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九壩鎮隸屬於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位於桐梓縣城西北部,距桐梓縣城17公里,共轄7個村(聯合村、水河村、白鹽井村、高崗村、山堡村、槐子村、天池村)、65個村民組,9302戶,共計35958人。全鎮耕地面積26882畝,其中田8892畝,土17990畝。國土總面積149.14平方公里。北與習水縣、夜郎鎮為鄰,南與婁山關鎮、燎原鎮相依,西與高橋鎮花秋鎮接壤,東與楚米鎮相連。桐赤桐花公路貫穿全境,鄉村公路縱橫交錯。地勢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200米,年平均氣溫保持在15℃左右。基本信息

九壩鎮是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所轄的一個鎮,主要經濟產業:烤煙,方竹名特產品:方竹筍,牛蒡。資源:煤炭。

目錄

人文景致

五色九壩

九壩鎮人文歷史悠久、礦產資源豐富、自然風景優美。九壩鎮境內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聞名世界的20萬年前「桐梓人」發祥地岩灰洞遺址;有清末黔北農民起義領袖楊龍喜揭竿而起的點將台;有風景如畫的黃河溝自然風景區;有二台子萬畝原始方竹林海;有神奇古老的千年紅豆杉;有可垂釣休閒的篆水坪水庫;有風景秀美的雲霧山莊;有幾百年歷史的古寺天池宮;有紅軍長征途中毛澤東同志曾在九壩指揮了著名的婁山關戰役的光輝歷史;更有得天獨厚的涼爽氣候資源,素有「天然氧吧」和「綠色空調」之美譽。九壩是集綠色、紅色、古色旅遊資源於一體的發展鄉村旅遊的一塊風水寶地。 九壩鎮素有「涼爽九壩,休閒樂園」的美譽,而黃河溝更是兼具了涼爽和休閒兩大特點。黃河溝位於九壩鎮山堡村,距離桐梓縣城僅僅50分鐘車程,這裡海拔1360米以上,與縣城溫差達到3-5攝氏度左右。這裡山美,站在群山中,似乎到了神龍架;這裡水美,掬一捧清泉,甘甜醇口;在有800多年歷史的紅豆杉古樹下,感慨生命的奇蹟;在當年毛澤東指揮所舊居前,感受偉人指點江山的風采;在二台子群山上,感動方竹的頑強生長…<ref九垻鎮 </ref>

經濟建設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烤煙產業強鎮、煤炭工業重鎮、蔬菜生產大鎮、鄉村旅遊興鎮」的發展定位和發展目標,着力加強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切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優化發展環境,狠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農業和第三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九壩鎮烤煙總面積保持在16000畝左右,實現產值2000餘萬元。採用「公司+基地+農戶」建設山堡、天池蔬菜核心基地,全鎮商品蔬菜面積達5000畝以上,創產值1200萬元。依託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精心打造「天池—山堡(岩灰洞)—黃河溝」鄉村旅遊示範帶,僅山堡村每年接待重慶避暑遊客就有3萬餘人。引進外資2500萬元,建設槐子、新興等煤礦,煤炭年開採量保持在13萬噸左右。

發展條件

人文九壩

桐赤、桐花公路貫穿境內,已實現村村通公路,總里程達120公里。境內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今20萬年前的「桐梓人」岩灰洞遺址,有清末黔北農民起義領袖楊龍喜的點將台,黃河溝自然風景區、二台子方竹林海、古木南方紅豆杉、天池宮古寺。有煤炭鐵礦石高嶺土石灰石大理石等礦藏。其中煤炭遠景儲量150億噸,探明儲量80億噸,有高崗、槐子、新興、仙岩4間煤礦。仙岩煤礦年設計生產能力30萬噸,槐子煤礦年設計生產能力60-90萬噸。有石粉廠、紅磚廠,共有企業15家。主要經濟作物以烤煙、蔬菜、方竹筍為主,烤煙年產量3.5萬擔以上,是全縣第一烤煙產量大鎮。年種植延季蔬菜面積3000畝,銷往重慶、遵義等地;年產方竹鮮筍1000噸,當地農產品加工企業,把方竹筍製品銷往全國各地,鄉村旅遊主要有黃河溝、二台子、篆水坪水庫、上天池、山堡等旅遊景點,鄉村旅館300多家,每年避暑客人在40000人次以上。有中小學23間,村衛生院(室)28間。發展定位是:烤煙產業強鎮、煤炭工業重鎮、蔬菜生產大鎮、鄉村旅遊興鎮。

觀光風景區

宗谷溯流(峽谷觀光體驗區):位於旅遊區西部,黃河溝峽谷內。旅遊區森林覆蓋率高,生態環境較好,自然旅遊資源類型較為豐富,同時也有歷史底蘊深厚的人文旅遊資源。融山、水、洞、石、林、峽谷、高山草甸及人文景觀於一體,且擁有獨特的鄉村風貌,具有較高的整體觀賞價值。其中一級旅遊資源4個:駱駝峰、龍舌潭、龍舌潭瀑布、勾狀瀑布。二級旅遊資源九個:雙子佛、天生橋、桃園三結義、一線天、長征林場、方竹林、楊隆喜點將台、篆水坪水庫、毛澤東婁山關戰役指揮部。三級旅遊資源三個:雄鷹展翅、大槽草甸、岩灰洞。

文化遺址

岩灰洞古人類文化遺址位於九壩鎮境內桐習公路25公里處,被稱為「桐梓人」發祥地,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岩灰洞洞穴下距河面32米,向陽不燥,泥土多成粉末狀,所以當地人都叫它岩灰洞。洞穴呈喇叭形,高3.0米,寬1.8米,洞道時寬時窄,「之」字形向東北延伸,進入洞口2.5米處是一寬大的廳堂。

田園九壩

1972年,112地質隊在九壩格莊壩開展地質普查時,在岩灰洞意外發現了兩枚人牙化石,經專家鑑定,屬20萬年前左右的古人類化石。從岩灰洞出土的舊石器和燒骨的研究中,發現了古人類用火的痕跡,是迄今長江以南古人類用火最早的發現。在「桐梓人」化石的研究中還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氟斑牙病例,具有重大的學術研究價值。這一重大發現填補了人類發展進化史上距今20萬年前時期古人類考古的空白,學術界將其命名為「桐梓人」.當時,《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向全世界宣布了這一重大發現。消息公布後,16個國家的電台、報刊紛紛轉載和報道,不少國家發表文章評價其重大意義。北京電影製片廠還專門攝製了新聞專題片《「桐梓人」的故鄉》在全國放映。《辭海》1979年版和1989年版均專刊了「桐梓人」條目,這一詞條使默默無聞的桐梓九壩岩灰洞名揚天下。

相關視頻

美麗的九壩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