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臨川區是江西省撫州市市轄區。位於江西省東部,撫河中游,東鄰金溪、東鄉,西倚崇仁、豐城,南瀕南城、宜黃,北毗進賢。地形狹長,東西寬48.2公里,南北長69.8公里,是撫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總面積2121平方公里。轄9鄉17鎮、2墾殖場、5街辦和1個工業園區,總人口130萬(多為漢族江右民系)。其中非農業人口70萬。境內撫河、崇仁河、宜黃河、東鄉河並流,昌江鐵路橫穿西部,目前已擁有170多個中小型工業企業,素稱「才子之鄉」,有宋代的晏殊、王安石,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等歷史名人。

2015全年臨川區以GDP323.38億元的總量,名列江西100縣(市區)經濟實力GDP排行榜第十名,成為撫州市唯一跨入江西「十強」的縣區。[1]

目錄

歷史沿革

秦國統一六國後的公元前221年,分天下為36郡,撫州屬九江郡。漢改九江郡為豫章郡。漢高祖五年(前202),建南城縣,屬豫章郡。東漢永元八年(公元96年)分南城一部置臨汝縣,縣治高在臨川古邑,仍屬豫章郡。

三國時為吳地,吳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建臨川郡,郡治設在臨汝縣。臨川郡轄臨汝、南城、西豐、新建、安浦、永城、宜黃、南豐、東興、西城10縣。南朝梁陳時增設巴山郡、領巴山、西寧、新建、新平、豐城、廣豐、新安7縣。

隋開皇九年(589),平陳、總管楊武通奉使安撫,廢臨川、巴山兩郡置撫州(取安撫之意),撫州之名始於此。將西豐、定川兩縣併入臨汝縣,改稱臨川縣。撫州轄臨川、南城、崇仁、邵武4縣,治臨川。大業三年(607),改撫州為臨川郡。

唐武德五年(622),改臨川郡為撫州,隸洪州總管府。撫州轄臨川、南城、崇仁、邵武、永城、東興、宜黃、將樂8縣。七年,改洪州總管府為都督府,撫州屬之。貞觀元年(627),撫州屬江南道。開元二十一年(733),撫州屬江南西道。天寶元年(742),改撫州為臨川郡。乾元元年(758),臨川郡復為撫州。元和六年(811),升撫州為上州。咸通六年(865),升江南西道為鎮南軍,撫州屬之。後周顯德五年(958),以臨川縣上幕鎮、歸政鄉設金溪場。

北宋初年,撫州為南唐轄地。開寶八年(975),南唐亡,改撫州為軍州,撫州、建武軍歸宋,屬江南西路。太平興國元年(976),撫州、建武軍改屬江南路。南宋紹興元年(1131),撫州、建昌軍改屬江南東路。四年,復屬江南西路。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改撫州軍為撫州路。撫州屬江西行中書省。

明洪武元年(1368)正月,改撫州路為撫州府。九年,廢行中書省,撫州府轄臨川、崇仁、宜黃、金溪、樂安5縣,治臨川。正德七年(1512),置東鄉縣,隸屬撫州府。

雍正九年(1731),撫州、建昌兩府改隸江西省南撫建道,轄縣、治所不變。

民國二十四年,南城、南豐、東鄉、臨川、宜黃、崇仁、樂安、金溪、資溪、光澤、黎川11縣劃為江西省第七行政區。

1949年7月1日成立撫州分區,轄臨川市及臨川、崇仁、宜黃、金溪、樂安、南城、南豐、資溪、黎川9縣。1950年3月27日,臨川市併入臨川縣。

1951年6月,改臨川縣城關鎮為臨川縣撫州市。

行政區劃

臨川區轄7個街道、18個鎮、9個鄉。以及七墾、榮墾2個墾殖場。共有65個居委會、421個行政村。區政府駐贛東大道。

街道:青雲街道、西大街街道、荊公路街道、六水橋街道、文昌街道、城西街道、鍾嶺街道;

