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袁春波)
作品欣賞
買房
大概二十天前,晚飯後走路時,我們又說起了房子的事。一個說,以後人口多了,換大點的,住着寬敞;一早一晚上班也不容易,換離單位近點的更好。一個說,看看孩子們什麼意見吧,反正我沒這個理想了,現在就挺好。一個又說,知道你一定是這個意見,你就這點出息。
看到火車呼嘯而來,疾馳而去,我們也便掉轉頭回家。問問孩子,都說可以考慮考慮。
於是,我有了一項新任務——看房。一天、兩天、三天……就像人不能逛街,逛着逛着你就會產生購物的衝動一樣。看着看着,還真看好了幾處。但我知道,買房和買車(特指轎車)不同,和買電瓶車、自行車更不同。然後大家找個時間又看,這一看,竟然都覺得符合預訂的標準:面積、戶型、採光、裝修未入住、距離近便些、小區環境與物業……於是,孩子們說,定了吧,說定就定。
這,很讓我一次又一次想起前兩次買房的經歷來。
孩子小姨的同事家換房,原來的房子要出手。原市中心,百貨大樓、民主路老街、一院、步行街全在周邊,家庭條件好,裝得也好,80平,18萬。小姨對她姐姐說,她姐姐又對我說。「哼!18萬,我什麼時候對你說我要在新浦買房的?」她們再三再四勸,那就去看看吧。電話聯繫,賣了。剛剛過去一兩天時間。
那是2005年國慶前的事,所以記得這麼清楚,是我妻子會一遍一遍講起這事。講得最繪聲繪色的是那個「哼」字。她還說讓她最難忘的是我那輕蔑的眼神。每次講起的時候她總要補充一句,你那眼神我一輩子也忘不掉。
我又想想2005年工資,不足2000。我說不買的更深層原因,現在細想就三字——窮怕了。我外出上學前面試,需要帶一點錢,一塊錢是1分、2分、5分厚厚的一沓鈔票。剛結婚後一次妻子胃疼去小醫院,沒錢得借,無意間翻出壓箱底的60塊錢,一家人欣喜若狂。1998年暑假後,我們到新一所學校工作,伯父到這邊看看,我口袋裡只有10塊錢,硬是弄出了豆腐、魚還有另一種3樣菜。
有錢難買少年窮,但少年窮的人沒有大的氣象格局,這是我從買房生出的第一個感慨。
接下來的事實是,我在網上不斷查信息,買房。鬼使神差,我在現在住的地方買了房。新區,四面路寬敞,綠化不錯,離山離海都近。價錢也便宜,到2016年底還清10年房貸拿回本本時,銀行結算的人對我笑笑說,17萬8,你賺了。
的確,多層,三樓,東戶,要風得風,陽光充足,我滿意。不足是屬於城市的農村,離中心遠,離上班的地方遠。好就好在,風水好,住在這,心裡踏實。十年辛苦,2000元的工資還商貸1300,真是辛苦。但如果不買呢,十年房價漲到7000,我們十年能攢下差價46萬嗎?答案是不能。
別等攢足了錢再做事,那時黃花菜都涼了,這是我從買房生出的第二個感慨。
人的願望無止境,一個願望沒達成,新的願望已經產生。2014年國慶,去圖書館回來經過秀逸蘇杭售樓處,進去看看問問,高層六七千,多層七八千,大戶型低點,小戶型貴點,也就出來了。第二天走親戚,下午回來。小姨開車,幫我們送回家,快到家時說起秀逸蘇杭房子的事,說四季金輝也不錯,不如去看看。說看就看,90平,小三室,6800,61萬,首付19萬之後,公積金外,自己基本不需要交多少了。看看樣板房,她們兩姐妹說好。算算價錢,基本能接受。
買,還是不買?我猶豫着。妻子後來時常不滿又不無自豪地說起當時的那個我。他又猶豫了,費了多大勁啊,想來想去,想來想去,如果依他,現在可能還兩手空空。我的確在猶豫,房價會不會跌呢,國家明確要控制房價的呀,那紅頭文件,那決心,讓我無法不相信房價平穩或穩中略降的勢頭。但那一回,我做出來今天看來無比正確的選擇,我相信了她們的判斷,沒有相信文件。
作出那個決定沒有多長時間,最多半小時,但在我妻子的表述里,卻是猶豫多長時間啊。幸好,我沒再猶豫,交1萬訂金,簽字。
很多法規都是沒辦法的時候才推出的,所以常常無濟於事。在遇到事情需要決斷時,寧可相信感覺,別相信文件,這是我從買房生出的第三個感慨。
現在,借來的首付基本還清口袋裡略有盈餘,貸款也已經還兩年半了。房價呢,昨天有人說,一萬二千多,漲了六千。如果當時不買,今天,我們仨兩年半能賺回這54萬的差價嗎?答案仍然是不能。
其實,我早就發現,人憑書中得來的認識去應對現實,多半行不通。理想是理想,現實是現實。一個家庭中,可以有人做書呆子,大半時間和精力沉醉在理想中。也必須有人活在現實中,去張羅衣食住行、柴米油鹽,為現實奔忙的人往往更辛苦,付出更多。
人不能光靠吃米活着,人不吃米也肯定不能活着。所以,現在我應對生活和工作的原則是:左手拿麵包,右手捧鮮花;人餓啃麵包,心累看鮮花。教書這樣,既為理想教,培養人,也為現實教,為學校家長學生需要的成績教。讀書也這樣,讀喜歡的書,得點樂趣,讀必須讀的書,得到想要的東西。
這些,都是兩次買房的經歷告訴我的。 [1]
作者簡介
袁春波,男,1970年生,中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