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嘆·憂苦
九嘆·憂苦《九嘆·憂苦》是漢代文學家劉向創作的一首詩,為《九嘆》的第六篇。此詩是作者為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抒發憤懣的一篇作品,抒寫了屈原放逐異鄉時的悽苦心情和對故國家鄉的無限眷戀,展現了屈原的故國之思和去國之恨。全詩運用襯托和比喻等手法表現傷感和無奈之情。
目錄
作品原文
九嘆·憂苦
悲余心之悁悁兮,哀故邦之逢殃。
辭九年而不復兮,獨煢煢而南行1。
思餘俗之流風兮2,心紛錯而不受。
遵野莽以呼風兮,步從容於山廋3。
巡陸夷之曲衍兮,幽空虛以寂寞。
倚石岩以流涕兮,憂憔悴而無樂。
登巑岏以長企兮4,望南郢而窺之
山修遠其遼遼兮,塗漫漫其無時。
聽玄鶴之晨鳴兮5,於高崗之峨峨。
獨憤積而哀娛兮6,翔江洲而安歌
三鳥飛以自南兮7,覽其志而欲北
願寄言於三鳥兮,去飄疾而不可得。
欲遷志而改操兮,心紛結其未離8。
外彷徨而遊覽兮,內惻隱而含哀。
聊須臾以時忘兮,心漸漸其煩錯。
願假簧以舒憂兮,志紆鬱其難釋。
嘆離騷以揚意兮,猶未殫於九章9。
長噓吸以於悒兮10,涕橫集而成行
傷明珠之赴泥兮,魚眼璣之堅藏。
同駑驘與乘駔兮11,雜斑駁與闒茸。
葛藟虆於桂樹兮12,鴟鴞集於木蘭。
偓促談於廊廟兮,律魁放乎山間13。
惡虞氏之簫韶兮,好遺風之激楚14。
潛周鼎於江淮兮,爨土鬵於中宇15。
且人心之持舊兮,而不可保長。
邅彼南道兮,征夫宵行。
思念郢路兮,還顧睠睠16。
涕流交集兮,泣下漣漣。
嘆曰17:登山長望中心悲兮,菀彼青青泣如頹兮,
留思北顧涕漸漸兮,折銳摧矜凝氾濫兮18,
念我煢煢魂誰求兮,僕夫慌悴散若流兮。[1]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煢煢(qióng qióng):孤單無依靠的樣子。
餘俗:指楚國的習俗。
廋(sōu):隈,山、水等彎曲之處。
巑岏(cuán wán):峭拔的山峰。企:立。
玄鶴:鸞鳳一類的神俊之鳥。
哀娛:當為「娛哀」之誤倒。《九章·懷沙》:「舒憂娛哀兮,限之以大故。」
三鳥:神話中的三青鳥。
紛結:紛亂鬱結。
殫:盡。
噓吸、於悒:皆啼泣的樣子。
乘駔:駿馬。
藟(lěi):藤。
律魁:這裡代指賢士。王念孫《讀書雜誌》:「律魁為魁壘之轉,皆高大之意。」
遺風:餘風,餘音。激楚:樂曲名。
爨(cuàn):炊灶。鬵(xín):大釜。
睠睠(juàn juàn):同「眷眷」,反顧的樣子。
嘆曰:表示嘆息和感傷,也是作為詩篇的結尾,相當於「亂曰」。《九嘆》每章結尾都有「嘆曰」。
折銳摧矜:矜,嚴。王逸《楚辭章句》:「言己欲折我精銳之志,挫我矜嚴忠直之心。」 [2]
白話譯文
我心裡一片憂苦悲傷啊,痛惜祖國又遭受禍殃。
離開郢都九年不能歸啊,我孑然一身走向南方。
想起楚國的污濁世風啊,我心緒煩亂不能忍受。
沿着山野我呼喚清平啊,山彎彎里我慢步行走。
我在平坦的山窩裡巡行啊,四周一片空虛寂寞無聲。
我身靠着山岩悲痛流涕啊,我心中憂苦憔悴無歡情。
登上高高山頂久立長望啊,看一看故鄉望一望南郢。
山巒綿綿一眼望不到頭啊,路途遙遙歸期無奈難定。
耳聽神鳥玄鶴引頸晨鳴啊,看見它站立在峨峨山頂。
孤獨憤悶我要排解哀思啊,游江中芳洲縱情歌唱。
三青鳥從南方翩翩飛來啊,看它神態想要飛向北方。
我想讓三青鳥為我捎信啊,它疾速飛去我難寄衷腸。
