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乾陵地宮

 

 

 

目錄

中文名

乾陵地宮

目錄

簡介

資料

概況

簡介

乾陵地宮是陝西關中地區唐十八陵之一。修建於公元684年,經過23年的時間,工程才基本完工。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氣勢雄偉壯觀。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乾陵就在北峰之上。梁山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資料

在乾陵,對人們吸引力最大的莫過於掩藏於茸茸青草和灌木林之下的地下宮殿了。那麼地宮的形狀到底是什麼樣子的?這至今還是一個令人神往的謎。這裡我們只根據有關資料作一些符合情理的推斷,以引發讀者豐富的遐想。一是從有關史料得知,乾陵是仿唐長安城修建成的。由此推想,乾陵的地下宮殿也應和唐代皇城裡的宮殿有許多相近之處,我們根據古籍中對唐宮的有關描寫,也不難猜度出乾陵地宮的大致模樣。二是《五代史》中有一段溫韜盜昭陵的記載,云:地宮內「宮室宏麗,不異人間,中為正寢,東西廂列石床,床上石函中為鐵匣,悉藏前朝書畫,鍾(繇)王(羲之)筆跡,紙墨如新」。昭陵是高宗之父太宗李世民之墓,父子修陵時隔很短,應該說不會有多大變化的。三是乾陵現已發掘的五座陪葬墓,尤其是懿德太子墓,再現了唐代墓葬的基本形制,也給研究探討乾陵地宮提

概況

據史書記載,陵墓原有內外兩重城牆,四個城門,還有獻殿闕樓等許多宏偉的建築物。勘探表明:內城總面積240萬平方米。城牆四面,南有朱雀門,北有玄武門,東有青龍門,西有白虎門。

從乾陵頭道門踏上石階路,計537級台階,其台階高差為81.68米。走完台階即是一條平寬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這條道路便是「司馬道」。兩旁現有華表1對,翼馬、鴕鳥各1對,石馬5對,翁仲10對,石碑2道。東為無字碑,西為述聖記碑。有王賓像61尊,石獅1對。

唐高宗乾陵」墓碑,高2米,是陝西巡撫畢沅為高宗所立,原碑已毀,這塊碑是清乾隆年間重建的。此碑右前側另一塊墓碑,是郭沫若題寫的「唐高宗李治與則天皇帝之墓」12個大字。另外在南門外有為高宗皇帝和武則天歌功頌德的《述聖記碑》和《無字碑》二通以及參加高宗葬禮的中國少數民族首領和友好國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在中國歷史上,陵前石刻的數目、種類和安放位置是從乾陵開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襲到清代,歷代大同小異。陳運和詩《乾陵》為此景而作:「一段歷史與一片風雲 合葬在這兒 當朝廷沿着仄仄平平、平平仄仄的驛道 顛簸進入絕句律詩」,「無字碑上沒記事 石人石馬失聲息 古遺址延伸出一道聖旨 被今日遊客踩成現實」。[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