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阿克爾洛夫
喬治·阿克爾洛夫(George A. Akerlof )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經濟學教授 ,其妻子是前任美聯儲主席、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珍妮特·耶倫 。 喬治·阿克爾洛夫1940年生於美國的紐黑文(New Haven) ,1966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頭銜 ;自1980年到現在,一直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經濟學教授 。他的專業領域包括宏觀經濟學、貧困問題、家庭問題、犯罪、歧視、貨幣政策和德國統一問題 [1]
喬治·阿克爾洛夫 | |
---|---|
國籍 | 美國 |
職業 | 經濟學家 |
知名於 | 信號理論之父 |
知名作品 | 《資本、工資與結構失業》、《一位經濟理論家講述的故事》 |
目錄
人物簡介
阿克爾洛夫被他的同事描述為「一個職業化的人」,他對市場的不對稱信息研究具有里程碑意義。他引入信息經濟學研究中的一個著名模型是「檸檬市場」(the「lemons」market)。(註:「檸檬」一詞在美國俚語中表示「次品」或「不中用的東西」。)主要用來描述當產品的賣方對產品質量比買方有更多的信息時,低質量產品將會驅逐高質量商品,從而使市場上的產品質量持續下降的情形。阿克爾洛夫的理論被廣泛運用於一些完全不同的領域,如健康保險、金融市場和僱傭合同等。 阿克爾洛夫從1966年開始加盟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系,任助教。阿克爾洛夫得到承認是因為他的研究借鑑了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以及其他學科以確定經濟學的影響和結果。他的專業領域包括宏觀經濟學、貧困問題、家庭問題、犯罪、歧視、貨幣政策和德國統一問題。
研究態度
阿克爾洛夫曾說過,「經濟學對待理論就像法國廚師對待食物,要發展那些被不成文的規則所限制的因素成為有獨特風格的模型。傳統的法國烹飪不使用生魚和海藻,新古典經濟學模型也不從心理學、人類學或社會學出發提出假說。我不同意任何限制經濟學模型自然成分的規則。」
==學術貢獻 劣勢選擇 阿克爾洛夫教授的研究發現,在一個市場中如果賣方掌握了比買方更有利的信 阿克洛夫、梅爾森、麥克法登 阿克洛夫、梅爾森、麥克法登 息,他就可以掩蓋產品的真相,以次充好。比如二手車市場,賣方對車況肯定比買方清楚得多,買方則只能從車的表面情況來判斷。這樣賣方與買方處於信息非對稱的狀況,賣方具有信息優勢,而買方則處於「劣勢選擇」地位。阿克爾洛夫的「劣勢選擇」概念已經被寫進大學本科的教科書中,他的理論還揭示出,在不規則的市場,如果買者無法觀察到商品的內在質量,那麼賣者就會以次充好。由於信息的不對稱,將最終導致高質量的產品從市場中退出,而只有低質品仍留在市場中,結果造成市場萎縮。阿克爾洛夫還揭示了借貸人和放款人之間的信息非對稱如何導致第三世界國家如此高的借貸率等問題,其影響相當深遠。 檸檬市場 發展中國家內部市場的利率為什麼如此之高?想購買二手車的人為什麼求助於職業經紀商而不是私人售車者?即使對紅利所征的稅高於資本利得稅,企業為什麼還支付紅利?保險公司提供的保費、保額和未保險額組合為什麼因人而異?富有的地主在與貧困的佃戶簽訂合約時為什麼不願承擔莊稼收成的全部風險?這些表現不同但實質相似的諸多現象向傳統經濟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阿克爾洛夫1970年的論文《檸檬市場:質量的不確定性和市場機制》是信息經濟學文獻中最為重要的研究,提出了簡單而又深奧的一個普遍化思想,並因應用廣泛而產生了巨大影響。