鎮:上頓渡鎮溫泉鎮高坪鎮秋溪鎮榮山鎮龍溪鎮崇崗鎮大崗鎮雲山鎮唱凱鎮羅針鎮羅湖鎮太陽鎮東館鎮騰橋鎮青泥鎮孝橋鎮撫北鎮

鄉:展坪鄉、連城鄉、桐源鄉、湖南鄉、七里崗鄉、嵩湖鄉、鵬田鄉、茅排鄉、河埠鄉等9個鄉;

墾殖場:七墾墾殖場、榮墾墾殖場。[2]

地理環境

地貌

全區東南西三面環山,地勢南高北低,由北向南漸次向鄱陽湖平原地區傾斜。境內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崗地、谷地廣布,河谷平原開闊,土地連片集中,撫河水系網及全境。海拔大於500米。相對高度200米以上的山在面積為3673.43平方公里,占全區土地面積19.52%。海拔100-500米,相對高度50-300米左右的丘陵面積為11807.43平方公里,占全區土地面積62.75%。海拔小於100米,相對高度30-80米的崗地面積為1735.58平方公里,占全區土地面積9.22%。相對高度5-30米,平坦開闊,地形很小起伏的平原面積為1600.48平方公里,占全區土地面積8.51%。

氣候

屬中亞熱帶季風型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四季分明。全區年平均氣溫17.6℃。1月份平均氣溫5℃,7月份平均氣溫29℃。極端最低氣溫-11℃(1973年12月26日在資溪縣出現過),極端最高氣溫42.1℃(1971年7月31日在崇仁縣出現過)。無霜期在263至278天之間,全區平均270天左右。臨川文化區屬短日照區,日照總時數為1647-1971小時,全區平均1780小時。年降水量1642-1922毫米,局部地方高達2619.2毫米。全區平均降水量1735毫米。降水量總趨勢是東部多,西部少,山區多,平原少。全區平均雨日為160-170天,資溪縣183天為最多,臨川市158天為最少。[3]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臨川區土地面積318萬畝。其中耕地面積77.95萬畝,人均耕地面積0.8畝,耕地面積中有效灌溉面積94%。可開發利用的山坡面積154萬畝。

礦藏資源

主要有黃金、銅、重晶石、無煙煤、優質瓷土、釉土、建築石等。有色金屬礦主要有銅、鉛、鋅、鈷、鋇;稀有金屬主要有鈾、鎢、鈮、鉭、稀土金屬等;黑色金屬主要有欣;燃料礦主要有煤;非金屬礦有高嶺土、瓷土、重晶石、鎢、銅、鈾等礦最為豐富。

水資源

集水面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54條,年平均流量每秒246立方米,可裝機容量4.77萬千瓦。全區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70.246萬千瓦,可開發的水能資源為49.143萬千瓦。

生物資源

其中高等植物有3000餘種,棵子植物7科17種,被子植物143科857種,優良速生樹種26科55種,庭院觀賞樹20種,藥用植物116科477種,珍貴衡有樹種11科13種,屬於國家保護的有12種。,昆蟲有18目118科916種,其中有害昆蟲8目88科808種,有益昆蟲10目30科108種。鳥類107種。屬於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的有金貓、雲豹、豹、華南虎四種,屬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的有獼猴,穿山甲等13種。

森林資源

有林地面積98.27萬畝,活立林蓄積量78.5萬立方米,毛竹672萬餘株。森林覆蓋率33.9%。

人口民族

2012年末,臨川區總人口130萬人,比年初增加8.44 萬人。農業人口70萬人,占總人口數的56%;非農業人口60萬人,占總人口的44%。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233人。全市人口出生率13.32‰,全市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44‰。[4]

經濟發展

2012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259.5億元,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家,達到76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3.58億元,實現利稅7.4億元,財政總收入14.5269億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30.4億元。[3]

