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乐不思蜀(汉语成语)

汉语成语
图片来自 小学生家庭教育

乐不思蜀[lè bù sī shǔ]

乐不思蜀(拼音:lè bù sī shǔ)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乐不思蜀(蜀:蜀国)指快乐得不再思念蜀国;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留恋他乡。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目录

基本信息

  • 中文名:乐不思蜀
  • 拼 音:lè bù sī shǔ
  • 注音字母:ㄧㄠˋㄅㄨˋㄙㄞˉㄕㄨˇ
  • 出 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成语出处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后主传》东晋·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他曰,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乐不思蜀”。

成语故事

三国时,蜀主刘备死后,他的儿子刘禅袭位,史称“蜀后主”。这刘禅庸碌无能,虽有诸葛亮等人全力辅佐,也不能振兴蜀国。诸葛亮死后,刘禅信任宦官黄皓,朝政日趋腐败,终被魏国所灭。那时的魏国,魏主曹奂也不过是个名义上的皇帝,一切大权都操在司马昭的手里。司马昭接受了刘禅的投降,就迫令他全家离开蜀国的成都,迁往魏都洛阳,并把刘禅大大训斥了一番,然后封他为“安乐公”,赐给住宅,拨给费用,把他养着。

刘禅被司马昭训斥的时候,吓得面如土色,只怕就要被处死,不料非但未杀,反而受封,便放了心。第二天,刘禅亲自到司马昭府上谢恩,司马昭还设宴招待他。宴会上,先表演魏国的歌舞,原蜀国的官员都觉得很难堪,只有刘禅看得很高兴。司马昭又叫表演蜀国的歌舞,蜀官看了都流下了眼泪,而刘禅却嬉笑自如,没有一点点亡国之恨。司马昭看到这样的情形,就对魏国的一位大臣说:“人之无情,乃至于此!即使诸葛亮没有死,也没法长久扶持这样的国君啊!”于是问刘禅:“你还想不想蜀国?”刘禅答道:“我在这里很快乐,我不想蜀国!”

蜀官们见他如此,自然十分焦急和伤心。过了一会儿,刘禅起身离席出去小便,原蜀国的“秘书郎”郤正马上跟他出去。在走廊里,偷偷地对他说:“陛下怎么能说‘不想念蜀国呢?’如果司马昭再问你想不想蜀国,您应该哭着说:‘我真是没有一天不想念蜀国呀。’这样,我们也许还有回到蜀国的希望。”刘禅牢牢记住了郤正的话,重回酒席。司马昭果然又问了一遍刘禅想不想回蜀国。刘禅便照着郤正的话,背书似地说了一遍,虽然刘禅竭力装出一副悲苦的神情,但是却没有一滴眼泪,只好把眼睛闭了起来。司马昭猜到一定是郤正教刘禅说的,便故意问道:“你这话怎么和郤正说的完全一样?”刘禅听了暗吃一惊,便睁开眼睛说:“你说得对,正是郤正教我说的。”司马昭和旁边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蜀国的旧臣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没有一个不痛恨刘禅的无能。

这个“蜀后主”刘禅,小名叫做“阿斗”。后来,人们讥笑不争气、没出息、不能守成的人时,就称其为“阿斗”或“扶不起的阿斗”。

成语寓意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安于现状,留恋异地,忘了自己的老家或根本不想回故土,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留恋异地忘本的人,没有“落叶归根”的情怀,只满足于在异地里眼前的享乐和安逸,抛弃了故土和故乡情怀。这种人一般都是没心没肺的,没有热爱故土,血浓故乡的情缘。为了眼前的享乐会抛弃国家尊严,放下自尊,甚至会卖国求荣,相信最终会不得善终的。做人应该保持着尊严,为故土或祖国谋利益,尽管身处异地,但也要以“月是故乡明”的心思来情牵故土,心向祖国,不忘本。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乐不思蜀”指快乐得不再思念蜀国;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留恋他乡。

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1]

运用示例

  • 清·壮者《扫迷帚》:“去年八月,因赴金陵乡试,往钓鱼巷猎艳,与妓女玉兰有啮臂盟,从此数月不归,大有此间乐不思蜀之意。”
  • 作家·鲁迅《月界旅行》:“那麦思敦更觉气色傲然,或饮或食,忽踊忽歌,大有‘此间乐不思蜀’之意。”

乐不思蜀的例句:

1、把自己种进去,只要有阳光就能光合作用,让你乐不思蜀。

2、你到了国外,可别乐不思蜀,忘了我们。

3、哪知他人到了外国,就乐不思蜀,连信都不写回来了。

4、这里一到秋天枫红染遍群山,你休怪我滞留良久,乐不思蜀。

5、眼前景色如此优美,我都有点乐不思蜀,不想回去了。

6、哪知他人到了外国,就乐不思蜀,连信都不写回来了。

7、久在北京的他有点乐不思蜀了。

8、在小溪边捡石头丢石头玩的乐不思蜀。

9、小朋友科技馆玩的乐不思蜀。

10、虽然卖相不是很好,儿子却还是吃得乐不思蜀。 [2]

乐不思蜀的成语接龙:

乐不思蜀 > 蜀锦吴绫 > 绫罗绸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