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九墩鄉位置在涼州區最北邊,東南靠下雙鄉,西鄰四壩,北連民勤,在騰格里沙漠邊緣,鄉域面積32平方公里,全鄉轄6個行政村,即:小泉、史家湖、九墩、光明、平樂、下窩村,43個村民小組,全鄉共有1795戶,總人口8840人,人均純收入3815元。因境內有古長城第九墩烽火台遺址而得名。鄉境內有衛生院1處,中小學7所,派出所、國家儲備糧管理所各一處。總耕地面積3.4559萬畝,其中二輪承包面積1.2萬畝。社會事業穩定發展,電話普及率達95%,全鄉合作醫療普及率達100%。全鄉共有8個黨支部,共有黨員315名,其中農民黨員249名,女黨員33名。[1]

目錄

鄉鎮簡介

墩鄉位於甘肅涼州區北部騰格里沙漠邊緣,鄉域面積約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0543畝(包括一四九農場874畝)。轄6個行政村,即:小泉、史家湖、九墩、光明、平樂、下窩村,下設4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8525人。鄉政府駐九墩村。因境內有古長城第九墩烽火台遺址而得名。省道210線貫穿全境。有普通職業中學1所,小學6所,在校學生1860人;有衛生院1處。

自然環境

九墩鄉屬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區,具有乾旱少雨、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蒸發量大,夏季短而較熱,冬季長而寒冷等特點。年平均降水量100毫米,年蒸發量2020毫米,主要風向為西北風,靜風率26%,年平均溫度7.7℃,無霜期150天左右,日照時數2873.4小時,太陽總輻射量139.05千卡/平方厘米,屬太陽輻射量高值區域,晝夜溫差平均7.9℃。豐富的光熱資源和較大的晝夜溫差,適宜各類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和積累養份,並為提高農作物的質量奠定了良好基礎。主要災害性天氣有乾旱、乾熱風、大風、沙塵暴、霜凍、暴雨等。

行政區劃

九墩鄉因境內有古長城第九墩烽火台遺址而得名。有普通職業中學1所,小學6所,在校學生860人,有衛生院1處。

地域特色

九墩鄉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民武公路橫貫境內。2008年來歷屆鄉領導班子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發揚先干、快干、大幹精神,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帶領全鄉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積極投身於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的主戰場,形成了以日光溫室為主的蔬菜產業,和以豬、雞、牛為主的畜牧養殖業。[2]

經濟概要

九墩鄉來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為全鄉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解放思想,創新思維,紮實苦幹,用新思路、新辦法、新措施來解決新問題,不斷夯實農業基礎,不斷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逐步實現農民收入的快速增加,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07年,全鄉完成經濟總收入10986萬元,比上年增長8%。其中:農業總產值達3098萬元,畜牧業總產值達到2349萬元,工業總產值達4539萬元,外出勞務收入1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815元,比2006年增加282元。九墩鄉從改良畜禽品種入手,南邊突出優質商品豬的發展,北邊突出優質肉羊的發展。同時加大養殖戶的培訓和畜禽疫病的防治力度,2007年,全鄉的牛、羊、豬、雞的飼養量分別為0.46萬頭、0.9萬隻、0.85萬頭、4.5萬隻。新增暖棚規模養殖戶21戶,面積達4679.9平方米。繼續把勞務輸出作為農民掙票子、學技術、長見識、變觀念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重點加大對農民的技術培訓,逐步實現由"勞力型"向"技術型"務工的轉變,2007年,總計輸轉剩餘勞動力2910多人次,其中有組織輸轉800多人,創勞務收入1000萬元。

社會事業

科技。2007年組織實施了農業產業化中低產田改造。農業科技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得到普及推廣應用,在日光溫室為主的蔬菜產業中大力推廣新材料,實現了溫室結構的優化升級和更新換代,廣泛應用滴灌、滲灌設施,應用頻振式殺蟲燈、土壤改良培肥技術,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畜牧養殖業中,推廣品種改良、暖棚養畜、人工授精、科學防疫等新技術。全鄉組建了農民技術員隊伍,已聘請農民技術員6名。