2014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3233793萬元,增長9.5%,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94835萬元,增長4.1%;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827247萬元,增長10.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011711萬元,增長8.7%,三次產業比由上年的12.2:56.6:31.2調整為12.2:56.5:31.3。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13103萬元,增長11.4%;財政總收入190678萬元,增長13.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51583萬元,增長20.5%;全區固定資產投資1553806萬元,增長7.9%;外貿出口16477萬美元,增長24.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64098萬元,增長11.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5萬元,增長10.8%。城鎮化率50.1%,提高1.38個百分點。[7]​

工業

解放後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臨川的工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通過深化企業改革,全區53家國有企業已改制47家。臨川區工業多次被評為全省工業八強縣區。

截止到2012年臨川(撫北)工業園區為國家立項批准的江西省級開發區,總體規劃10000畝,其性質融承接沿海地區傳統產業的轉移和發展高新技術為一體,是臨川主要工業基地之一。園區基礎設施完善,水、電供應充足,新型通訊、網絡業務一應俱全,已開發使用面積約4800畝,並具備了承接項目入園的能力;兩座110KV變電站已建成運營,形成雙迴路供電網絡;一座日供1萬噸的自來水廠為園區供水;園區內及附近有物流中心8家,貨運場9個,物流、貨運設施完善,能為進園企業提供良好的建設、生產硬環境。2007年園區32戶投產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3億元,上交稅金1.5億元以上,安排就業12000餘人。

農業

截止到2012年臨川是個農業大區,有農業人口75萬人,耕地83.6萬畝。傳統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同時兼有大豆、花生、棉花、甘蔗、柑桔、紅薯、玉米、綠豆等經濟作物,農特產品有臨川西瓜、臨川菜梗、青泥柑桔、七里崗生薑、蓮源茶葉等。臨川形成了以黃梔子、西瓜、花卉、蔬菜為四大支柱的農業產業化格局,黃梔子面積達6萬畝,西瓜22萬畝,花卉1.5萬畝,商品蔬菜10萬畝。「田露」牌西瓜、「安石」牌菜梗、「老農」牌葛粉、「華茂」牌蜂蜜等10餘個產品在江西嶄露頭角。臨川還是江南最大的黃梔生產基地,全國四大西瓜之鄉之一。[5]

社會事業

教育

區內有臨川一中,臨川二中等著名的重點高中,其中少年大學生占全國少年大學生總量10%以上。中國物理學界「四大名旦」之一、中科院首批院士饒毓泰,物理學家、中國波譜學奠基人丁渝,《中國文學史》主編游國恩、蕭滌非,化學家、中科院院士鄧叢豪等。而臨川現代名人,政治家傅烈、傅大慶和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李井泉,是臨川人文文化的重要之筆。

高等院校

臨川擁有東華理工大學、南昌大學、撫州廣播電視大學、南昌大學撫州醫學分院等著名高等院校,擁有在校大學生、研究生近七萬人。

中學

臨川高中教育發達。主要公立中學有臨川一中、臨川二中、撫州一中、臨川三中等等。

交通運輸

臨川境內的鐵路有昌福鐵、向樂鐵路兩條鐵路。昌福鐵路為國家一級高速鐵路幹線,設計時速200公里,在臨川境內有撫州站、撫州北站、騰橋站三個火車站。撫州站為二等站。於2013年建成。撫州火車站的站房為三層,高度20.5m,站房建築面積11998m2,站前廣場26萬平方米,投資1.57億元,撫州站的站房為三層,高度20.5m,站房建築面積11998平方米。

昌福鐵路建設里程632公里,途經江西省南昌市、撫州市和福建省三明市、福州市、莆田市。全線共設22個車站。向莆線是福建連接內陸腹地的第一條快速鐵路,它穿越武夷山、大金湖、玉華洞、青雲山等七大名勝景區被譽為最美鐵路線。

