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茄
乳茄 (學名:Solanum mammosum L.),別稱角茄[1]、牛頭茄、牛角茄、五指葫蘆、牛角花、五代同堂、五代同堂茄,是茄科,茄屬直立草本。高約1米,莖被短柔毛及扁刺,小枝被具節的長柔毛,腺毛及扁刺,刺蠟黃色,光亮;葉卵形,常5裂,裂片淺波狀,先端尖或鈍,基部微凹,兩面密被亮白色極長的長柔毛及短柔毛;蠍尾狀花序腋外生,常著生於腋芽的外面基部,被有與枝、葉相似的毛被,通常3-4花;漿果倒梨狀,外面土黃色,內面白色,種子黑褐色,花果期夏秋間。[2]
乳茄原產於美洲,中國廣東、廣西及雲南均有栽培。喜溫暖、土壤肥沃的環境。因其果實形狀美麗,多栽培以供賞。
目錄
形態特徵
葉卵形,長5-10cm,寬幾與長相等,常5裂,有時3-7裂,裂片淺波狀,先端尖或鈍,基部微凹,兩面密被亮白色極長的長柔毛及短柔毛;側脈約與裂片數相等,在上面平,在下面略凸出,具黃土色細長的皮刺,刺長8-20mm,基部扁,具槽,先端鑽形;葉柄長2.5 -8cm,上面具槽,被具節的長柔毛,腺毛及皮刺。
蠍尾狀花序腋外生,常著生於腋芽的外面基部,被有與枝、葉相似的毛被,通常3-4花,總花梗極短,無刺,花梗長約5-10mm。萼近淺杯狀,外被極長具節的長柔毛及腺毛,5深裂,裂片卵狀披針形,端漸尖,長5-6mm,花冠紫槿色,筒部隱於萼內,長約1.5mm,冠簷直徑25-32mm,5深裂,裂片長圓狀線形,長20-22mm,寬4mm,端漸尖至極尖,外面被長柔毛,內面無毛,邊緣膜質具緣毛;雄蕊5枚,幾相等,長約1.1cm,花絲長約1mm,花藥長圓狀錐形,基部圓形,上部延長,端帶黃色,頂孔向上;子房無毛,卵狀漸尖,長約5mm,花柱長.3mm,柱頭綠色,淺2裂。
漿果倒梨狀,長4.5-5.5cm,外面土黃色,內面白色,具5個乳頭狀凸起,種子黑褐色,近圓形壓扁,直徑約3mm。花果期夏秋間。
產地生境
乳茄原產美洲,中國廣東、廣西及雲南均有引種。喜溫暖、光線充足、通風良好的環境,不耐寒,怕水澇和乾旱。宜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冬季溫度不得低12℃。
繁殖方法
- 播種繁殖
漿果成熟後取出種子,乾燥貯藏。中國南方在3月份播種,北方在4月份播種,深度在0.3-0.4cm,經常保持盆土濕潤。種子發芽出土後,苗前期要遮陰,以後逐漸多見陽光,並加強肥水管理。苗高15cm左右即可定植。
- 扦插繁殖
夏季用頂端嫩枝作插條,長12-15cm,插入沙床,15-20天可生根,30天移栽。
栽培技術
- 栽植
乳茄宜用盆口直徑達30cm以上的大花盆。因喜疏鬆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在南方的酸性土和北方的鹼性土中也均能生長,但盆土最好不要摻入換盆後留下的舊土。地栽也不要選擇前茬是茄科植物的地塊栽種,這樣能明顯減少病蟲害,利於植株的正常生長。
- 施肥
乳茄生長期每10-15天施1次稀薄肥水,孕蕾期多施磷、鉀肥,或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於葉面,以促花促果。
- 澆水
春天苗期時保持根土半乾半濕,不要澆水太勤,以免降低地溫、影響植株生長,有條件可於春季加蓋地膜,增加地溫,促進根系生長。生長期充分澆水,夏、秋季開花結果時不要缺水。
- 溫度光照
乳茄生長適溫為15-25℃,最佳掛果溫度為20-35℃。在中國華南地區略加保護即可露地越冬,而華東、華中、華北地區冬天必須在室內越冬。可於霜降後搬入室內光線較好的地方,維持不低於10-15℃的室溫。
- 整形修剪
當乳茄植株長至30-40cm高時,適當摘心2-3次,促使多發側枝,形成豐滿勻稱的株形,也利於開花結果。盆栽保留3-4個枝權,地栽保留5-6個枝權,抹去多餘的腋芽和分枝。
病蟲防治
乳茄的發病規律大概為三個週期:一是黃萎病、病毒病的發生時期,這一時期在大田移栽後1個月左右,可用瑞毒黴、多菌靈加以預防;二是立枯病和白粉病的發生時期,在植株掛果後易發生、用多菌靈防治效果較好;三是在果子快成熟時,如果遇到長期陰雨連綿的天氣,會出現大面積落果,此時可用代森錳鋅或百菌清加以防治。同時要及時清理田間落葉、雜草,根除病株,阻斷病源,減少傳播途徑。乳茄主要蟲害有地老虎和菜青蟲,應做好提前預防和及時捕殺工作,可用地蟲靈等農藥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