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中央山脉


中央山脉,位于台湾,素有“台湾屋脊”之称。因受造山运动时的强烈折曲作用,整体山脉高耸挺拔。细数台湾两百五十八座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中央山脉就涵盖了一百八十座,几乎占了百分之七十。其中列名“台湾五岳”的有三座,列名“台湾三尖”的有两座,列名百岳的更达六十九座,均为五大山脉之最。[1]

而所谓的中央山脉大纵走,其滥觞为民国60年,中华山协举办的中央山脉南北纵走会师活动。北端的起点为南湖北山,南段则至卑南主山为终点,也由此订下了中央山脉大纵走的传统定义。[2]

中央山脉,北起苏澳,南止鹅銮鼻,呈北北东至南南西走向,纵贯全岛,长达500公里,为台湾本岛最长的山脉,有“台湾屋脊”之称,所以又称“脊梁山脉”。

著名的百岳高峰如南湖大山(3742公尺)、中央尖山(3705公尺)、合欢山(3417公尺)、奇莱主山北峰(3607公尺)、奇莱主山(3560公尺) 、能高山(3262公尺)、丹大山(3325公尺)、秀姑峦山(3825公尺)、三叉山(3496公尺)、关山(3668公尺)等,其中位居中央的秀姑峦山,是中央山脉的第一高峰。

根据地理学家的统计,中央山脉的百岳名峰计有69座,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也达138座,是五大山脉之冠。地貌特征上,中央山脉的东侧有大断层通过,非常陡峻,平均每公里的高度可降120公尺,所以由花莲县外海或是花东纵谷西望中央山脉,特别高大而耸立。地质特征上,中央脉的岩层以变质岩较多,东侧坡以颜色浅的石英岩、石英砂岩,或是俗称大理石的变质石灰岩等较坚硬的岩石组成,易形成较高的山或较深的峡谷,例如太鲁阁峡谷是全球最深且窄的大理石峡谷。又如南湖大山、中央尖山都是个以石英砂岩为主的山峰。

主棱和西侧坡如果以颜色灰黑的板岩、硬页岩等较脆弱的岩石组成,则容易形成较缓和的山势和较矮的山峰,例如中央山脉西侧的山地。大甲溪与浊水溪之间的中央山脉中段以西地带,北由如白姑大山(3341公尺)起,往南有盆地如埔里盆地、台中盆地、集集丘陵、大肚台地、后里台地、八卦台地等盆地、丘陵与台地群,是台湾地貌最复杂的区域。依据地质学者的研究,这个区域有许多断层和褶曲,所以地貌特别复杂,地壳也特别不稳定,容易发生大地震和崩山等的灾害,1999年芮氏规模7.3的921集集大地震就是发生在这个区域内。[3]

中央山脉高峰连绵,台湾百岳有许多名峰位于中央山脉之中。根据统计,中央山脉中的台湾百岳名峰总计有六十九座,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也达一百八十一座,总数是台湾五大山脉之冠。 中央山脉最高的五座百岳分别为:秀姑峦山、马博拉斯山、南湖大山、中央尖山、关山。[4]

孕育台湾山林水土的中央山脉,在台湾地理上隆起有如一道屋脊,往下守护著其中赖以维生的万物及生态系,自然丰度使得台湾成为福尔摩沙美丽之岛。因为高山阻隔,使得这道山脊人迹罕至,造就丰富的自然生态。

中央山脉地形险峻,原本就是各种生物聚集生长的天堂。北起插天山,南至大武山全长300公里的“中央山脉生态廊道”,布满11座大大小小的自然保留区、野生动物保护区(重要栖息环境)、国家公园等不同尺度的保护区,这些保护区不是不够大,就是呈现孤岛式状态,只是将生态系切割的更零散。

为了有效保留中央山脉生态系的完整性,1999年由农委会林务局著手规划“中央山脉保育廊道”,不但建立完整的保护区生态系,以各种保育法令阻止不当开发,也可维护生物多样性,保存物种基因库。此外,提供了自然科学研究、自然教育环境以及增加原住民的就业机会,建立正向的合作关系,也提供国民生态旅游的机会,进而推广正确的自然保育观念。

