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國綠色米都-建三江

中國綠色米都-建三江 ,建三江位於祖國北部邊陲的三江平原腹地,是我國"最早迎接太陽的農墾地區',與富錦、同江、撫遠、饒河三市、一縣相鄰,系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三江匯流地帶。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建三江分公司(農墾建三江管理局)現有15個大中型國有農場(農場有限公司),耕地面積1141萬畝,人口22萬人。總面積1.24萬平方公里,占整個黑龍江墾區面積的22%。界江國境線長達230公里,與俄羅斯隔江相望。區內土地集中連片,三江環繞,七河貫通,地勢平坦,土質肥沃,資源豐富,硬資源和軟資源一樣富集發達,水源充足、交通方便,具有發展農、林、牧、副、漁、工、商、運、建、服及邊境貿易的巨大優勢和獨特條件,富有發展現代化企業特別是綠色產業的優越條件和獨特優勢。因地處祖國最東方,又以盛產綠色優質水稻聞名,故有"東方第一稻"和"中國綠色米都"之稱號!

基本信息

名稱 建三江  榮譽稱號 中國綠色米都、東方第一稻
曾用名 北大荒 建設兵團第六師 年產值 1.03億噸
特點 黑土地;地質肥沃、萬畝大糧田 、 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普通學校 建三江一中、建三江二中、局直中學
位置 黑龍江省最東部三江平原腹地 機場 建三江濕地機場
總面積 12400平方公里 火車站 建三江站、換新天站(創業農場)、前進站
界江國境線 長達230公里   旅遊資源 中俄界江游、濕地游、冰雪游、觀光農業游、

建三江的來歷

建三江分局之前稱為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1969年9月組建。組建前境內有4個農場歸兵團第三師建制。1976年改制為建三江國營農場管理局,因當時兼有糧食生產和戍邊任務,在原有4個農場的基礎上逐步分化建點,到1988年形成了15個現代化國有農場。管理局機關駐地建三江。經過近四十年的開發建設,形成了初具規模、布局合理的區域性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電訊、金融、交通網絡,成為三江平原上一個農工商貿綜合經營,種養、加各企業全面發展的大農業綜合立體開發的重點地區。

1957年,王震將軍帶領10萬轉業官兵,開進了這片沒有地名的亘古荒原,拉開了北大荒開發的序幕。緊接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六師在這裡成立,大批的支邊青年、大學生、知識青年來到了這裡,在這片未被開墾的處女地上展開了一場有史以來第一次特殊戰役。40多年來,經過兩代北大荒人的努力,經歷50年代的初創時期,60年代、70年代的大開發時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快速發展時期,建三江已由初創時期建立了七星勤得利勝利八五九等15個農場,耕地也擴增至600萬畝。

1969年10月,王少伯從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39軍115師調到兵團的,到六師任師長。王師長來到六師以後,考察了當地的地情地貌和自然,就下定決心要把六師建設成為塞北江南的魚米之鄉。六師組建時,六師、各團都是部隊番號,王師長想給六師這個地方起個名字,他提議這個地方就叫「建三江」,意思是建設美麗富饒的三江平原,把北大荒建設成北大倉。

起名建三江,動詞入地名實屬罕見,中央領導與王少伯談及此事時,王少伯師長解釋說:因為這些地方是幾萬名墾荒戰士辛辛苦苦、流血流汗「干」出來的,沒有動詞就體現不了我們艱苦奮鬥、改天換地的決心、意志和風貌!是為了紀念轉業官兵、現役軍人、知識青年、農場老職工開發荒原的業績。

接着王少伯又把各團部的地名進行了重新命名,換新天(六十一團)、好山河(二十四團)、漁米鄉、志四方、胸五洲、永四邊(五十九團)、屯戍鎮(二十三團)等。

建三江創業農場歷史(六十一團)原圖鏈接來自360百科網

建三江這個地名就這樣叫開了,報到上級行政部門和民政部門都得到認可,從此在中華人民國的版圖上有了「建三江」這個地方。後來,文藝工作者還譜寫了一首歌曲《中國有個建三江》,現在全國都知道「建三江」。

1975年,在王師長的布置下,在二十五團的北面,佳撫旁做了一個大彩門,彩門的正上方用鐵皮做了由王師長親筆題寫的「建三江」三個大紅字,每個字兩米大,並安裝了彩燈。彩門兩側還用膠合板做了兩副對聯,這兩副對聯都是王師長親筆題寫的,正面是「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日月換新天」,背面是「說了算,定了干,誓叫三江面貌變」。

