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思·悼亂
九思·悼亂《九思·悼亂》是東漢文學家王逸創作的一首詩。此詩為戰國詩人屈原代言。詩一開始就從「亂」入手,描寫了自然界群獸並存、是非倒置的混亂場景;接着又寫賢良之人被逐而佞人得寵的黑暗朝政;隨後寫想要隱居卻滿目怪獸惡鳥,生存受到威脅的恐怖情景;最後寫主人公弧身一人,知音難覓又陷入困境,最終發現自己最眷戀的還是祖國、君王的心情。全詩運用合理化的想象,表現了屈原在嚴峻形勢下百折不撓的愛國精神。[1]
- 作品名稱 ;九思·悼亂
- 作 者 ;王逸
- 創作年代 ;東漢
- 作品出處 ;《楚辭》
- 作品體裁 ;騷體詩
- 別 名 ;悼亂
目錄
原文
嗟嗟兮悲夫,淆亂兮紛挐。
茅絲兮同綜,冠屨兮共絇。
督萬兮侍宴,周邵兮負芻。
白龍兮見射,靈龜兮執拘。
仲尼兮困厄,鄒衍兮幽囚。
伊余兮念茲,奔遁兮隱居。
將升兮高山,上有兮猴猿。
欲入兮深谷,下有兮虺蛇。
左見兮鳴鵙,右睹兮呼梟。
惶悸兮失氣,踴躍兮距跳。
便旋兮中原,仰天兮增嘆。
菅蒯兮野莽,雚葦兮仟眠。
玄鹿兮繼踵,貒貉兮蟫蟫。
鸇鷂兮軒軒,鶉鵪兮甄甄。
哀我兮寡獨,靡有兮齊倫。
意欲兮沈吟,迫日兮黃昏。
玄鶴兮高飛,曾逝兮青冥。
鶬鶊兮喈喈,山鵲兮嚶嚶。
鴻鸕兮振翅,歸雁兮於征。
吾志兮覺悟,懷我兮聖京。
垂屣兮將起,跓竢兮碩明。
翻譯
悲傷悲嘆之事啊,世道混淆亂紛紛。
茅草絲線同紡織,鞋帶帽帶共系用。
華督宋萬來侍宴,周公邵公去背草。
川神白龍被射傷,祥瑞靈龜被捕捉。
仲尼聖人遭圍困,鄒衍賢士遭囚禁。
我因顧慮此,奔逃去隱居。
想要上高山,山上有猿猴。
打算進深谷,谷中有毒蛇。
左見鵙鳴叫,右睹梟喧呼。
懼怕而失氣色,跳躍而泄憤懣。
於是返回中原,仰對蒼天長嘆。
菅蒯遍野莽莽,雚葦叢生蔓衍。
黑鹿一個跟一個,貒貉一群隨一群。
鷂鷹盤旋將要落,鵪鶉飄飄上下飛。
哀傷我孤獨,沒有同類人。
想要沉思探索,天時近於黃昏。
玄鶴高高飛揚,衝上太空遨遊。
黃鶯喈喈鳴和,山鵲嚶嚶清唱。
鴻雁鸕鶿振翅,歸去大雁遠行。
我的心志已醒悟,懷着神聖故國情。
整頓行裝將起去,佇立等待天大明。
注釋
(1)紛挐(rú):混亂的樣子。(2)絇(qú):古時鞋頭上的裝飾,有孔,可以穿繫鞋帶。(3)虺(huǐ):毒蛇。(4)鵙(jú):又叫伯勞,喙強而銳利,常將獵獲物穿掛在帶刺的枝頭,以喙撕食。(5)梟(xiāo):通「鴞」,像貓頭鷹一類的鳥,喙和爪都彎曲呈鈎狀,銳利,兩眼長在頭部的正前方,夜間或黃昏時活動。(6)菅(jiān):一種野草。蒯(kuǎi):一種在水邊叢生的草。(7)雚(guàn):一種蔓生草。(8)貒(tuān):豬獾,穴居山野間。貉(hé):亦稱狗獾,穴居河谷、山邊和田野間。蟫(xún)蟫:相隨而行的樣子。(9)鸇(zhān):也稱晨風,像鷂鷹一類的鳥。鷂(yào):也叫雀鷹,常捕食雀類等小鳥。(10)甄(zhēn)甄:小鳥飛動的樣子。(11)玄鶴:傳說鶴千歲化為蒼,又千歲變為黑,謂之玄鶴。(12)鶬鶊(cāng gēng):也叫黃鸝、黃鶯,鳴叫聲婉轉悅耳。(13)鸕(lú):「鸕鶿」的簡稱,棲息河川湖沼。
