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書畫共為夢而作(冷清安)

書畫共為夢而作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書畫共為夢而作》中國當代作家冷清安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書畫共為夢而作

近些年無論到什麼地方,都喜歡結交一些書畫家。一則自已喜愛書畫,興趣使然,二是能從諸家身上吸取營養,何樂不為。到了廣東陽西也不例外,很快就與當地的幾位書畫家相識。

在一位金融界朋友的紐帶作用下,與陽西的書畫家們謀面。那是剛到陽西不久,因工作關係常與地方政府的領導們共商征地拆遷的事宜。恰巧,其中有一位領導愛好書法,與之在一起興趣相投,自然很談得來,彼此間的情感距離越來越近,更有助於交流和工作,無形中推動了征拆的進展。在他的倡議下,書友們搞了一次筆會。說是筆會,其實就是在我的陋室里擺上兩張桌子,大家一起任性的揮毫。雖然都是初次見面,但是書法人那各自的個性彰顯無疑。我首先塗鴉了幾筆,大家一陣叫好,但我深知這是一種禮節性的點讚,自己的書法水平遠未達到讓人稱道的地步。之後,我站在一旁仔細觀賞每一位書家的揮毫。只見陳老師六十多歲,花白頭髮,中等個頭,身體略胖,率性豪爽,操着濃濃的陽江鄉音,談吐詼諧,頗有幾分「老頑童」之感。但當鋪紙弄墨,揮毫鈐章時,無不透射出大家風範。

據了解陳先生是地道的陽江本地人,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他就反覆臨習過歐、柳、董、趙等諸多帖學經典。曾投名師學習書法,並對幾位恩師的行雲流水般書法結構進行了細心的研習。也就是從那時起,他的創作日漸呈現出一種飄逸清爽而洗鍊的風格。走到今天,留在紙上的是渾然天成的質樸,是靈氣活現的畫面,是奇巧相生的趣味。

觀陳老師揮毫,是一種美的享受。那筆落在紙上,龍蛇遊走,跌宕起伏,如行雲流水,氣韻飛動,極盡剛柔相濟之大美。厚重處,潑墨積水,有種肆意宣洩任筆揮灑的美感。淡雅處,枯筆飛白,線條奇崛,蒼古豪放,詩意禪意無窮,極具書法氣勢。結構巧中有拙,拙中藏巧,耐人品味。

過後的幾天,陳老師揮毫的情景始終在我的腦海里遊動,我產生出一個想法,有機會一定向老師單獨請教自已在習書中的困惑。機會終於來了,一天上午,陳老師帶來了幾位書友,大家坐在一起,其樂融融,儼然就像久別的老朋友無話不說,彼此間都很隨和,沒有太多的謙辭,直切書法話題。陳老師說,大家在一起是一份緣,清安從北方來到南方,為我們陽江修建鐵路,是造福的好事情。有了這個機會,大家在一起相互交流學習書法。我們今天來,就是與清安先生交朋友,往後要多聯繫。你是初來乍到,會遇上一些困難,我們大家會幫助你的,有事情儘管說話。一席話讓我心裡曖曖的。

我從案上取出近日的幾幅習作,請老師們指教。幾位老師都很謙虛,沒有做具體的點評。只有陳老師認真看過我的習作後,指出,練習書法不能急於求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慢慢理解、消化,要正確對待我們自己,別太為難自己,要平和下來,慢慢練,只要堅持下來,只要不向反方向走就行,定會出成就。

學習書法更重要的一點是要掌握技法,就是說,書法是有法度的,不能任意寫,要懂書法的規矩。沒有技法,就沒有技術的東西,沒有技術上的成熟你什麼也表達不了,比如折、轉,這些最基本的你必須掌握,如果這些基本的東西你都沒有掌握,又從何談起書法深層次的東西!這就是所謂書法的範疇。然而書法藝術,又不僅僅是追求法,法是控制的東西,也是幫我們的東西,大家為學法,苦苦地追求,當法學到手之後,又該如何去消化,這就需要個人的悟性。技法幫助我們的,而不是控制我們的繩索。這一點必須準確地去理解。否則,就會走偏,速達而不能。

