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關係
歷史
泰國和中國在中國的帝制時期便已經建立朝貢關係。泰國歷史上的大城王國曾入侵馬六甲蘇丹國,但不成功。馬六甲國王決定向遣使前往當時其中一個超級大國——中國,覲見明朝皇帝,並與中國結盟。自此,滿者伯夷和大城王國未曾入侵馬六甲。明廷警告暹羅和滿者伯夷不要入侵馬六甲,因為馬六甲受中國保護;當時泰國只能服從命令。
中華民國成立後,當時名為暹羅的泰國發生排華事件,國民政府亦一直未能成功與暹羅建立邦交,直至1946年為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曾譴責泰國政府的排華行徑。1950年代後,由軍人主政的泰國奉行親美的外交政策。泰國也留意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雲南省境內設立「傣族自治區」(即在1953年建立的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區和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並支援泰北苗族人。泰國當局懼怕中共和北越,擔心中共會在泰國從事顛覆活動,故此尋求美國援助,且參與東南亞條約組織的活動。1975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始與泰王國建交[1],並開始派遣駐泰王國特命全權大使。
現況
官方關係
- 1975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始與泰王國建交,泰王國與遷臺後的中華民國結束官方外交關係。
- 2001年8月,兩國政府發表《聯合公報》,就推進中泰戰略性合作達成共識。
- 2012年4月,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經貿
- 出口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泰國的最大的出口夥伴國,佔泰國出口總額的11.7%。
- 進口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泰國的第二大的進口夥伴國,佔泰國進口總額的14.9%。
視頻
中泰關係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1975年7月1日 我國與泰國建交,中國網, 2009-06-29
- ↑ 中泰兩國發表《中泰關係發展遠景規劃》,中國新聞網,201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