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豆
丽豆 |
中文名:丽豆 学 名:Calophaca sinica Rehd.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蔷薇目 亚 目:蔷薇亚目 科:豆科 亚 科:蝶形花亚科 族:山羊豆族 亚 族:黄耆亚族 属:丽豆属 种:丽豆 命名者及年代:Rehd.,1933 |
丽豆(lì dòu),学名:Calophaca sinica Rehd.,是豆科、丽豆属直立灌木,高可达2.5米,全株密被白色长柔毛。茎分枝粗壮,树皮剥落,淡棕白色;幼枝树皮紫棕色。羽状复叶;托叶草质,淡棕毛,披针形,宿存;小叶坚纸质,叶片宽椭圆形或倒卵状宽椭圆形,先端圆或近截平,基部圆形或近心形,上面绿色,几无毛,叶脉上面比下面更显隆起,小叶柄被长柔毛。短总状花序;花萼钟状,萼齿宽披针形,花冠黄色,旗瓣近圆形,翼瓣上部宽,瓣柄耳较短;子房密被白色长柔毛,花柱扁平,柱头很小。荚果狭长圆形,种子椭圆形,绿色。5-6月开花,6-8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山西南部和内蒙古阴山山脉以南的黄土丘陵区(丰镇)。生于海拔900-1800米的山谷阴坡和山地灌丛中。 丽豆的种子、叶片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种子作为饲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研究植物区系上有一定意义。丽豆茎皮纤维发达,可作为造纸和纺织原料。 该种列入中国国务院《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Ⅱ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1]
目录
丽豆形态特征
丽豆是 直立灌木,高2-2.5米,全株密被白色长柔毛。茎分枝粗壮,树皮剥落,淡棕白色;幼枝树皮紫棕色。羽状复叶长4-11厘米(连叶柄);叶柄长2-3厘米;有7-9(11)片小叶;托叶草质,淡棕毛,与叶柄基部贴生,披针形,长约15毫米,先端渐尖,宿存;
小叶坚纸质,宽椭圆形或倒卵状宽椭圆形,长12-25毫米,宽7-14毫米,先端圆或近截平,基部圆形或近心形,上面绿色,几无毛,下面苍白色,疏被白色长柔毛;叶脉5-6对,上面比下面更显隆起,中脉微凸,网脉明显;小叶柄长1毫米,被长柔毛。
短总状花序生5-7花;总花梗长5-10厘米,被开展的白色长柔毛和腺毛;花长约25毫米;花萼钟状,长15-20毫米,被白色柔毛和褐色腺毛,基部偏斜,萼齿宽披针形,与萼筒近等长;花冠黄色,旗瓣近圆形,长20-25毫米,宽15-20毫米,先端微缺,外面微被短柔毛,瓣柄长约6毫米,翼瓣长约20毫米,上部宽,先端微缺,瓣柄长约5毫米,耳较短,龙骨瓣与翼瓣等长,微弯,较宽,先端粘合,瓣柄长6毫米,耳较短;
子房密被白色长柔毛,花柱扁平,弯曲,上部有白色长柔毛,柱头很小。荚果狭长圆形,长30-50毫米,宽约8毫米,先端细长喙状,密被有柄腺毛和白色长柔毛;种子椭圆形,长5毫米,宽4毫米,绿色。花期5-6月,果期6-8月。
丽豆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山西南部和内蒙古阴山山脉以南的黄土丘陵区(丰镇)。生长在海拔900-1800米的山谷阴坡和山地灌丛中。 丽豆在中国山西省天然分布于太原天龙山、交城、离石等地,丽豆适生环境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年均降雨量600毫米,7月至9月降水量占年度降水量的40%以上;年极端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18.1℃,年平均气温10.4℃;无霜期167天;土壤为褐土,质地为轻壤,土壤厚度为60厘米。
丽豆繁殖方法
选种:选取外观健康、成熟、饱满的种子。 种子处理:配制浓度为70-90%的硫酸溶液,将300毫升的溶液轻度搅拌放入的种子1分钟,迅速搅拌放人热水中的种子至水温冷却,捞出,用清水洗涤3-5次;最后将处理过的种子置于容器中用GGR溶液浸种。
播种:整地做床:3月下旬整地2遍,打碎土块并作床,同时对土壤进行消毒、施农家肥。床宽3米,床长10米,采用条播法育苗,播幅5厘米,行距25厘米。下种时间为4月上旬,播种行下种50粒/平方米,覆土厚度1-1.5厘米。
管护:土壤墒情不好时应洒水浇灌,及时去除杂草,苗木出土后去除覆盖物。
丽豆主要价值
饲用:种子、叶片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种子作为饲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科研:在研究植物区系上有一定意义。 经济:茎皮纤维发达,可作为造纸和纺织原料。
丽豆保护级别
保护级别:该种列入中国国务院《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Ⅱ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濒危原因:分布区狭小,种群数量少,中国太原市天龙山优势近郊旅游风景区,人为干扰较大,种群数量逐年减少。截止到2008年9月天然分布种群数量已很少,天龙山约有300丛。
保护措施:在丽豆生长的地方围栏设置标牌,提醒游客或居民注意,同时进行引种驯化,开展生态学、生物学和开发利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