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袁春波)
作品欣赏
买房
大概二十天前,晚饭后走路时,我们又说起了房子的事。一个说,以后人口多了,换大点的,住着宽敞;一早一晚上班也不容易,换离单位近点的更好。一个说,看看孩子们什么意见吧,反正我没这个理想了,现在就挺好。一个又说,知道你一定是这个意见,你就这点出息。
看到火车呼啸而来,疾驰而去,我们也便掉转头回家。问问孩子,都说可以考虑考虑。
于是,我有了一项新任务——看房。一天、两天、三天……就像人不能逛街,逛着逛着你就会产生购物的冲动一样。看着看着,还真看好了几处。但我知道,买房和买车(特指轿车)不同,和买电瓶车、自行车更不同。然后大家找个时间又看,这一看,竟然都觉得符合预订的标准:面积、户型、采光、装修未入住、距离近便些、小区环境与物业……于是,孩子们说,定了吧,说定就定。
这,很让我一次又一次想起前两次买房的经历来。
孩子小姨的同事家换房,原来的房子要出手。原市中心,百货大楼、民主路老街、一院、步行街全在周边,家庭条件好,装得也好,80平,18万。小姨对她姐姐说,她姐姐又对我说。“哼!18万,我什么时候对你说我要在新浦买房的?”她们再三再四劝,那就去看看吧。电话联系,卖了。刚刚过去一两天时间。
那是2005年国庆前的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我妻子会一遍一遍讲起这事。讲得最绘声绘色的是那个“哼”字。她还说让她最难忘的是我那轻蔑的眼神。每次讲起的时候她总要补充一句,你那眼神我一辈子也忘不掉。
我又想想2005年工资,不足2000。我说不买的更深层原因,现在细想就三字——穷怕了。我外出上学前面试,需要带一点钱,一块钱是1分、2分、5分厚厚的一沓钞票。刚结婚后一次妻子胃疼去小医院,没钱得借,无意间翻出压箱底的60块钱,一家人欣喜若狂。1998年暑假后,我们到新一所学校工作,伯父到这边看看,我口袋里只有10块钱,硬是弄出了豆腐、鱼还有另一种3样菜。
有钱难买少年穷,但少年穷的人没有大的气象格局,这是我从买房生出的第一个感慨。
接下来的事实是,我在网上不断查信息,买房。鬼使神差,我在现在住的地方买了房。新区,四面路宽敞,绿化不错,离山离海都近。价钱也便宜,到2016年底还清10年房贷拿回本本时,银行结算的人对我笑笑说,17万8,你赚了。
的确,多层,三楼,东户,要风得风,阳光充足,我满意。不足是属于城市的农村,离中心远,离上班的地方远。好就好在,风水好,住在这,心里踏实。十年辛苦,2000元的工资还商贷1300,真是辛苦。但如果不买呢,十年房价涨到7000,我们十年能攒下差价46万吗?答案是不能。
别等攒足了钱再做事,那时黄花菜都凉了,这是我从买房生出的第二个感慨。
人的愿望无止境,一个愿望没达成,新的愿望已经产生。2014年国庆,去图书馆回来经过秀逸苏杭售楼处,进去看看问问,高层六七千,多层七八千,大户型低点,小户型贵点,也就出来了。第二天走亲戚,下午回来。小姨开车,帮我们送回家,快到家时说起秀逸苏杭房子的事,说四季金辉也不错,不如去看看。说看就看,90平,小三室,6800,61万,首付19万之后,公积金外,自己基本不需要交多少了。看看样板房,她们两姐妹说好。算算价钱,基本能接受。
买,还是不买?我犹豫着。妻子后来时常不满又不无自豪地说起当时的那个我。他又犹豫了,费了多大劲啊,想来想去,想来想去,如果依他,现在可能还两手空空。我的确在犹豫,房价会不会跌呢,国家明确要控制房价的呀,那红头文件,那决心,让我无法不相信房价平稳或稳中略降的势头。但那一回,我做出来今天看来无比正确的选择,我相信了她们的判断,没有相信文件。
作出那个决定没有多长时间,最多半小时,但在我妻子的表述里,却是犹豫多长时间啊。幸好,我没再犹豫,交1万订金,签字。
很多法规都是没办法的时候才推出的,所以常常无济于事。在遇到事情需要决断时,宁可相信感觉,别相信文件,这是我从买房生出的第三个感慨。
现在,借来的首付基本还清口袋里略有盈余,贷款也已经还两年半了。房价呢,昨天有人说,一万二千多,涨了六千。如果当时不买,今天,我们仨两年半能赚回这54万的差价吗?答案仍然是不能。
其实,我早就发现,人凭书中得来的认识去应对现实,多半行不通。理想是理想,现实是现实。一个家庭中,可以有人做书呆子,大半时间和精力沉醉在理想中。也必须有人活在现实中,去张罗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为现实奔忙的人往往更辛苦,付出更多。
人不能光靠吃米活着,人不吃米也肯定不能活着。所以,现在我应对生活和工作的原则是:左手拿面包,右手捧鲜花;人饿啃面包,心累看鲜花。教书这样,既为理想教,培养人,也为现实教,为学校家长学生需要的成绩教。读书也这样,读喜欢的书,得点乐趣,读必须读的书,得到想要的东西。
这些,都是两次买房的经历告诉我的。 [1]
作者简介
袁春波,男,1970年生,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