六師組建前,境內僅有七星、勤得利、八五九、勝利四個農場,七星建場較早,始建於1956年1月1日。1968年9月25日,八五九、勝利、七星、勤得利農場歸屬兵團第三師序列。1969年八五九農場改為二十三團,勝利農場為二十四團,七星農場為二十五團,勤得利農場為二十七團。

1969年,兵團鑑於邊境形勢和屯墾戍邊的戰備需要,由國家投資,決定開發三江平原東北部的撫遠荒原,新建六師。首先搶修二龍山至撫遠的「二撫」公,全長319.7公里,然後沿公線布點建場,組建六師所屬各團。

1969年7月25日,兵團六師成立。將三師所屬四個團(二十三團、二十四團、二十五團、二十七團)和在撫遠地區由各師包建新建的五個團(五十七團、五十九團、六十團、六十一團、六十二團)合編為兵團第六師。師部擬駐紮六十一團火燒孟地區,1970年,兵團六師師部從火燒孟,遷至二十五團,把二十五團的兩個麵粉樓,一個改建成師部機關辦公室,一個改建成師部招待所。

1973年8月21日,瀋陽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移交省委領導,名稱改為生產建設兵團。1976年2月19日,生產建設兵團撤銷,成立省國營農場總局,按地區設立國營農場管理局11個,原兵團所屬65個團和8個營均改為國營農場。1976年3月23日,省建三江國營農場管理局成立,所轄原兵團六師十個團和營一個。

1977年至1978年各場陸續改名和恢復原名,二十三團改名為前衛農場後恢復為八五九農場,二十四團恢復為勝利農場,二十五團改名為建三江農場後恢復為七星農場,二十七團改名為五星農場後恢復為勤得利農場。

五十七團改名為大興農場,五十九團改名為青龍山農場,六十團改名為前進農場,六十一團改名為創業農場,六十二團改名為紅衛農場,六十八團改名為前哨農場,反修營與二十三團六營、六十團二十九連合併改名為前鋒農場。後來又組建了洪河農場、鴨綠河農場、二道河農場、濃江農場,到1988年末,建三江管理局轄有15個大中型國營農場。

1996年9月24日,省建三江國營農場管理局更名為省農墾總局建三江。2011年1月1日,省農墾總局建三江更名為省農墾建三江管理局。


(說明:歷史圖片來自《建三江農墾志》和網絡;序和片頭題字:李丕顯;建三江地名由來根據知青回憶錄和網絡文章整理;建三江建制沿革根據《建三江農墾年鑑(2016)》整理)[1]

地理環境

建三江地處三江平原腹地,隔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與俄羅斯相望,與富錦、同江、撫遠、饒河、友誼等市縣相鄰。擁有勤得利、東安兩個碼頭,毗鄰富錦、同江、饒河、撫遠4個國家級一類陸路口岸,福前鐵路、前撫鐵路、佳撫公路橫貫,建虎高速公路過境,建三江濕地機場已於2017年10月29日通航,目前已經開通建三江-哈爾濱-北京、建三江-哈爾濱、建三江-大連三條航線。交通發達,通訊便捷。有洪河、撓力河等4個國家級和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400多萬畝沼澤濕地。總控制面積1.23萬平方公里,耕地572萬畝,尚有可墾荒地300萬畝,林地196萬畝,牧草地70萬畝,水面76萬畝。年平均無霜期120天。
建三江平原腹地,坐標為東經132°31′26″~134°22′26″,屬寒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C~2°C,有效積溫20°C~24°C,日照時數為2260~2449小時,平均降水量為550~600毫米,無霜期為110~135天。這裡的雨量、熱量、日照時數是水稻、豆類及其他經濟作物的最佳生長區帶。

行政區劃

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由十五個農場組成:七星、大興、創業、前進、洪河、前鋒、八五九、勝利、勤得利、青龍山、紅衛、前哨、二道河、鴨綠河、濃江15個大中型國有農場,共有346個農業生產連隊,11個直屬企業。

目錄

經濟發展

建三江的大氣質量及草原森林的天然程度等均屬全國少見,符合綠色農業發展的要求,江澤民同志視察建三江時,多次提到空氣、水、土地和綠色食品。對建三江的生態環境給予了高度評價。 經過40多年的開發建設,建三江已經初步形成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大農業的規模,為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打下了堅實基礎,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經濟發展優勢:建三江現有耕地802萬畝,林地211萬畝,牧草地68萬畝,天然水面73萬畝,葦塘15萬畝;河流縱橫,除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外,主要支流為撓力河、別拉洪河、七星河、濃江河、鴨綠河等,水質無污染,且地下水資源豐富。天然水域產全國聞名的大馬哈、大白魚及"三花五羅"等名貴魚種,人工養殖鯉魚、草魚、鰱魚、鲶魚等,養殖基地。成功地繁育了鱘魚等"活化石"類名特魚種。境內山地系完達山余脈,山高林密,山中有黑熊、野豬、狐狸、野兔、狍子等野生動物,山間有木耳、蘑菇、猴頭等菌類植物,還有刺五加、五味子、黃芪、桔梗等中草藥。墾區內礦產資源有銅、錳、鉻、煤、花崗岩、高山瓷土、草炭等。

