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岗镇
义岗镇位于甘肃省通渭县最北部,西北、北与会宁县接壤,东北与静宁县相邻,东南、南、西南分别与寺子川乡、北城铺乡、华家岭乡毗邻,距县城37公里。义岗镇东西长22.8公里,南北宽约12.6公里,总面积136公里。义岗镇交通便利、商贸业发达,国道“西南公路”在西部过境,省道“靖天公路”穿镇而过,东胜、明联等7条镇村公路贯穿义岗镇。村、组道路畅通,为相邻3县7乡9个集市的中心,民国时期就为通渭“四大集镇”之一。2003年被列为甘肃省级小城镇建设重点镇。[1]
中文名称: 义岗镇
地理位置: 甘肃省通渭县最北部
面 积: 136公里
车牌代码: 甘J
目录
地理环境
自然环境:义岗川镇,总土地面积21.04万亩,耕地面积8.5万亩,平均海拔1830米,年平均降雨量450毫米,年平均气温6.2℃,全年无霜期135天。
行政区划:辖17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4659户,乡镇总人口21656人,乡镇从业人员11597人。
六通情况
17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公路、通电话,2个村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
社会事业
文教卫生:有医院、卫生院2所,医生44人,病床124张。有各类学校17所,教师175人,在校学生4390人。
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693万元,粮食播种面积4355公顷,粮食总产量8728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540元;财政收入56万元,财政支出129万元。
名优特产
白羽王、美国王、贺母鹅等优质肉鹅。
旅游景点:四岩山长征烈士陵园。
村镇历史
义岗镇始设明代后期,民国时期发展为通渭县四大集镇之一,民国五年(1916年)通渭县设5区,义岗川设为第4区,辖7村,民国18年(1929年)通渭县设6区,义岗为第6区,辖义岗镇、北城镇,解放后,于1951年通渭县设8区,在义岗设第8区,辖新合、锦龙、北城、寺子、四联、石峰、联合等7乡,1953年通渭县设12区,义岗仍保留区的设置,1961年7月调整体制,通渭县设8个区工委,下辖30个公社,义岗川区工委辖义岗、石关、北城、寺子四个公社,1964年撤消义岗区工委,保留人民公社设置,1985年改人民公社为义岗乡人民政府,2003年10月撤乡建镇。
农业发展
义岗镇把马铃薯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突破口,积极扶持,着力培育,整体推进,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2006年,义岗镇马铃薯种植面积4万亩,人均种植2亩,主要分布在“六点两片”上,“六点”即义岗区点5000亩,涉及4村19组936户,种植大西洋、台湾红皮等菜用型地膜早熟马铃薯;悠江村2000亩,涉及5组162户;簸营村1000亩,涉及3组96户;寨子村1000亩,涉及2组180户;宋庄村1000亩,涉及3组85户;新四、山河、高河、崔岔4村乔家湾点5000亩,涉及13组385户,种植陇薯3号、陇薯36号、新大坪等粮菜兼用型优质薯种。“两片”即西片8村种植1万亩,东片5村种植1.5万亩。在马铃薯产业发展中,一是采取示范带动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了规模化种植;二是采取机械深松,配方施肥等科学方法,实施垄种,坑种、整薯栽培,推动了标准化生产:三是采取“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动了产业化经营。
风土名胜
义岗镇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秦腔、皮影戏、社火等传统文娱活动在民间非常盛行,在传统节日或农闲季节有剧团或民间秦腔自乐班经常演出,义岗镇男女老少,热情洋溢,村民盛装巧饰,簇拥纷至,欢聚一场。春节社火以自然村开展,丰富多样,各具风味。从事书画、剪纸、雕刻艺术的人才济济。同时,一些诸如篮球、打秋千、耍武术、下象棋等体育运动在民间经常开展,镇政府对体育设施建设非常重视,建成低标准活动场所17个,对群众经常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提供了保障。义岗中学不定期举办不同项目不同规模的运动会,每年举办一次。各小学以学区联办的形式进行。义岗中学向全国各体育院校输送了大批具有体育特长的人才。
红军长征当年经过此地,1957年9月1日,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悼念革命烈士,原义岗区人民政府修建陵园,竖立“长征烈士永垂不朽”的墓碑一座。1998年8月,烈士陵园得到重建。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义岗镇四岩山长征烈士陵园,年接纳参观人数达万多人次。
视频
通渭传统村落:义岗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