向樂鐵路是南昌縣通往樂安縣公溪鎮江邊村站的鐵路。長117.4千米,建於1961年6月,1965年12月通車,為地方工業支線,沿線車站總數13個,在臨川境內有撫州北站、臨川站等站。其中撫州北站是3等車站,其餘都是4等車站。京九鐵路通車以後,向樂鐵路江家站至三江鎮站一段與京九鐵路共軌。

公路

臨川境內的公路主要有福銀高速公路、撫吉高速公路、撫金高速公路、撫八一級公路、東臨一級公路等等。

福銀高速公路是臨川境內第一條高速公路。中國國家高速公路網編號為G70,途經福建、江西、湖北、陝西、甘肅、寧夏,溝通了中國的華南、華中與西北地區 ,全長2485公里。在臨川境內有臨川、羅針、東館等出入口。

撫吉高速公路路線東接福州至銀川國家高速公路,西接樟樹至吉安高速公路,項目全長179.188公里,路線經過途經臨川區、崇仁縣、宜黃縣、樂安縣、吉安市、永豐縣、吉水縣、吉州區兩市八縣(區)。在臨川境內有連城出入口。

撫金高速是金溪與臨川之間的高速公路。總長為39.288公里,該高速公路的建成將貫通花山界至里木、撫州至吉安、井岡山至眭村高速公路,成為江西高速公路網東西向的又一條幹線大通道,這條高速公路同時與南北向的濟南至廣州高速公路、福州至銀川高速公路、大慶至廣州高速公路、上海至昆明高速公路連通。

撫八線起於文昌大道與撫城公路交界處,途經臨川、崇仁、樂安三縣(區)14個鄉鎮,終於樂安縣與永豐縣交界處,全長120.1公里,崇仁、臨川境內60.07公里為一級公路,計算行車時速為100公里。

東臨一級公路全長40.985公里,其中臨川境內16.955公里),橫跨東鄉、臨川兩個縣(區)12個鄉鎮32個村,路基寬18米,其中混凝土路面寬15米,計算行車時速達100公里。東臨一級公路是連接滬瑞高速公路、浙贛鐵路與京福高速公路的大動脈,也是撫州境內梨溫高速公路和京福高速公路的連接線。

歷史文化

文化起源

臨川文化的發端,可追溯到上古時代。臨川章舍等地出土的石錛、石鏟、石鏃、石斧,展示了臨川早期文化的雛形。新石器晚期,臨川人製造出許許多多的缽、罐、尊、鼎、豆、壺、簋、盤、杯、瓮等陶器,陶器上鐫刻着雲、繩、網紋和人、魚等圖形。

臨川採茶戲、三角班、孟戲、儺舞、錢索舞、海鹽腔以及板凳龍燈、水龍燈、火老虎燈、獅子燈、跑馬燈等,是臨川文化的藝術形態。銀魚炒藕絲、紅燒牛肚、水豆腐和麥雞豆腐等四大名菜以及臨川貢酒、安石牌菜梗、三橋薯粉絲、婁滸米粉,臨川葛粉、臨川夏布和撫州西瓜、青泥柑桔、嵩湖柿子、七里崗生薑、榮山燈芯草,則是臨川飲食文化和農耕文化的傑作。

唐以降,臨川文化走向輝煌之顛。唐初四傑之一王勃就發出了 「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的吟頌。流傳千古的《全唐詩》中,臨川詩人的作品被收入。實行科考制度後,自宋至清,臨川人在科舉考試中共錄取舉人1029人,進士731人。著書立傳的學者有300多人,著述481種,5580多卷,其中65種770多卷被列入《四庫全書》。[6]

名優特產

臨川葛粉是臨川一道特產, 臨川葛粉系立冬後選用優質葛根,采有先進工藝精製而成,具有品質優良、純正衛生、潔白細嫩、清香爽口等特點,是純天然的優質營養保健食品。主產在為羅湖鎮、雲山鎮等鄉鎮。

