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臨屯郡,中國漢代郡名。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開東夷濊貊置。郡治在東暆縣(今朝鮮江原道元山市一帶)。其境北接玄菟郡,西與樂浪郡真番郡為鄰,南臨辰韓部落,大致相當於今朝鮮與韓國分治的江原道。屬幽州刺史部漢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併入樂浪郡[1]

目錄

郡名起源

臨屯、真番皆為朝鮮附近的部落名。戰國後期,燕國「嘗略屬真番、朝鮮,為置吏,築鄣塞」。燕國人衛滿建立衛氏朝鮮後,臨屯、真番二部臣服於衛氏朝鮮。「以故(衛)滿得兵威財物,侵降其旁小邑。真番、臨屯,皆來服屬。」臨屯的土著居民即《三國志》魏志中所說的濊[2]

不同時期

秦王朝統一全國後,其中東北3郡,未轄吉林。西漢時期,東北除原設遼東遼西、右北平三郡外,又增設蒼海、樂浪、玄菟、真番、臨屯5郡,後蒼海郡併入臨屯郡,臨屯郡併入樂浪郡,真番郡併入玄菟郡。今吉林省東部和南部的長白、圖們、敦化、和龍、汪清、龍井、琿春、延吉攝像師去等市縣,先後屬蒼海郡、臨屯郡、樂浪郡;通化、集安、梅河口、靖宇、白山等市縣則先後屬真番郡、玄菟郡。這是吉林地區進入中原王朝行政建置之始。與此同時和稍後一段時間,吉林的中西部地區屬夫余國轄境,東部和東南部分別屬挹婁、勿吉、高句麗所有。至唐朝時,唐滅高句麗,吉林的東部和東南部屬唐安東都護府轄境。其後,吉林省的大部分地區又屬渤海國所有。此外,今吉林西北部地區屬唐室韋都護府。

遼朝建立以後,吉林大部地區成為契丹和東丹國的轄區。東丹國被廢後,遼朝開始在東北設立道、州、縣等,分級管理。吉林境內主要有東京道和上京道,東京道在今吉林中部和東南部;上京道在今吉林西部。此外,對吉林東北部的女真各部實行屬國制,分別設各部大王府進行管理。

金朝滅掉遼朝,在地方行政管理上,採用路府制,在其轄境共設5京14路總管府。其中管轄吉林地區的有5路,即上京路、北京路、東京路、咸平路、海蘭江路。金代所建行政區劃已基本覆蓋今吉林省全境。

元朝統一全國後,對地方的管理實行行省制,在全國設立11個行省185路,吉林地區為遼陽行省開元路、北達達路、中書省泰寧路及中央樞密院直領的咸平府轄區。

明代對東北的管理,採取了有別於中原地區的都司、衛、所制度。吉林地區大部均屬奴爾干都指揮使司轄區,只有西部的洮南一帶屬大寧都司的泰寧衛。

視頻

臨屯郡 相關視頻

中華歷史故事—— 漢昭帝劉弗陵
《三國志》&《三國演義》不同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