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金弧夜蛾 學名:Diachrysia intermixta Warren

目錄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7毫米,翅展37—42毫米。頭、前中胸部紅褐色,後胸褐色。腹部黃白色。前翅紫褐色,有大的金色近三角形斑。

老熟幼蟲長40毫米。頭部小,胴部黃綠色。腹部第五至八節較粗,逐漸向前方縮小。步曲行走。 [1]

發生規律

該蟲1年生2—3代。以蛹在寄主上越冬。4-5月羽化為成蟲。成蟲有趨光性。6-11月均可見到幼蟲蟲為害,以7-8月為害最烈。幼蟲老熟卷葉築一薄繭化蛹其中。

分布與危害

中金弧夜蛾學名Diachrysia intermixta Warren,在我國河南及華東等地有均有分布。寄主有金盞菊、菊花、翠菊、大麗菊、薊等。

該蟲主要是以幼蟲吸食葉片為害,影響植株的生長發育。進而影響經濟發展。[2]

防治方法

(1)根據成蟲有趨光性,可用黑光燈誘殺。

(2)在幼蟲少量發生時,可用人工捕捉;也可用800~1000倍液50%殺螟松消滅蟲害。

(3)化學防治:儘量選擇在低齡幼蟲期防治。此時蟲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蟲的抗藥性相對較弱。防治時用45%丙溴辛硫磷(國光依它)1000倍液,或國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樂克(5.7%甲維鹽)2000倍混合液,40%啶蟲.毒(必治)1500-2000倍液噴殺幼蟲,可連用1-2次,間隔7-10天。可輪換用藥,以延緩抗性的產生。

參考文獻

  1. 中金弧夜蛾圖片及中金弧夜蛾種類動植網
  2. 中金弧夜蛾國家動物標本資源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