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 書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書事》中國當代作家西貝侯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書事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農村演一場露天電影是不尋常的樂事(如今更成了夢想),那時候農村樣板戲剛剛收場,電視還沒有進入百姓家庭,節日喜慶最盛行的就是說書,比如誰家添了人丁,哪家有小子當了兵,哪家的牛下了牛犢驢下了騾駒兒等等,都要花錢請幾位說書先生在家裡鬧騰一番。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農民有一大半時間不能清閒。冬天是相對消閒的季節,冬夜漆黑而漫長,書事便像綻放在荒村枯夜裡的一朵焰火。

在孩子們眼裡,說書人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他們大都是些瞎子,由一個明眼人牽着,駱駝一樣穿成一串兒。幾十年之後的今天,在我記憶的黑白映像中仍然是行進在山路上的一群默默的盲人,遠遠看像一隻百足蟲。逢村便停歇下來,這個團隊裡領路的明眼人充當經紀人的角色,和村長聯繫,詢問村里或哪家需要說場書,報酬很低,所以一般都不會被拒絕的,當然也出於幾分同情。

說書一般三人,師傅拉胡琴,小徒打板,大徒弟主唱,主唱者大都是女的,唱到極處眼白翻動頻頻,博得喝彩後紅着臉喝口水繼續,師傅手中的三弦子或二胡拉得更帶勁了。農民不吝讚譽和奉承。歇下來說說閒話常有,但人們問的往往是書里的故事,他們的起居日常生活沒人打聽,而且他們又只是很驕傲地拿腔拿調地談。兩眼看不見東西,卻能記住無窮無盡的故事,並且除了喝水,孩子們也沒見過他們吃飯,這些除了神仙,凡人不會做到的,所以我的初次記憶里,是將他們認定一群天外來客的。

鄰村有一位說書人,叫三喜兒,經常跟着師傅到我們村說書。許多年,一直打板,總也出不了師,師傅罵他笨,他是真笨。多年以後,師傅死了,說書這個行當在農村也沒落了,他仍沒能說成。幸虧這個行當徹底垮了,他還可以去做別的營生蔽丑,否則他一定會更痛苦的。那一年在山路碰見,持着一截探路木棒,挎着一隻布袋,布袋裡裝一頭豬崽。有人問:三喜兒,幹啥去?回答:豬病了,給豬看病去。小豬唧唧哼哼,三喜兒哼哼唧唧。三喜兒長得胖多了,那張臉擠成了肉團。

三喜兒的師傅不止一個,其中一位離我們村有十來里遠,是我們周邊最好的把式,我們都喜歡聽他說書。他是一個乾瘦的老頭兒,一本《薛剛反唐》可以說上半個來月,張家李家連續說下去,害得人們不得不串村子往下聽。有一年外婆家請他說書,《祝英台和梁山伯》,老也說不完,後來躺在炕上了我們還纏着他講。

西貝山村住着不少河南人,都是逃荒來的移民。改革開放初期,他們與老家信息互通頻繁了些,相互走動多起來。西貝山村有一座村辦煤礦,河南老家人紛紛來下井挖煤。某年居然引來了說書人,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大約五十來歲的說書盲人,他的書使本地同行黯然失色,唱多講少,調子是正宗的河南曲劇,抑揚委婉,悽悽切切。老人的聲音渾厚中滿是滄桑之色,動情處催人淚下,婦女們尤其泣不成聲。當然更多的是歡愉和嬉笑。俗話說,遠處的和尚會念經,何況這個和尚是個很會念經的高僧。於是主家的媳婦將娘家父母也接過來聽熱鬧,恰恰書中主人公與她的父親同名同姓,於是每每唱到主人公的名字時就會引起鬨堂爆笑。有了這個說書人,那年的冬天顯得格外溫馨。全村幾乎家家都要請他說書,當然因為每晚的報酬好像只有幾角錢。盲人帶着女徒,一個健全人,她的唱功不及師傅,但村裡的男人們更喜歡聽她說書,一手敲鼓,一手把竹板,既像山東快書又像京韻大鼓的表演,臉老是紅朴朴的,這一老一少一男一女總使我想起舊電影裡的某個說書場景。

除了說書,那個盲人還會占卦,竹籤裝在竹筒里,用布兜兜着,小心地打開,讓人嘩啦嘩啦地搖,然後掂掉出的一隻在手裡細細地摸。他的口頭禪是:算卦不留情,留情卦不靈。然後徐徐道來,斷你所求之事,往往七長八短說得很準,人們更驚奇他是瞎子,看不見求籤人,卻能說出那人的長相特徵。對於求籤之事,村裡的男人似乎還只出於新鮮和好玩,婦女們則百信不疑。難得那位師傅到底有些本事,父親一求籤,他張口就來:此人是個公家人。一語滿堂訝然。母親求卦,斷:你的工作五年後會調離本村(那時母親尚在西貝山村教書),是東南方向。五年後果然應驗,母親調往縣城,方位正是東南,隨之我們也舉家遷居離了西貝山村。

十幾年後,我在縣城千佛寺旁聽書。夫妻二人,本地的,均健全。說的多是博笑的俗段子,當地的道情調子,已經不成樣子了。燦星遍布,寒月如鈎,遙望西北,油然想起了這些聽書往事,不禁被記憶中的聲聲賣唱所感動,從心底里湧出了一層層潮濕。

說書這個民間曲藝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我遺憾沒有趕上它的旺盛時期,所幸還見識了它本真的音律。那些聲音沒有經過錄音設備的修飾,沒有電視裡的過份包裝,它的美就在於缺憾,在於淒切和嬉笑。它的悽美滋潤在清冷的夜裡,在太陽曾經溫暖過的核桃樹的枝杈間,在寒鴉的祼巢里,在附滿冰霜的玉米秸杆上,在野兔短尾巴的絨毛里,在黃鼠狼警覺的雙耳里,在野狼的哀嚎里,在蜷尾鼾睡的狗鼻子裡,在流過村畔的淺淺的小溪……

書事給了西貝山村許多值得回憶的地方,我無法還原父輩乃之更遠的他們關於書事的記憶,但我能從那一聲聲顫抖的餘音里辨出西貝山村曾經的月色和風情。

因為樸拙,所以美,這就是一切。

[1]

作者簡介

西貝侯,本名賈哲慧,山西作協會員,散文刊發各地報刊雜誌,《散文選刊》、《小品文選刊》、《讀者》等有轉載,入選各種選本和讀本及中考試卷、高考模擬試卷等。著有散文集《西貝山村》、《活頁紙》。

參考資料

  1.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