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蓮座薊
蓮座薊,中藥名。為菊科植物蓮座薊Cirsium esculentum (Sievers) C.A.Mey.的全草。分布於東北地區和內蒙古、新疆等地。具有散瘀消腫,排膿,托毒,止血之功效。常用於肺膿腫,支氣管炎,瘡癰腫毒,吐血,咯血,尿血,崩漏。
目錄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無莖,莖基粗厚,生多數不定根,頂生多數頭狀花序,外圍蓮座狀葉叢。蓮座狀葉叢的葉全形倒披針形或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6(10)-10(21)厘米,寬2.5(3.5)-3(7)厘米,羽狀半裂、深裂或幾全裂,基部漸狹成有翼的長或短葉柄,柄翼邊緣有針刺或3-5個針刺組合成束;側裂片4-7對,中部側裂片稍大,全部側裂片偏斜卵形或半橢圓形或半圓形,邊緣有三角形刺齒及針刺,齒頂有針刺,齒頂針刺較長,長達1厘米,邊緣針刺較短,長2-4毫米,基部的側裂片常針刺化。
葉兩面同色,綠色,兩面或沿脈或僅沿中脈被稠密或稀疏的多細胞長節毛。頭狀花序5-12個集生於莖基頂端的蓮座狀葉叢中。總苞鍾狀,直徑2.5-3厘米。總苞片約6層,覆瓦狀排列,向內層漸長;外層與中層長三角形至披針形,長1-2厘米,寬2-4毫米,頂端急尖,有長不足0.5毫米的短尖頭;內層及最內層線狀披針形至線形,長2.5-3厘米,寬2-3毫米,頂端膜質漸尖;全部苞片無毛。小花紫色,花冠長2.7厘米,檐部長1.2厘米,不等5淺裂,細管部長1.5厘米。瘦果淡黃色,楔狀長橢圓形,壓扁,長5毫米,寬1. 8毫米,頂端斜截形。冠毛白色或污白色或稍帶褐色或帶黃色;多層,基部連合成環,整體脫落;冠毛剛毛長羽毛狀,長2.7厘米,向頂端漸細。花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於平原或山地潮濕地或水邊,海拔500-3200米。[1]
分布範圍
分布於東北地區和內蒙古、新疆等地。
主要價值
性味
味甘,性涼。
歸經
歸肺經。
功效
散瘀消腫,排膿,托毒,止血。
主治
肺膿腫,支氣管炎,瘡癰腫毒,吐血,咯血,尿血,崩漏。
相關配伍
治肺膿腫:遠志9g,蓮座薊6g,桔梗3g。共研細面。每日3次,每次3g,溫水送服。(《內蒙古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研末。
採集加工
夏、秋花盛開時或結果時採收,切段曬乾。
相關論述
《內蒙古中草藥》:「散瘀消腫,排膿,托毒,止血。主治肺膿腫,癰瘡腫毒,皮膚病,肝熱,各種出血。」
附註
蒙醫用於肺膿腫,肺癆,瘡瘍,「奇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