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思父(曾福來)
作品欣賞
中秋思父
又一個美麗的中秋,我想到了我的父親。
父親離開我們已三十四年了,每到中秋,我自然會想起他。
父親是個勤勞樸實、地地道道的農民,雖然沒有文化,但很能幹,聽村子裡的人說,父親沒到二十歲就當起了生產隊長,將全隊一百多人的生產、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在那個到處「割資本主義尾巴」的時代,父親卻偷偷地安排生產隊種些田麻、桃、柿、板栗等等,發展多種經營,讓社員們得了不少實惠,自然他也挨了不少批評和非議。他辦事秉公,從不以權謀私,又好打不平,村子裡的人只要提起他,沒有人對他不信服。
父親生養了六個子女,四男兩女,也許是自己嘗盡沒有文化的苦頭,他從不讓我們在生產隊幹活掙工分,卻讓我們讀書學習。沉重的家務和負擔常使父親雙眉緊鎖,他對我們一向嚴格,很少有笑臉,只是到了中秋這一天,父親真正讓我們感到是那麼地和藹可親。
每年中秋這一天,父親和往常一樣,起來很早,安排母親殺了幾隻家裡餵養的雞和鴨,然後扛起鋤頭下地。中午我們一頓飽餐,望着我們一個個狼吞虎咽,父親的目光既慈祥又是那麼地滿足。儘管那時家裡的經濟非常拮据,父親總忘不了在中秋的頭一天買回幾隻月餅。吃罷晚飯後,我們圍坐在涼床旁,因家裡人口多,每人一隻月餅是不可能的,父親便用刀將月餅切割成一塊一塊,然後分給我們,父親自己也拿上一塊,對着天上的滿月,邊吃邊講着月餅的來歷以及中秋賞月的故事。儘管只有一小塊,但我們每個人吃得是那樣地香甜,那樣地滿足…
父親寄予我們很大的希望,為了掙錢供我們讀書,白天,他總是拚命地找活干,夜晚又常常往水邊捕魚,冰冷的河水刺扎着父親疲憊的身子,更刺扎着我們的心。
1985年,我終於沒有辜負父親的希望,當上了人民的公僕。想着自己的孩子跳出「農」門,父親甭提有多高興,他像給姑娘做嫁妝似的給我趕做着木箱、衣被、竹墊等生活用品,在送我上班的路上,他諄諄教誨我如何干好工作,如何好好做人。以後的日子裡,不管工作再忙,只要到了中秋,我都要抽空步行四、五十公里山路趕回家和父親團聚在一起。那氛圍,真正讓人感到其樂融融。
就在父親的心情和我們的家境日益好轉時,父親卻患上了不治之症,這一消息對我們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我和小叔、兄長背着父親到處求醫,卻沒能留住父親的生命。這一年的秋天,我們多麼想和父親在一起過最後一個中秋節,然而病魔是那樣地無情,就在中秋節的前三天,父親走了,帶着我們的悲痛,帶着自己無限的遺憾永遠地走了。
人生的最大痛苦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待」。雖然我們現在早已長大成人,且各自有了自己的一份工作,但留在我們心中遺憾的是,每到中秋月圓,我再也見不到恩重如山、和藹可親的父親。 [1]
作者簡介
曾福來,中共黨員,安徽省廬江縣衛生健康委員會機關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