教育。我鄉現有職業中學1所,小學6所,幼兒園1所。在校學生860人,教職工95人。2007年,我們重點落實"二免一補"的政策,狠抓校園環境建設,完善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最大限度地挖掘教育潛力。

文化。鄉宣傳文化站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文化娛樂設施得到進一步改善,已建成標準化文化活動室1處,春節期間九墩、小泉秧歌對組織群眾舉辦各類文藝活動,並積極開展各種文化宣傳教育活動,豐富了群眾的文化活動,加快了文化事業的發展

衛生。全鄉有衛生院1所,標準化村級衛生所6個。鄉上成立了環衛所,組織幹部群眾,在全鄉範圍內進行了居民院落、巷道以及鄉村道路整容整貌,對"三堆"、"六亂"進行了徹底清理整頓,改善了全鄉的衛生環境和生活環境,健全完善了管理制度,建立起了環境衛生整治長效機制。

體育。積極開展群眾性體育競賽活動,現有標準化藍球場1處,乒乓球室4個,實施體育鍛煉標準的學校7所,達標率96.8%。

人民生活

農民收入增長加快,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007年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3815元,淨增282元,增長8%。村民居住條件得到改善,當年完成新建小康住宅100戶,累計建成228戶。

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事業發展良好。全面推行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合人數7586人,參合率達93%。在民政工作上,我們認真摸排了全鄉的五保戶和特困群眾,在向上級民政部門爭取求助低保的同時,動員廣大幹部職工積極捐款捐物對他們進行救助,使他們衣食無憂,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對優扶對象進行了慰問,為他們(五保戶24戶,低保戶35戶)落實了各項優撫政策。[3]

主要工作

2008年,全鄉上下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針,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總攬工作全局,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溫總理視察民勤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着力抓好設施農業、項目建設和勞務輸出工作;圍繞實施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着力抓好日光溫室建設、水權水價改革和關井壓田工作;圍繞解決民生問題,着力抓好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工作。全力推動科學發展,進一步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不斷推進全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強勢推進日光溫室建設。2008年,全鄉的日光溫室建設任務是520畝,鄉黨委、政府按照"規劃籌地、一戶一棚、連片建設、規模發展"的工作思路,制定了《九墩鄉2008年日光溫室發展規劃》,將日光溫室規劃分為1個中心示範園區、7個重點示範點。力爭全面完成建設任務,實現"當年建棚、當年定植、當年見效"的目標。

進一步深化水權水價改革。2008年全鄉水權控制總量1141.63萬立方米,落實水權水價改革措施要有突破性進展,水權證發放率、用水計量設施控制率、水票運行率均要達到100%。同時,要加快計量設施安裝工作,全面完成157眼機井智能化取水計量設施的安裝任務,實現水資源的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

全面完成關井壓田工作任務。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認真調查摸底,做好境內農林場的處置工作,堅決壓縮二輪承包土地以外的新增荒地,嚴格落實關井壓田各項工作措施,按要求及時完成了2008年關井6眼、壓田1571畝的任務。

切實抓好植樹造林工作。以退耕還林、重點公益林、防沙治沙及生態恢復、通道綠化等國家重點生態工程項目建設為重點,突出抓好防風固沙林、農田林網更新改造工程和生態經濟林建設。積極組織幹部、群眾、學生進行義務植樹和壓沙活動,全年完成合格造林400畝,農田林網更新改造280畝,義務植樹4.8萬株的任務,同時,重點做好武民公路通道、九墩集鎮的綠化美化工作。

加大項目建設力度。進一步完善發展抓項目的工作機制,立足本地資源優勢,突出區域特色。在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上,重點狠抓520畝的日光溫室建設項目,590畝加工型馬鈴薯種植項目和8000畝的玉米制種項目;在基礎建設項目上,完成5.6公里道路鋪油罩面工程和集鎮建設工程;同時,引進2個投資50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進一步加大項目前期工作力度,抓好項目和資金向上爭取工作,重視國債資金、國家補助資金、財政專項資金的爭取。

