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物經濟學評價指南導讀2022
《中國藥物經濟學評價指南導讀2022》,劉國恩,吳晶,謝鋒,孫鑫,李洪超 ... 著,出版社: 中國市場出版社。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合理閱讀使一個人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1],全面提升人文素質[2],為走向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藥物經濟學評價指南(2020版)導讀」的基本內容架構
★指南1導讀研究問題:開展一項藥物經濟學評價前,首先要明確所要探索的研究問題。需要從研究背景、研究目的與問題、研究角度、目標人群、干預措施、對照選擇等方面明確研究問題。
★指南2導讀研究設計:應根據研究問題以及可利用的資源,選擇合適的研究設計類型並確定樣本量、研究時限,以及確定由於研究設計和資源本身的局限性而需進行的假設。
★指南3導讀成本:是指用於投入產品生產或提供服務的資源,通常以貨幣單位進行估算和衡量,是藥物經濟學評價的主要內容之一。成本分析包括成本確認、成本測量、成本估值。
★指南4導讀貼現:當研究時限為1年以上時,研究應該對發生在未來的成本和健康產出進行貼現。我國《指南》建議採用成本與健康產出均採取每年5%的貼現率進行分析,同時建議在0%~8%之間對貼現率進行敏感性分析,以了解貼現率變化對總成本以及研究結果的影響。貼現可以讓備選方案的成本和效果可比,可以用於支持現在的決策。
★指南5導讀健康產出:疾病和干預措施對患者的影響分為經濟產出、臨床產出、人文產出。其中,經濟產出是指疾病或干預措施帶來的醫療衛生資源消耗或生產力損失等;臨床產出是指疾病或干預措施給患者帶來的臨床指標的變化;人文產出是指疾病或干預措施引起的患者主觀感受的變化,主要指對健康相關生命質量的影響。藥物經濟學評價中,將經濟產出歸為成本,而將臨床產出和人文產出歸為健康產出。
★指南6導讀評價方法:藥物經濟學評價方法根據不同的健康產出指標,分為ZUI小成本分析(CMA)、成本-效果分析(CEA)、成本-效用分析(CUA)、成本-效益分析(CBA)。在選擇評價方法時,應根據疾病和干預措施的特點、數據的可獲得性以及評價目的與要求,選擇適當的評價方法。
★指南7導讀模型分析:藥物經濟學研究類型分為基於個體水平數據的研究和模型法研究。模型分析是指用於模擬疾病干預及進展過程來開展藥物經濟學評價的模型,例如Markov模型、動態傳染模型等。
★指南8導讀差異性和不確定性:差異性反映事物間真實存在的差別,無法消除;不確定性反映因研究設計、測量技術或分析方法的不完善,導致估計值與真實值之間可能出現差異。敏感性分析是藥物經濟學評價中識別與分析不確定性的主要方法,包括單因素敏感性分析、情境分析、概率敏感性分析等。
★指南9導讀公平性:包括機會公平和結果公平。機會公平是指不同經濟社會狀態(年齡、性別、種族、職業等)和健康狀況的群體在具有同樣的治療需求時,有同等的機會獲得相同的醫療服務。結果公平是指不同經濟社會狀態的群體具有相同的健康狀況。藥物經濟學評價中,關注機會公平,兼顧結果公平。
★指南10導讀外推性:也稱可轉移性、可移植性。通常涉及兩個層面:一是從某個環境或群體中獲得的原始研究數據(包括成本、效果等),應用到基於另外一個環境或群體的研究中;二是將某個國家或地區的藥物經濟學評價結果推廣到其他國家或地區。
★指南11導讀預算影響分析:也稱資源影響評估。旨在從預算持有者的角度出發,在資金或資源有限的前提下,測算納入新的醫療干預措施將對某個系統(如國家、地區的醫保目錄或醫療相關部門的報銷清單等)費用支出產生的影響。
參考文獻
- ↑ 什麼是時代的知識結構——湯勝天,搜狐,2016-11-04
- ↑ 陳丹青:何謂人文素質教育? ,搜狐,2017-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