大多数繁殖种群处于具有适合它的特征的农业环境中,会明显避开森林,甚至森林的边缘、草丛类型的环境、树篱和灌木丛过于丰富的地区。它们需要看得更远,机场也是一种理想的栖息地。

生活习性

活动

云雀经常成群迁徙,鸟群通常不超过10只个体,一般会分成更小的鸟群,在恶劣的天气中可以发现大群的云雀。多集群在地面奔跑,作寻觅食物和嬉戏追逐活动,间或挺立并竖起它的羽冠,在受惊时更是如此。从不见栖息树枝上。

云雀在地上觅食。它们四处走动,可以发现啄食植物茎和种子头。领地侵犯通常从2月开始增加,并在4月达到顶峰,但到了7月,侵略几乎消失了。侵略性以竖起的羽毛、隆起的冠冕和威胁性的侵略行为(例如半张开的翅膀飞离地面)的形式表现在地面上。领地上的侵略性互动也可以是空中的。这包括一系列向上滑翔,间歇性地向入侵者扑去。

鸣叫

歌声柔美嘹亮,常骤然自地面垂直地冲上天空,待升至一定高度时,稍稍浮翔于空中,而复疾飞直上,载歌载鸣,高唱入云,故有告天鸟之称。飞高时,往往仅听到其歌声,而难于获见其鸟。降落亦似上升的飞行状态,两翅常往上展开着,随后突然相折,而直落于地面,很有情趣。

从黎明时分开始,雄性云雀整天都在唱歌。主要在2-7月听到,但在一年中的其余时间里可以听到更微弱的歌曲。它们通常在飞到空中10-20 米后开始鸣唱。然后会继续飞行50-100米,然后慢慢盘旋下降,在空中盘旋一段时间。鸣唱可以持续10-15分钟。包括变化多端的颤音和华彩舞曲以及咿呀学语和模仿。这些鸣唱也被用作吸引雌鸟的展示。

食物

云雀是吃种子和昆虫的杂食动物。吃杂草种子和废谷物,也吃无脊椎动物,如甲虫、毛虫、蜘蛛、千足虫、蚯蚓和蛞蝓。它们在地上觅食,用视觉寻找食物。

分布范围

世界

留鸟:阿尔及利亚、奥地利、阿塞拜疆、比利时、波黑、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丹麦、埃及、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印度、伊朗、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日本、黎巴嫩、利比亚、立陶宛、卢森堡、摩尔多瓦、摩洛哥、荷兰、北马其顿、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葡萄牙、罗马尼亚、圣马力诺、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叙利亚、塔吉克斯坦、突尼斯、土耳其、乌克兰和英国。

繁殖地:阿尔巴尼亚、安道尔、亚美尼亚、白俄罗斯、中国、法罗群岛、格鲁吉亚、匈牙利、哈萨克斯坦、朝鲜、韩国、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蒙古、黑山、挪威、波兰、俄罗斯、塞尔维亚、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非繁殖地:阿富汗、巴林、塞浦路斯、直布罗陀、伊拉克、约旦、科威特、马耳他、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西撒哈拉。

引进(留鸟):加拿大和美国。

引进(繁殖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游荡:百慕大、乍得、中国香港、毛里塔尼亚、斯瓦尔巴和扬马延。

中国

繁殖在中国较北和西北的新疆、青海、西藏、河北、山东以及东北黑龙江、吉林等。冬季迁徙至东北南部和东南部、长江中、下游,以至江苏、广东北部等地越冬。

亚种分化

云雀(11亚种)

中文名称

学名

命名者及年代

1.云雀高加索亚种Alauda arvensis armenicaBogdanov, 1879

2.云雀指名亚种Alauda arvensis arvensisLinnaeus, 1758

3.云雀南欧亚种Alauda arvensis cantarellaBonaparte, 1850

4.云雀新疆亚种Alauda arvensis dulcivoxHume, 1872

5.云雀非洲亚种Alauda arvensis hartertiWhitaker, 1904

6.云雀东北亚种Alauda arvensis intermediaSwinhoe, 1863

7.云雀日本亚种Alauda arvensis japonicaTemminck & Schlegel, 1848

8.云雀北方亚种Alauda arvensis kibortiZaliesski, 1917

9.云雀萨哈林亚种Alauda arvensis lonnbergiHachisuka, 1926

10.云雀北京亚种Alauda arvensis pekinensisSwinhoe, 1863

11.云雀葡萄牙亚种Alauda arvensis sierraeWeigold, 1913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 ver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

种群现状

2015年,在欧洲估计繁殖种群数量为44,300,000-78,800,000对,相当于88,700,000-158,000,000只成熟个体。欧洲约占全球范围的30%,因此对全球数量规模的初步估计为295,600,000-526,600,00只成熟个体,但需要进一步验证该估计。全球数量估计数包括:中国约10,000-100,000对繁殖对和约1,000-10,000只迁徙;<平均50只迁徙,<平均50只在台湾越冬;在韩国平均10,000-100,000对繁殖对和平均1,000-10,000只越冬个体;在日本约10,000-100,000对繁殖对和约1,000-10,000只越冬个体,在俄罗斯约10,000-100,000对繁殖对和约1,000-10,000只迁徙个体(2009年)。

相关文化

《致云雀》是英国诗人雪莱的抒情诗代表作之一。诗歌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这首诗歌激发了许多艺术家的灵感,对其美妙的变化着迷。

凯撒创建了一个军团“Legio Quinta Alaudae”,即“云雀的第五军团”,可能由高卢人组成,他们的头盔上装饰着云雀的翅膀作为一个独特的标志。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