在中央山脉生态廊道中有3座国家公园,除此之外,最南端被视为原住民圣山的大武山,更是挹注由垦丁国家公园镇守的恒春半岛生物多样性来源。[5]

中央山脉与台风

台湾最显著的地形为中央山脉,中央山脉最高峰为玉山,其高度为3,952公尺,而其他也有许多超过3,000公尺的高山。当台风在接近台湾时,受到地形影响,经常会有路径偏折或移速加快的情况发生;而当台风登陆后,除了因地形破坏使强度减弱之外,台风中心更会有许多复杂的变化过程。

例如台风从台湾东部登陆时,中央山脉就像一把西瓜刀,把台风切成上下两半,台风下层云系因为受到中央山脉破坏而减弱,可能连中心位置都找不到,但上层云系仍可通过中央山脉并且继续发展,不过威力已不如登陆前强烈;有时候也可能在中央山脉的西侧另外形成一个副中心,若环境有利这个副中心发展,它可能取代原来的台风中心,造成台风中心像是“跳”到另一边一样。中央山脉除了会影响台风路径及破坏台风结构之外,更会影响风雨的分布,位在台风环流迎风面的区域,常因地形造成降雨加剧而带来显著灾害,反之位在背风面的区域虽然有时可能很接近暴风圈,但感受到的雨势或风势相对较不明显,因此地形是影响台风风雨分布的关键之一。[6]

什么是生态廊道

野生动物的栖地,常因各种道路及土地开发,导致形成不相邻的小块状栖地,就是栖地破碎化,因此阻隔了野生动物的自然迁移。

生态廊道的概念是运用绿带或是通道,串联原本不相连的区块。保育上的生态廊道包含可让野生动物自由移动的涵洞隧道、或田埂、道路、河溪两侧的树篱绿带,及可串联森林的大面积造林。而所采用的绿带植物种类均为原生植物,让野生动物不仅可以栖息、还可以觅食及繁殖。我们以为中央山脉和海岸山脉是两条平行不相往来的山脉,其实不然。在人类尚未大幅进驻开发之前,两山脉间是广袤的森林绿带,有如连体婴般紧密相连,野生动物得以自由穿梭。如今却因道路开发、河岸工程水泥化而切断两者的交流。

为了重新串联两者之间的关联,农委会启动的国土绿网计画,开启台湾第一条海岸山脉到中央山脉,长达 2.5 公里、接近 500 公尺宽,国内最大尺度的生态廊道。2018年 3 月 12 日植树节当天,总统府的中枢植树也首度移师东部举办,地点选在马太鞍与太巴塱传统领域因台 9 线阻隔所造成的破碎带植树,种下可生产粮食或有利动物栖息及觅食的林木或矮灌木,以此宣示国土绿网政策目标与决心。

2018年启动“国土生态绿色网络建置计画”,其中一项重大工程,就是以生态廊道,重新将海岸山脉和中央山脉缝合串联起来。

2009 年农委会与台糖公司平地造林,位在光复乡大农大富平地森林园区如今初具绿带形式,如今进一步规划长达 2.5 公里长、300~500 公尺宽的绿带,增加两山脉野生动物交流的机会。“这是台湾第一条大尺度生态廊道,透过跨部会合作,期待未来会有第二条、第三条,由点到线到面,构筑越来越绵密的绿网。”

此次植树的树种,以花东纵谷原生树种及蜜源植物为主,茄苳、乌桕、光蜡树、苦楝樟树、青刚栎、月橘、树兰、厚叶石斑木、木槿等,并谘询部落意见,增加九芎(阿美族语Du li/Tolik/lalidec)、台东火刺木(阿美族语alemet)阿美族常用的植物。光腊树吸引独角仙,开花时是很好的蜜源;茄冬的种子是鸟喜欢的食物,也能涵养水源。[7]

目录

视频

【认识台湾的五大山脉】

【深藏中央山脉的黑盒子:台湾黑熊的美丽与哀愁】

【MIT 台湾志 #555 中央山脉大纵走 北一段 中央尖山 下死亡棱线】

【MIT台湾志 #583】中央山脉大纵走 南三段~急冻在零下十度的快乐营地_20130810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