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
乘 |
乘(拼音:chéng、shèng)是现代汉语常用字 ,最早字形见于商代甲骨文 。乘是会意字,其字形像一个人在树上,"乘"的本意就是登上去,读chéng。由此引申,指坐车船,人在车上叫"乘车",在船上叫"乘船";"乘"还有顺应和趁着的意思,如:乘风破浪、乘虚而入。"乘"又指乘法,其含义为一个数字在另一个数字之上。"乘"又读shèng,古代称四马一车的兵车为一乘;春秋时晋国的史书称"乘",后来通称一般的史书。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乘
拼音; chéng、shèng
注音; ㄔㄥˊ 、ㄕㄥˋ
总笔画; 10
五笔; TUXV
部首; 丿、禾
统一码; U+4E58
笔顺; ノ一丨丨一一ノ乚ノ丶
字形结构; 特殊/框架结构
四角码; 20901
异体; 乗*椉*ࠅ�ࠅ�ࠓ�ࠓ��ઞ�
字级; 常用字;一级字
平水韵; 下平十蒸;去声二十五径
仓颉; HDLP
郑码; MFTR
详细释义; chéng
⒈骑,坐:~马。~船。~火车。~飞机。~宇宙飞船。
⒉趁着,凭借,利用:~势。~胜前进。有机可~。~虚而入。
想闻风节,望其(袁可立)乘时大展。--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⒊计量,计算:~其财用出入。
〈引〉算数上指一个数的若干倍的运算方法:~法。
4.陵驾,欺压,压服。
shèng
基本字义
⒈ 古代称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舆。千~之国。
⒉ 古代称四为乘:~矢。~壶。"以~韦先牛十二犒师"。
⒊ 春秋时晋国的史书称"乘",后通称一般的史书:史~。野~。
⒋佛教的教派或教义示例:大乘/小乘。寓意:佛法为一辆车,帮助众生从苦海中脱离。
简明译义
乘 [chéng]
<动>ride;take advantage of;avail oneself of;[数]multiply;
<名>a main division of Buddhist schools;a surname;
乘 [shèng]
<名>historical works;[史]a war chariot drawn by four horses ;
典故记载
《子集上》《丿字部》 ·乘 ·康熙笔画:10 ·部外笔画:9
〔古文〕《唐韵》食陵切《集韵》《韵会》神陵切,音绳。《广韵》驾也,登也。《易·乾卦》时乘六龙以御天。
又因也。《孟子》不如乘势。《老子·道德经》乗乗兮若无所归。
又治也。《诗·豳风》亟其乘屋。
又胜也。《周语》乘人不义陵也。
又计也。《周礼·夏官·槀人》乘其事,试其弓弩,以下上其食而诛赏。
又姓。汉煮枣侯乗昌。
又《广韵》《韵会》实证切《集韵》石证切,音剩。车也。《诗·小雅》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又物双曰乘。《左传·僖三十三年》弦高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扬子·方言》双鴈曰乘。
又物四数皆曰乘。《礼·少仪》乘壶酒。《孟子》发乗矢。
又乗丘,地名。《尔雅·释地注》乗丘,形似车乘也。
又草名。《尔雅·释草》望乘车。《注》可为索,长丈馀。
又《韵会》乘者,载也。取载事为名。《孟子》晋之乗。◎按《韵瑞》引晋乘入平声,误。今宗谱曰家乘,义与史乘通。
又《传灯录》禅有浅深阶级,一小乘,一大乘。顿悟自心无漏智,此心卽佛,曰最上乘。《宋沙门契嵩·原敎篇》五乘皆统之於三藏。一人乗,二天乗,三声闻乗,四缘觉乘,五菩萨乘。后三乘导其徒出世也。前二乗以欲不可辄去,就其情而制之也。皆去声。
又《集韵》诸应切,音证。姓也。 《说文》本作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