如今,稱謂有缺陷舊車的口語「檸檬」已成為經濟學家理論詞彙中的一個著名的隱喻。 阿克爾洛夫認為信息不對稱問題可能導致整個市場崩潰,或者市場萎縮,以至於只有劣等產品充斥於其中。阿克爾洛夫還指出,類似的信息不對稱在發展中國家尤其普遍並產生了重要影響。他以印度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信貸市場為例子來說明逆向選擇問題。印度小地方放貸者索取的利率是大城市利率的兩倍。在城鎮借款然後在農村放貸出去的一個中年人並不了解借款人信譽,因此極易遭受慘重損失。「檸檬論文」中一個關鍵的見解是經濟主體有強烈的激勵去抵消信息問題對市場效率的不利影響。阿克爾洛夫認為許多市場機構可以被看成是為了解決不對稱信息問題而出現的。除了對不對稱信息所進行的研究外,阿克爾洛夫還從社會學和社會人類學的角度發展了經濟學理論,在這方面最值得一提的貢獻是他對勞動力市場效率的關注。
個人著作
阿克爾洛夫的研究範圍較廣,包括貨幣理論、金融市場、宏觀經濟學等,並曾在貧困和失業理論、犯罪與家庭、社會習俗經濟學等領域發表過大量研究論著,其中有: 《穩定增長——在危急關頭嗎?》(1967); 《資本、工資與結構失業》(1969); 《「檸檬」市場:質量的不確定性與市場機制》(1970); 《種族制度經濟學與無休止的激烈競爭及其他可悲的陳述》(1976); 《貨幣需求基金流通理論的微觀模型》(1978); 《失業影響的社會習俗理論》(1980); 《貨幣需求短期趨向:對老問題的新展望》(1982); 《禮物互換與效率工資理論:四種展望》(1984); 《一位經濟理論家的故事書》(1984); 《勞動力市場效率工資模型》(與耶倫合著,1986); 《非理性行為的理性模型》(1987); 《泡沫經濟學》(1989); 《合理工資前提與失業》(與耶倫合著,1990); 《懲罰與服從》(1991); 《社會懸殊與社會制裁》(1995); 《自我控制與退職救助》(1998); 《經濟學與恆等式》(2000)。
個人評價
阿克爾洛夫的妻子是他在伯克利的同事,經濟學家JanetL.Yellen。他們在很多研究領域進行了合作,Yellen評價說,「他對人類問題具有的敏銳洞察力,可以直指社會現象的原因。與他合作是精彩的,他如此具有原創性。」 阿克爾洛夫的妻子自2010年起擔任美聯儲副主席。 2014年2月3日宣誓就職美聯儲主席,正式接替本·伯南克成為美聯儲歷史上第一位女主席。。 阿克爾洛夫的同事,2000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邁克法登評價阿克爾洛夫對現代經濟學具有足以驕傲的洞察力,他認識到市場結構的理論建立在參與者可以嚴格地充分利用信息的基礎上,這是一個對交易和合同具有統治權的機械理論。這種情況會阻止資源的有效配置,相反信息的流動可以使市場得到發展,改善資源配置。」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1969-1980 ▪ 拉格納·弗里希 ( 1969) ▪ 簡·丁伯根 ( 1969) ▪ 保羅·薩繆爾森 ( 1970) ▪ 西蒙·史密斯·庫茲涅茨 ( 1971) ▪ 約翰·希克斯 ( 1972) ▪ 肯尼斯·約瑟夫·阿羅 ( 1972) ▪ 華西里·列昂惕夫 ( 1973) ▪ 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 ( 1974) ▪ 綱納·繆達爾 ( 1974) ▪ 列奧尼德·康托羅維奇 ( 1975) ▪ 佳林·庫普曼斯 ( 1975) ▪ 米爾頓·弗里德曼 ( 1976) ▪ 戈特哈德·貝蒂·俄林 ( 1977) ▪ 詹姆斯·愛德華·米德 ( 1977) ▪ 赫伯特·西蒙 ( 1978) ▪ 威廉·阿瑟·劉易斯 ( 1979) ▪ 西奧多·舒爾茨 ( 1979) ▪ 勞倫斯·克萊因 ( 1980) 1981-1999 ▪ 詹姆斯·托賓 ( 1981) ▪ 喬治·斯蒂格勒 ( 1982) ▪ 羅拉爾·德布魯 ( 1983) ▪ 理查德·約翰·斯通 ( 1984) ▪ 弗蘭科·莫迪利安尼 ( 1985) ▪ 詹姆斯·麥基爾·布坎南 ( 1986) ▪ 羅伯特·索洛 ( 1987) ▪ 莫里斯·阿萊斯 ( 1988) ▪ 特里夫·哈維默 ( 1989) ▪ 默頓·米勒 ( 1990) ▪ 哈里·馬科維茨 ( 1990) ▪ 威廉·夏普 ( 1990) ▪ 羅納德·科斯 ( 1991) ▪ 加里·貝克爾 ( 1992) ▪ 道格拉斯·諾斯 ( 1993) ▪ 羅伯特·福格爾 ( 1993) 2000-2012 ▪ 約翰·福布斯·納什 ( 1994) ▪ 約翰·海薩尼 ( 1994) ▪ 萊因哈德·澤爾騰 ( 1994) ▪ 小羅伯特·盧卡斯 ( 1995) ▪ 詹姆斯·莫里斯 ( 1996) ▪ 威廉·維克瑞 ( 1996) ▪ 羅伯特·默頓 ( 1997) ▪ 邁倫·斯科爾斯 ( 1997) ▪ 阿馬蒂亞·森 ( 1998) ▪ 羅伯特·蒙代爾 ( 1999) ▪ 詹姆斯·赫克曼 ( 2000) ▪ 丹尼爾·麥克法登 ( 2000) ▪ 喬治·阿克爾洛夫 ( 2001) ▪ 邁克爾·斯賓塞 ( 2001) ▪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 2001) ▪ 丹尼爾·卡納曼 ( 2002) ▪ 弗農·史密斯 ( 2002) ▪ 克萊夫·格蘭傑 ( 2003) ▪ 羅伯特·恩格爾 ( 2003) ▪ 芬恩·基德蘭德 ( 2004) ▪ 愛德華·普雷斯科特 ( 2004) ▪ 托馬斯·克羅姆比·謝林 ( 2005) ▪ 羅伯特·約翰·奧曼 ( 2005) ▪ 埃德蒙德·菲爾普斯 ( 2006) ▪ 埃里克·馬斯金 ( 2007) ▪ 羅傑·邁爾森 ( 2007) ▪ 萊昂尼德·赫維奇 ( 2007) ▪ 保羅·克魯格曼 ( 2008) ▪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 ( 2009) ▪ 奧利弗·E·威廉姆森 ( 2009) ▪ 戴爾·莫滕森 ( 2010) ▪ 彼得·戴蒙德 ( 2010) ▪ 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 ( 2010) ▪ 托馬斯·薩金特 ( 2011) ▪ 克里斯托弗·西姆斯 ( 2011) ▪ 埃爾文·羅斯 ( 2012) ▪ 羅伊德·沙普利 ( 2012) 諾貝爾獎 · 經濟學獎 和平獎 化學獎 文學獎 物理學獎 生理學或醫學... 經濟學獎 埃爾文·羅斯 獲獎時間:2012 羅伊德·沙普利 獲獎時間:2012 托馬斯·薩金特 獲獎時間:2011 克里斯托弗·西姆斯 獲獎時間:2011 戴爾·莫滕森 獲獎時間:2010 彼得·戴蒙德獲獎時間:2010 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 獲獎時間:2010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 獲獎時間:2009 奧利弗·E·威廉姆森 獲獎時間:2009 保羅·克魯格曼 獲獎時間:2008 埃里克·馬斯金 獲獎時間:2007 羅傑·邁爾森 獲獎時間:2007 萊昂尼德·赫維奇 獲獎時間:2007 埃德蒙德·菲爾普斯 獲獎時間:2006 托馬斯·克羅姆比·謝林 獲獎時間:2005 羅伯特·約翰·奧曼 獲獎時間:2005 芬恩·基德蘭德 獲獎時間:2004 愛德華·普雷斯科特 獲獎時間:2004 克萊夫·格蘭傑 獲獎時間:2003 羅伯特·恩格爾 獲獎時間:2003 丹尼爾·卡納曼 獲獎時間:2002 弗農·史密斯 