陳老師反覆審視我的每一幅習作。書法藝術博大精深,不僅僅是一個技巧問題,一幅好的書法作品,應是作者心靈和情感的反映和寄託。一個好的書法家,不僅是對傳統文化有着深入透徹的研究,而且還需有廣泛的人生閱歷,執着的熱愛書法,才能把大自然的生氣、雄氣、霸氣和靈氣寫出來。才能讓黑色枯燥的線條靈動起來,把字寫活,寫出靈氣,寫出神韻來。我認為,鑑賞一幅書法作品,不能簡單地用好或者不好來區分,要用多層面多視角的方法去評析。在書法藝術的道路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陳老師如是說。

四月初的一天清晨,老師早早就給我打電話,聽得出他有些興奮。他告我陽西近日要舉辦名家書畫展,邀請我參加。多日陰雨的陽西,天空突然放晴,我早早就到了廣東陽西鹹水礦溫泉旅遊度假山莊,「當代書畫名家藝術館」開館儀式暨名家書畫作品展於當日在這裡舉行。

藝術館前是一幅幅當代名家的藝術簡介廣告牌,其中有齊白石、張大千、李可染、任伯年、吳昌碩、黃賓虹、于右任、林散之、啟功、劉海粟、黎雄才、關山月等大師。進入藝術館大廳,一幅巨形牡丹圖映入眼帘,中國夢三個遒勁的書法格外吸引眼球。偌大的廳堂擺上了一張張案台,供書法家們現場揮毫。藝術館展廳分一、二、三樓,足有上萬平方米。按照展廳示意,我們隨工作人員來到二樓展廳。館內珍藏着一批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許多都是十分珍貴的墨寶。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是19世紀晚期至20世紀中期社會轉型時期的四位中國畫大師,無論是着眼於歷史的時代變遷抑或傾聽藝術史的自我陳述,他們的藝術都在精神與風格演化的同構中凸現出當下存在的感應與訴求,並最終同匯為強大的藝術文化風向。風氣所開,垂範至今。 作為海上畫派巨擘的任伯年,以人物肖像畫和花鳥畫為主攻,「專精體物」而又努力「合中西畫法」,其雅俗共賞的藝術風貌反映了風衰俗怨、怫鬱昂藏的時代氣息;吳昌碩在承續海派通俗應世的同時,以朴茂、雄強的書法用筆將清中期以來金石與繪畫的相融推向極至,筆墨恣肆雄奇,氣象蒼茫古厚,發展了大寫意花鳥畫內蘊旺盛的精神;「人民藝術家」齊白石承傳統正典而「衰年變法」,以個人真摯情感為基點,融人文意境與民間意趣、文人氣質與農民性情為一爐,創造出單純而朴、平直而剛、鮮活而趣的藝術風格,其溫暖的世俗光輝、跳動的生命情調為整個民族繪畫注入新鮮活力;以「國畫民學觀」為學術取向的黃賓虹,堅定學術可以救國的信念,潛心於畫史畫論研究及金石書畫,其山水畫在「五筆七墨」的筆墨系統中獨創「渾厚華滋」的「內美」之境,既是傳統筆墨之大成,又暗合抽象形式的表現意味,顯示出民族藝術傳統強大的再生能力。 駐足這些藝術大師的作品前,讓人接受着藝術的洗禮,承載着歷史的責任。徜徉在藝術的海洋里,時光如梭。三個多小時很快就過去了,大家有些意猶未盡。好在工作人員告訴我們,藝術館今後會常年開館,但有可能館內的一些名家作品會到其它地方展覽,此次是短暫的珍藏。由此,讓人多少留下些遺憾。 [1]

作者簡介

冷清安,男,仡佬族。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出生於貴州省石阡縣。畢業於內蒙古民族大學中文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