《楚辭·九思·悼亂》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賞析】
《九思》是王逸對「同土共國」的先賢屈原寄託其「悼傷之情」的代言之作,形式上模仿《九歌》,內容上模擬《九章》。《悼亂》是其中的第六篇。這個篇名,也有寫作《隱思》或《散亂》的。
《悼亂》全篇大概可分為四層,迴環往復地描寫許多自然事物,如草木鳥獸等,含寓象徵着當年楚國昏暗混亂的社會現實,從而喻示出屈原對祖國既寄予熾烈厚愛,對國事又感到悲觀失望,欲留不能、欲去不忍的矛盾心理和深受壓抑的精神痛苦。
從「嗟嗟兮悲夫」到「鄒衍兮幽囚」是第一層,主要以社會政治、人事關係、自然事物、日常生活中一些極不正常的現象為喻,深刻揭露出楚國社會黑白混淆、是非顛倒、忠奸不明、好壞不分的醜惡現象。茅草和絲線同時被用來紡織,系鞋用的帶子又被用來系帽子。本是弒殺國君的奸佞之臣華督、宋萬,卻受到寵信而得以「侍宴」;而忠賢像周公、邵公這樣的人物,反去干背草餵牲口的事情。呼風喚雨的江河之神——白龍被射傷,千年長壽的吉祥之神——靈龜被「執拘」。孔子是聖人,但在陳國、蔡國被圍困,險遭不測;鄒衍是賢士,卻被奸邪小人所讒害,性命堪憂。凡此種種,無不表明社會是多麼的黑暗,世道是多麼的混亂,這怎能不令人「嗟嗟兮悲夫」!值此「淆亂兮紛挐」之時,「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漁父》)的屈原,被逼得從官場退出,唯有避世去隱居。但是,就連這一點也難以實現,因為要上高山而不得,想入深谷而不能。這些地方,到處都有猿猴、毒蛇、伯勞、鴟鴞,並且上躥下跳、左叫右呼、搖頭擺尾、惡意相向。由此深刻地喻示惡勢力的無所不在、無所不包,可見屈原受壓抑之深、被迫害之巨。從「惶悸兮失氣」到「鶉鵪兮甄甄」是第三層。面對山有猿猴、谷有虺蛇、左右眾鳥、闃無人民的境況,怎能不令人憂愁害怕、憤懣怨恨呢!於是又不得不返至「中原」。那麼,「中原」的情景又將何如呢?空曠平野,滿目荒涼,雜草遍地,灌木叢生,禽鳥飛揚,野獸奔馳,唯有仰對蒼天,增深悲嘆而已!從「哀我兮寡獨」至篇末「跓竢兮碩明」為第四層。屈原經過一番奔波,遭遇種種磨難,感到非常的孤獨,既找不到同調,又覓不見知音,上下左右是一派混亂顛倒、齷齪不堪的景象。只因思念故國,心中留戀,未忍遠去。但日暮黃昏,無所歸依,則又悲痛而憂愁萬分。正在這往復感慨、徘徊憂思之際,只見玄鶴高沖雲霄、遨遊太空,又聞黃鶯和山鵲婉轉唱和,而大雁與鸕鶿亦將振翅而起。由此徹底地領悟到鶴與雞終難同群為伍,鶯鵲與惡鳥不可共鳴。於是,勢必如大雁之遠征,便懷着一顆痛苦的赤子之心,整頓行旅,一俟黎明,即刻起程,去向遠方,尋覓那理想的自由乾淨之地。
《悼亂》通篇純用比喻、象徵的藝術表現手法,或賦予各種自然事物以人格化,或給予各種喻體以強烈的感情色彩,形象而有力地揭示了奸佞受寵而橫行、忠賢被棄而罹難的社會政治昏亂的主題思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