獲獎時間:2002 喬治·阿克爾洛夫 獲獎時間:2001 邁克爾·斯賓塞 獲獎時間:2001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獲獎時間:2001 詹姆斯·赫克曼 獲獎時間:2000 丹尼爾·麥克法登 獲獎時間:2000 羅伯特·蒙代爾 獲獎時間:1999 阿馬蒂亞·森 獲獎時間:1998 羅伯特·默頓 獲獎時間:1997 邁倫·斯科爾斯 獲獎時間:1997 詹姆斯·莫里斯 獲獎時間:1996 威廉·維克瑞 獲獎時間:1996 小羅伯特·盧卡斯 獲獎時間:1995 約翰·福布斯·納什 獲獎時間:1994 約翰·海薩尼 獲獎時間:1994 萊因哈德·澤爾騰 獲獎時間:1994 道格拉斯·諾斯 獲獎時間:1993 羅伯特·福格爾 獲獎時間:1993 加里·貝克爾 獲獎時間:1992 羅納德·科斯 獲獎時間:1991 默頓·米勒 獲獎時間:1990 哈里·馬科維茨 獲獎時間:1990 威廉·夏普 獲獎時間:1990 特里夫·哈維默 獲獎時間:1989 莫里斯·阿萊斯 獲獎時間:1988 羅伯特·索洛 獲獎時間:1987 詹姆斯·麥基爾·布坎南 獲獎時間:1986 弗蘭科·莫迪利安尼 獲獎時間:1985 理查德·約翰·斯通 獲獎時間:1984 羅拉爾·德布魯 獲獎時間:1983 喬治·斯蒂格勒 獲獎時間:1982 詹姆斯·托賓 獲獎時間:1981 勞倫斯·克萊因 獲獎時間:1980 威廉·阿瑟·劉易斯 獲獎時間:1979 西奧多·舒爾茨 獲獎時間:1979 赫伯特·西蒙 獲獎時間:1978 戈特哈德·貝蒂·俄林 獲獎時間:1977 詹姆斯·愛德華·米德 獲獎時間:1977 米爾頓·弗里德曼 獲獎時間:1976 列奧尼德·康托羅維奇 獲獎時間:1975 佳林·庫普曼斯 獲獎時間:1975 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 獲獎時間:1974 綱納·繆達爾 獲獎時間:1974 華西里·列昂惕夫 獲獎時間:1973 約翰·希克斯 獲獎時間:1972 肯尼斯·約瑟夫·阿羅 獲獎時間:1972 西蒙·史密斯·庫茲涅茨 獲獎時間:1971 保羅·薩繆爾森 獲獎時間:1970 拉格納·弗里希 獲獎時間:1969 簡·丁伯根 獲獎時間:1969 諾貝爾經濟學獎(2000-2011) ▪ 詹姆斯·赫克曼 ( 2000) ▪ 丹尼爾·麥克法登 ( 2000) ▪ 喬治·阿克爾洛夫 ( 2001) ▪ 邁克爾·斯賓塞 ( 2001) ▪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 2001) ▪ 丹尼爾·卡納曼 ( 2002) ▪ 弗農·史密斯 ( 2002) ▪ 克萊夫·格蘭傑 ( 2003) ▪ 羅伯特·恩格爾 ( 2003) ▪ 芬恩·基德蘭德 ( 2004) ▪ 愛德華·普雷斯科特 ( 2004) ▪ 托馬斯·克羅姆比·謝林 ( 2005) ▪ 羅伯特·約翰·奧曼 ( 2005) ▪ 埃德蒙德·菲爾普斯 ( 2006) ▪ 埃里克·馬斯金 ( 2007) ▪ 羅傑·邁爾森 ( 2007) ▪ 萊昂尼德·赫維奇 ( 2007) ▪ 保羅·克魯格曼 ( 2008) ▪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 ( 2009) ▪ 奧利弗·E·威廉姆森 ( 2009) ▪ 戴爾·莫滕森 ( 2010) ▪ 彼得·戴蒙德 ( 2010) ▪ 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 ( 2010) ▪ 托馬斯·薩金特 ( 2011) ▪ 克里斯托弗·西姆斯 ( 2011) ▪ 埃爾文·羅斯 ( 2012) ▪ 羅伊德·沙普利 (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