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陳言再敘)
作品欣賞
鄉下
時令已過穀雨,氣溫驟降,雨一改初夏的爽直,斷斷續續,時下時停。苦了鄰家大姐,擔心收割的油菜籽沒太陽晾曬,霉爛變質。我沒種莊稼,卻喜歡靜靜地看着雨潤後的鄉間大地,喜歡憑空臆想,玉米嘎嘎拔節會是怎樣的一種生命樂趣?因此,但凡夜間下雨,我極易捕獲高興一整夜的理由。
清早,鬧鐘一響,我翻身起床,貓如約窗前,喵喵暗示,向我索要貓糧。我欣然應約,先投食與貓,再整裝漱洗。望着窗外高聳的枇杷樹,我突發奇想,摘下些許枇杷,去掉果皮,加窩雞菜葉和半肥半瘦的豬肉做成枇杷肉片湯。淡淡的果香,從舌尖到喉嚨,緩緩划過一絲淡淡的甜酸味,整個人頓時清爽極了。
早餐過後,貓折花枝、庭前嬉鬧的場景,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叫停它們,「喵、喵」呼喊,兩隻貓應聲而來,與花園裡兩株盛開紅艷的對對花,競相呼應。我拿出手機,順勢抓拍,定格了人、貓、花草,三味一體和諧畫卷。
我關好房門,驅車兩河鎮太平小學。車停溪邊,朝陽在婆娑鮮嫩的黃角樹葉叢之間灑下斑駁的倩影,泛着點點水花,一種金黃,一種韻味,一種小橋流水人家的畫面隨嘩嘩的溪流聲叩響心際,抖動心骨,讓我極想做成一枚水滴,把生命放任,與溪水隨波逐流。 上了兩節課,在閒暇之餘,放下課本,出走幾步,就可以做一個大自然的鄰家孩子。每每這樣的時刻,我像一隻小鳥,抑或一隻蜜蜂,光顧農家的花園,是我最愛做的事。這些年,但凡鄉下人家,庭前屋後,都會因勢利導,巧設三兩個花園。有栽花草果木的,有種姜蔥蒜苗的,還有在房角或後院,種幾株葡萄,搭個葡萄架啥的,再配上房前屋後的風水之竹,鄉居院落與田地山林,已是真正意義上的無縫對接,讓你感覺,房舍與人,均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鄉下,鳥總是比人,生活的自由,全把鄉村當成它們的世界。我喜歡鄉下,是因為鄉下的老屋,是因為溪邊的童年,也是因為鄉下的鳥。
今年,鳥明顯多於去年,以致父親種下的櫻桃,在樹上一顆未紅,就被鳥群食個精光。鄰家的大爺,用過多種方式趕鳥,鳥兒一撥飛去,一撥又來。是啊,自然是大家的,鳥兒也是地球村的公民呀,它們本該享有一樣的生存權利。我從不驅趕它們,相反,還時常把多餘的米飯投放在花園邊上,任鳥覓食。
時間一久,這樣一來二去之間,飛鳥與我,是否存在某種默契,我是不會刻意去考證的。特別是晴天,不少鳥兒鑽到屋檐下,嬉鬧、追逐、遊戲或尋歡,演繹它們的故事,留下與我的,只屋檐下的鳥糞罷了。當然,我清掃鳥糞的時候,它們在近旁為我而歌。我遊蕩庭前的時候,它們也是開口就唱。以致我進城偶住時,會因為貪戀鳥兒們的歌聲,老想着要儘早時間,趕回鄉下來。
在鄉下,閒居生命慢時光的我,是否過於博愛,是否過於多情。不只是鳥,鄉下的竹,鄉下的紅棗樹,鄉下的柑橘,鄉下的枇杷,都與我有過某種情感的交結。
其實,在鄉下,非我多情,鄉下的一草一木,鄉下的一老一小,無不透露着生命的本真與善良。一棵小草,一朵鮮花,一株莊稼,一個耕種者,無不彰顯生命向上的源泉。一種生存的力量,一種向善的執念和美好,都能夠觸發你的思想,瞬間讓你找到熱愛生命的理由。
我喜歡鄉下,喜歡鄉下清新的空氣,喜歡鄉下清澈的小河,更是因為鄉下,有過父母生命奮鬥的歷程和多年的生活氣息,那是我生命的源泉,更是我尋根的印記。 [1]
作者簡介
陳志,筆名陳言再敘,教師,四川省瀘州市作協會員,網絡小說3G書城簽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