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九龍藤葉
25_190952_1.png
圖片來源 https://www.zhongyao360.com/gongxiao/0147751.html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九龍藤葉

漢語拼音:Jiǔ Lónɡ Ténɡ Yè
別名:燕子尾、豬蹄叉、羊蹄叉、夜合草、千打捶、馬蹄葉
性味:味甘;苦;性平
功能:利尿,化瘀,理氣止痛
主治:小便不利,腰痛,跌打損傷

九龍藤葉,中藥材名。本品為豆科植物龍鬚藤的葉。功能主治為:熏洗退膜翳。[1]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九龍藤葉

拼音名:Jiǔ Lónɡ Ténɡ Yè

英文名:Leaf of Champion Bauhinia

別名:燕子尾、豬蹄叉、羊蹄叉、夜合草、千打捶、馬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auhinia championii(Benth.) Benth.[Phanera championii Benth.;Bauhinia hunanensis Hand.Mazz.;B.championii(Benth.) Benth.var.acutifolia L.Chen]

出處

出自《南寧市藥物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龍鬚藤的葉。

採收和儲藏

全年均可採收,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龍鬚藤 木質藤本:有卷鬚。嫩枝和花序被緊貼的小柔毛。葉互生;葉柄長1-2.5cm,纖細,略被毛;葉片紙質,卵形或心形,長3-10cm,寬2.5-6.5cm,先端銳漸尖,微凹或2裂以至不裂,基部截形,微凹或心形;上面無毛,下面被緊貼的短柔毛,漸變無毛或近無毛,干時粉白褐色;基出脈5-7條。花兩性,總狀花序狹長,腋生,有時與葉對生或數個聚生於枝頂而成復總狀花序,長7-20cm;苞片與小苞片小,錐尖,早落;花梗纖細,長1-1.5cm;花托漏斗形,長約2mm;萼杯狀,裂片5,披針形,長約3mm;花瓣5,白色,具瓣柄,瓣片匙形,外面中部疏生絲毛;能育雄蕊3,無毛,退化雄蕊2;子房具短柄,僅沿兩縫線被毛,花柱短,柱頭小。莢果倒卵狀長圓形或帶狀,扁平,長7-12cm,寬2.5-3cm,無毛果瓣革質。種子2-5顆,圓形,扁平,直徑約1.2cm。花期6-10月,果期7-12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於低海拔至中海拔的丘陵灌木叢中、疏林或密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等地。

性味

甘;苦;平

歸經

肝經

功能主治

利尿,化瘀,理氣止痛。主小便不利,腰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搗敷。[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九龍藤葉-中藥材庫-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九龍藤葉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