臨川西瓜歷史悠久,早在 宋代,就有詩讚其為「冷比霜雪甜比蜜,一片加口 沉疴痊」。作為撫州西瓜產區的一部分,騰橋鎮有着同樣悠久的種瓜歷史。然而由於長期糧食短缺,西瓜生產發展較慢。改革開放後,隨着糧食生產的發展和 供應的充足,騰橋鎮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發動農民擴大西瓜種植,西瓜生產得以較快的發展。

臨川燈芯草主產於榮山鎮。其全莖可做草蓆,莖皮可做榻榻米和蓑衣,燈芯可做枕頭芯、蠟燭芯,入藥有利尿、通淋、清熱、安神、瀉肺、行水、除水腫、癃閉、煎泡代茶,具有治失眠心煩等功效。[1]

臨川菜梗是撫州市臨川區當地獨有的特色小吃之一。

黃梔子,又名山梔子,茜草科,常綠灌木。原產於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主產於撫州市臨川區。[7]

風景名勝

主要旅遊景點有撫州名人雕塑園、王安石紀念館、湯顯祖紀念館、汝水森林公園、金山寺、天主教堂、人民公園湯墓、溫泉度假村、正覺寺、靈谷峰、擬峴台、夢湖等。

撫州名人雕塑園位於市行政中心南面,東臨贛東大道,南至安石大道,西靠玉茗大道,北接鍾嶺大道,南北長1400米,東西寬500米,占地1000畝,總投資4.3億元,是一個以撫州歷代66位名人雕塑為主題,集學術研究、文化傳承、教育娛樂、旅遊休閒於一體的城市主題文化生態園。[6]

擬峴台位於臨川撫河畔,歷來為江南名勝,古與河北幽州台、山西鸛雀樓、贛州郁孤台等齊名;有詩云「占斷江右景,臨川擬峴台」; 擬峴台始建於北宋嘉祐二年(1057),現台為第七次重新修復,主體高度為39.9米,為宋代風格建築。

王安石紀念館是為紀念中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王安石所建造的歷史名人紀念館,1986年建成開放。館內辟有「問月軒」、「蹄躅園」、「辛夷園」、「荊公亭」、「懷文堂」等景致。展廳內陳列有「王安石生平介紹」,精美的圖片、繪畫、雕塑,裝修精緻典雅。

湯顯祖紀念館是為了紀念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湯顯祖而興建的一所集教育、娛樂、觀光和休閒的場所。全館共分三個部分;四夢村、度假村、娛樂村,占地面積180畝。

汝水森林公園地處市中心城區東南部,位於文昌大道以東、臨川大道以南、商業大道以北,與湯顯祖紀念館遙相呼應。汝水森林公園規劃用地面積347.9畝,規劃建設濕地與水面、珍稀樹木園、健身遊樂園、林業博物館四大功能區,項目分兩期建設,總投資6000萬元,一期工程2007年動工建設,2008年底完工。

撫州夢湖是撫州市市區一休閒娛樂湖泊大型公園,夢湖是2007年由撫州市委建造開挖的人工湖泊。最初取名「人工湖」,後開發生態公園而取名為夢湖。夢湖景觀中最大的又為夢湖廣場,占地129畝,以弘揚臨川文化為主,安裝了329盞景觀燈,其中文化景觀燈34盞。文化景觀燈內鑲嵌了歷代先賢贊詠撫州的詩句佳作,洋溢着濃厚的臨川文化氣息。廣場中央設置了四塊寬1.66米,全長63.6米,亭台樓閣內百姓傾情演繹民間的「臨川四夢」。

金山寺本名「大金山寺」,位於撫州市臨川區雲山鎮境內,進賢、臨川、東鄉三縣交界的金山嶺(又稱金峰,海拔269.5米)上,由山上、山下兩部分組成。該寺背倚金峰,俯臨撫河,占地面積一萬多平方米,氣勢恢宏,金碧輝煌,是弘法一方的佛教聖地和重要的旅遊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