環境

建三江墾區環境優美,境內分局所在地和各個農場所在地建築各異、美觀大方、環境整潔、文明管理,分局和農場像16顆明珠鑲嵌在三江大地上。境內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春天一片綠色鋪天蓋大地,秋天一片金黃豐收的喜悅,激動人心。秋高氣爽,各種珍禽展異獸高空鳴叫,和墾區同慶豐收,共同歌唱,構成了一幅非常甜美和諧的畫卷。北大荒人發自內心地傾訴,美麗富饒的建三江,是我的家鄉、我的祖國。
區域內三江環繞,七河貫通,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資源豐富,具有發展農、林、牧、副、漁、工業及邊境貿易的優越條件。轄區內農場集中,布局合理,土地連片,與周圍市縣無交叉,鐵路貫通,公路縱橫,電力聯網,機械配套,程控電話、計算機、有線電視綜合信息網覆蓋全局,城鎮建設日趨完善,是開放型、多功能、社會化、現代化,既有農墾特色,又有城鎮風貌的新型墾區, 這裡匯聚了五湖四海人們開創了北大荒精神以及北大荒文化。
美麗富饒的建三江,不僅凝聚了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中華兒女,獻身建三江的開放、開發、自願為這裡的建設出力流汗,尤其是老農墾戰士、支邊戰士、知識青年,他們為這片熱土獻出青春獻終身,獻出終身獻子孫,要世世代代戰鬥在這裡。而且,每逢春秋兩季,還有八十年代10萬移民大軍湧向北大荒,一座座農家屋,是他們的臨時住所,春播種、秋收割,幸福勞動形成一道特殊的風景線,為建三江墾區增添了生機和活力。

農業特色

建三江墾區又一個鮮明的特點,這個分局被聯合國工業促進組織命名"國際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生態示範局"通過了國家專家組鑑定,生態環境良好。各農場都充分利用自己的得天優勢,在大力發展水稻種植的同時,以市場為導向,以訂單農業為前提,大力引進紅小豆、白瓜籽,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業,如絨山羊、長毛兔、鱘魚等,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已有一批經國家審核批准的綠色食品,獲得A級綠色食品標誌使用權。生產的AA級綠色標誌使用權。生產的AA級綠色食品銷往日本、德國等國家。
在建三江開發建設中,他們緊緊抓住重點科研項目和高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緊緊抓住科技園區和科技示範帶的建設;緊緊抓住農業現代化標誌性創新工程的啟動實施;緊緊抓住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把培養人才放在建三江建設的主要位置。
建三江地處世界聞名的三大黑土帶,境內有20多萬公傾的濕地,具有"地球之腎"美譽,有着廣闊的發展前景。面對十六屆五中全會提供的加快發展的新形勢新機遇,建三江分局黨委審時度勢,發揮優勢,科學制定了分局"十一五"規劃,提出了堅持"穩農、快牧、強工、活貿、興城、富民"十二字方針,和"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墾區"的總體目標,努力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按照"十一五"規劃,建三江分局2006年將重點發揮資源、生態、科技、地緣、現代農業等優勢,着力發展標準農業、科技農業、效益農業、觀光農業,努力建設好墾區現代化農業窗口,實現"625521"的農業發展目標,即,總播面積600萬畝、糧豆總產275萬噸、平均單產500公斤、農業總產值50億元、畝利潤240元、農業人均收入1.2萬元。遠景目標是,到201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80.5億元,比2005年平均增長15%;糧豆總產60億斤,優質率達到100%,種植業勞均生產糧豆由上前的48噸提高到58噸,商品率達到90%以上,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8%;"十一五"期間,全局專業技術人才年均增長率保持在3.5%左右,人才總量從2005年的9724人發展到12730人左右;到2010年全局城鎮化水平達到65%,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到25平方米,城鎮住房磚瓦化率達到100%,全面加快局場城市化、現代化、城鄉一體化進程。
2008年8月28日,中國優質粳稻米(建三江)交易合作洽談會暨首屆"中國綠色米都"稻米節在黑龍江省建三江隆重舉行。國家糧食局副局長張桂鳳、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會長白美清以及來自全國30個省、市(中直企業)的161個行政單位、社會團體、大中型企業、新聞單位、農墾系統及周邊市縣共計1500多名代表參加了會議。
這次交易會由中國糧食行業協會、黑龍江省糧食局、省糧食行業協會、省農墾總局、農墾建三江分局等5家單位聯合主辦,由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大米分會、黑龍江省農墾建三江分局、省農墾總局糧食局、北大荒米業集團等4個單位承辦的一次國家級行業盛會,搭建了展示墾區大農業、大糧食的平台,既是我省與主銷區糧食產銷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進一步推動糧食產銷合作的重大舉措。
會議期間,與會人員參觀考察了農墾建三江分局現代化、生態化粳稻產業示範區,組織了優質粳稻米產品展銷。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北京市糧食局、黑龍江省糧食局、農墾建三江分局等單位將就中國粳稻米市場發展,舉行了產業發展論壇。還舉行了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大米分會一屆四次理事會。
交易會上有14個交易合作項目進行了現場簽約,總簽約額為113.3萬噸,實現總交易額22.5億元。其中大米17.3萬噸,水稻96萬噸。
2009年9月15日,黑龍江省金秋糧食洽談會暨第二屆建三江稻米節進入5天倒計時,建三江分局金秋糧食洽談會準備工作全部結束,此次洽談會是由省糧食局、省農墾總局、省行業協會與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福建、雲南7個糧食主銷區省市糧食局共同主辦的,將於2009年9月21日至22日在建三江分局舉辦。屆時,將有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的糧食部門(行業協會)和大中型糧食產、銷企業(集團)1300人參加。

