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庫倫坎普夫
喬治·庫倫坎普夫(Georg Kulenkampff 1898年1月23日-1948 年 10 月 4 日)是二十世紀上半德國最受歡迎的小提琴藝術家之一,也是許多小提琴新秀的老師。他的貝多芬,門德爾頌,格拉祖諾夫和布魯赫的小提琴協奏曲的表演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儘管這是在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初的錄音版本。要不是他的主要錄音作品都是在納粹時代,再加上他因腦炎而在壯年時過世,他的名字應該要能廣為現代樂迷所熟知。
喬治·庫倫坎普夫 | |
---|---|
英文名 | Georg Kulenkampff |
出生 |
不來梅 | 1898年1月23日
逝世 | 1948年10月4日 | (50歲)
國籍 | 德國 |
母校 | 柏林高等音樂學校 |
職業 | 小提琴藝術家、老師 |
活躍時期 | 1933-1945 |
知名於 | 被納粹黨稱為「世界最偉大的小提琴家」 |
目錄
出生於富裕家庭
他出生在德國不來梅的一個富裕家庭,父親是一個有錢的資本家。幼年時的庫倫坎普夫非常富有音樂才能,於是學習音樂就成為一件對他來講十分自然的事情了。1904年,六歲的庫倫坎普夫開始學習拉小提琴,當時他的老師是家鄉城鎮中的一位名叫維德爾的小提琴家,庫倫坎普夫跟隨這位老師學習了幾年。到了1913年他15歲時,便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著名的柏林高等音樂學校,在這裡,他有幸和另一位德國小提琴大師布希一樣,成為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兼教育家,德國小提琴演奏學派的重要傳人威廉·黑斯的嫡傳弟子。
與猶太音樂家交好,但也為納粹演奏被唾棄
從1933年到1945年之間,德國的樂迷們幾乎沒有機會欣賞到當代知名小提琴家的演奏,胡伯曼(B. Huberman)、弗萊什(C. Flesch)、克萊斯勒(F. Kreisler)等人都被排斥在外,布胥(A. Busch)則移民到國外,其他的不是被禁止入境就不願再踏入由小提琴大師姚阿幸(J. Jochahim)所建立的小提琴國度。庫倫坎普夫是當時僅存著一位被納粹黨稱為「世界最偉大的小提琴家」並且還能活躍於德國樂壇的大師。當時關於舒曼小提琴協奏曲(舒曼唯一的一首小提琴演奏曲且從未公開)的首演,充滿着諸多困難,從政治角力(納粹德國堅持德國作曲家的首演在德國由雅利安民族最好的小提琴家演出)到樂譜修改;最終,在當時德國(納粹)政府的強力運作下,庫倫坎普夫與柏林愛樂得以完成這項具有歷史意義的首演,並且是第一位錄製這首曲目的小提琴家。 [1]
儘管庫倫坎普夫在希特勒時代的大部分時間都留在了德國,但是他似乎沒有理解到納粹政權的危險及種族歧視的嚴重性。他仍然堅持演奏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以及1935年剛被禁止的孟德爾頌,還有被流放的亨德密特(Paul Hindemith)最新的小提琴奏鳴曲[2];同時還是與克萊斯勒,弗萊什等交好,作為伊麗莎白小提琴大賽評審時頒獎給四位猶太籍得主;以至於在納粹德國的黨報上也有對他提出質疑的聲音[2]。
他在1944年離開德國到瑞士定居。
圖片:
參考文獻
- ↑ Roe-Min Kok; Laura Tunbridge. Rethinking Schuman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 January 2011: 56–. ISBN 978-0-19-981330-8.
- ↑ 2.0 2.1 Jonathan Petropoulos. Artists Under Hitler: Collaboration and Survival in Nazi Germany. Yale University Press. 28 November 2014: 105–. ISBN 978-0-300-21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