我想改變志向和節操啊,可心亂如麻忠誠難忘。
表面上我自由自在地遊覽啊,可內心憂痛含悲滿懷哀傷。
暫且求得片刻時光把憂思忘卻啊,可憂愁煩亂又漸漸堵滿心房。
我希望鼓瑟吹笙舒解憂憤啊,可心中愁思百結難遣難忘。
悲吟《離騷》抒懷明志啊,心中憂苦難盡訴於《九章》。
我止不住的抽泣聲聲悲啼啊,拭不乾的涕淚滿面交流成行。
把明珠丟進泥里令人傷心啊,把魚眼當做寶珠嚴嚴收藏。
把騾子和駿馬混同一樣啊,無才無德之徒雜集一堂。
惡草葛藟爬滿桂樹枝幹啊,惡鳥鴟鴞落在木蘭樹上。
貪愚小人在朝堂高談闊論啊,高士賢良卻放逐山野蠻荒。
厭棄古樂虞舜的《簫韶》啊,卻把流行的《激楚》欣賞。
傳國九鼎沉入江淮啊,反把土鍋擺在殿堂。
人心懷有淳樸的古風啊,但世風日下難保久長。
我轉身登上向南的道路啊,就像征夫晝夜辛苦奔忙。
我思念着回郢的道路啊,一步三回首難捨難忘。
禁不住的涕泣交流啊,老淚縱橫滾滾流淌。
可嘆啊:登上高山遠望,心中無限悲傷啊。
看那草木茂盛,眼淚流水般流淌啊。
思念故鄉回頭北望,禁不住淚水浪浪啊。
摧折我的意志信念,與世俗隨聲應響啊。
可自念我孤單一人,我找誰侍奉君王啊?
我的僕人慌恐愁苦,像流水般的散亡啊。
創作背景
西漢的劉向對屈原的忠信節操深為追念,感慨屈原被放逐在山川之間,尚且思念君王,悲嘆自己不能為君出力,於是作《九嘆》藉以表白自己的志向。 《九嘆·憂苦》是其中的第六篇。
作品鑑賞
《九嘆·憂苦》全文可以分為四層:第一層是從首句到「塗漫漫其無時」。這一層描寫詩人悲哀的心情和對故國的思念。感嘆自已被流放九年而不能復,孤獨一人在南方,憂愁憔悴,空虛寂寞。登上高山遙望國都,前途渺茫。
第二層是從「聽玄鶴之晨鳴兮」到「志紆鬱其難釋」。這一層描述了詩人寄情于山水,寄言於三青鳥的心情,表達了心緒煩亂鬱結和難以釋懷。[3]
第三層是從「嘆《離騷》以揚意兮」到「泣下漣漣」。這一層描述了創作《離騷》和《九章》心情和意境,描寫了流放生活的淒涼和悲苦。 第四層是從「嘆曰:登山長望」到末句。這一層抒發了詩人對故國家鄉的無限眷戀,展現了屈原的故國之思和去國之恨。
《九嘆·憂苦》以悲憂愁苦起筆,抒寫屈原被放逐異鄉時的悽苦心情以及對忠奸不辨、善惡不分的社會現實的強烈不滿,同時還表達了其故國之思和去國之恨。首先,作者設置了屈原放逐在外、徘徊山野的場景,以淒寒清冷的景物襯托出屈原孤獨、憔悴的身影;之後從外部環境描寫轉向內心狀態刻劃,抒寫內心愁悶、無以釋懷的情感;最後以比喻手法來表現黑白顛倒的社會現實,並以此來表現自己傷感、無奈之情。
作者簡介
劉向(約前77年—前6年),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蘇沛縣)人,漢皇族楚元王(劉交)四世孫。漢宣帝時曾任散騎諫大夫,漢元帝時擢為宗正等。用陰陽災異推論時政得失,屢次上書彈劾宦官、外戚專權。漢成帝時任光祿大夫,終中壘校尉。曾受詔校閱群書,撰成《別錄》,為中國目錄學之祖。又輯錄《楚辭》十六卷。所作辭賦三十三篇,今多亡佚,唯存《九嘆》為 完篇。
參考文獻
- ↑ 《楚辭·九嘆·憂苦》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李白詩歌網
- ↑ 九嘆·憂苦 百度
- ↑ [夏征農 等.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864-1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