狠抓品種改良,發展畜牧產業。結合新農村建設,因地制宜,統籌規劃,2008年,全鄉的牛、羊、豬、雞的飼養量力爭達到0.4萬頭、0.9萬隻、1.3萬頭、6萬隻,力爭新建標準化生態養殖小區1個、發展規模養殖大戶25戶、暖棚養殖面積7000平方米以上,從而,加快養殖小區和標準化生態養殖場建設步伐,把畜牧業真正培育成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狠抓小康建設,改善村容村貌。在原史家湖村三組、光明村五組小康示範點,完善配套設施的基礎上,整村、整組推進農村住宅改造,力爭新建生態小康示範組1個,新建、改建小康住宅100戶。同時,繼續按照誰投資、誰受益,誰建誰有的原則,加大集鎮改造力度。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展集鎮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繼續加強集鎮環境衛生的管理和村組環境衛生的整治,改善村容村貌和人民生活條件,進一步提升九墩整體形象。

切實抓好農民培訓工程。廣大農民群眾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和核心力量,要把大規模培訓農民作為實施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的工程性措施牢牢抓在手上。由鄉上統一聯繫省農科院,市、區農技部門的專家,分層次、分階段、有側重、有針對性、有計劃地開展培訓。主要採取專題授課培訓、現場示範培訓、能人宣講培訓、手拉手互動培訓、異地交流培訓、結對幫扶培訓等方式,突出《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日光溫室、暖棚養殖、經濟林技術、節水技術、農機技術等方面的培訓內容。2008年要完成農民實用技術培訓3500人(次),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800多人,讓受訓農民每人掌握1-2項農業實用技術。

繼續抓好勞務經濟工作。繼續加強與區勞務局及各勞務經濟站的信息聯繫,多方面掌握信息輸轉渠道。着力在提高農民技能、穩定輸出規模、增加收入上下功夫,推進勞務輸出由體力型向技能型、由分散短期輸出向有組織長期穩定輸出轉變,全年輸出勞動力2910人(次)以上,其中有組織輸出1100人(次)以上,創勞務收入1200萬元以上。

加大環境衛生整治,進一步優化生產生活環境。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既是我們面臨的現實任務,又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2008年,我們要進一步加強領導,充實人員,建立隊伍、經費、場地等各方面的長效機制,點線面結合,鄉村組齊抓,營造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的發展氛圍。

關注民生,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建設。2008年我們要更加關注弱勢群體的生產生活,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對困難群眾的關心和救助力度,努力做到人人吃得上飯,人人看得起病,人人上得起學。高度重視優撫工作,認真落實各項優撫政策。同時,不折不扣地落實好糧食直補、農資補貼等惠農政策。

切實加強穩定工作,夯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社會基礎 。一是繼續實行夜間巡邏推牌制度,加強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使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二是高度重視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妥善處理在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中產生的矛盾和問題;三是認真做好信訪工作,加大對矛盾糾紛的預警和排查調處力度,做到大矛盾不出村、小矛盾不出組,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經濟發展

鄉鎮企業發展勢頭強勁。已建成的九墩糧油加工廠,擁有固定資產200萬元,職工28人,形成了集良食加工、優質掛麵、規模養殖為一體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九墩預製廠生產的各種型型號樓板暢銷涼州、民勤;九墩綜合加工廠生產的人造纖維板,市場前景廣闊。鄉鎮企業的蓬勃發展,為九墩經濟振興增強了新的活力。同時,利用武民公路貫穿全境的交通優勢,積極發展餐飲、運輸、商流、加工等第三產業96家。規模養殖起步早,發展快。建立了下窩村肉牛生產基地、史家湖規模養豬示範點、平樂村規模養牛示範點,規模養殖戶達1100戶。特色產業方興未艾。九墩鄉根據特殊的地理位置,引進品質優、產量高、銷售廣的大板黑瓜籽,產品遠銷國仙外市場。制種業蓬勃發展。經過近幾年的農業技術引進、示範和推廣,現已形成以玉米制種為主,西瓜、西紅柿、生菜等瓜果蔬菜制種為輔的繁育體系。

發展目標

根據區位優勢,九墩鄉確定了今後的奮鬥目標:突出發展農業高科技示範區和特色產業經營示範區,努力建設富鄉富民鄉鎮。基本思路:突出結構調整和科技創新,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工程建設,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確保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稅,推動九墩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