旅遊資源

旅遊資源豐富,有國家糧食儲備基地,有石灰岩溶洞,有天然白樺林,有現代化農場,有喀爾喀山風景區,有洪河、撓力河兩個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和烏蘇里江、勤得利兩個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有額圖灣、東安等風光旅遊區,有赫哲等民俗風情旅遊區等。[2]

走進建三江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 經過六十四年的開發建設,建三江分公司(管理局)累計為國家生產糧食1.03億噸,提供商品糧9340萬噸。全局年均糧食產量約占全省1/11、占全國1/105,粳稻年產量占全省的1/5、全國的1/20。農業勞均生產糧食85噸,農業勞動生產率達到世界發達國家水平。全局人均創造地區生產總值10.2萬元,在全省處於第一方陣。勵精圖治地實現了「農業現代化走在前、脫貧攻堅走在前、城鎮建設走在前、內部機制改革走在前、勞動生產率走在前、城鄉一體化走在前」的三代北大荒人的夙願和夢想。2018年,建三江管理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9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億元,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130萬畝,實現糧食總產量668萬噸,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萬元。被農業部命名為現代化大農業示範區和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2019年8月14日,中央電視台新聞直播間「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黑龍江篇),對建三江現代化大農業進行了現場直播。9月27日,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發改委、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聯合製作的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第23集《輝煌新時代》,在報道新中國農業發展成就時,再度將珍貴的鏡頭聚焦建三江管理局和七星農場,向全國觀眾呈現了現代化大農業的壯麗和歷久彌新的北大荒精神。
一年來,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新聞聯播》《中國奇蹟》《新聞直播間》國際頻道、英語頻道、黑龍江廣播電視台新聞聯播《壯麗70年---龍江之歌》《多彩龍江》直播節目《祖國,您好》國慶獻禮微視頻、人民網、新華網、農民日報、黑龍江日報、東北網《奮鬥》雜誌等主流媒體紛紛聚焦建三江這片神奇的熱土。
2018年9月25日,是一個永遠載入建三江、全國農墾系統乃至中國農業發展史冊的重要時刻,也是令建三江、北大荒和龍江人民無比榮耀的難忘時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赴東北三省考察首站就來到了「建三江」這個名字不一般的地方,神采奕奕地先後考察了北大荒精準農業農機中心、七星農場萬畝大地號和建三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他走進萬畝田疇,高瞻遠矚、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先後做出了「中國糧食,中國飯碗」、「農業要插上科技翅膀」等十個方面的重要指示,為建三江立足新方位、找准新坐標、展現新作為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行動指南。

全局各級黨組織從「六個聚焦」入手,萬眾一心地把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轉化為幹事創業的理論之源、方法之源、信心之源、動力之源,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總書記和黨中央的親切關懷、殷切期望。

一是聚焦總書記「中國糧食,中國飯碗」的重要囑託,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2019年,管理局、分公司重點向品種、品質、品牌、特色要效益,應用水稻超早育苗技術,提高大米食味值和產品競爭力,擔當起「中華大糧倉」的建設重任。實施「品牌農業」戰略。推廣優良品種,讓好品種產出好產品。改變目前水稻品種多而雜的現狀,優中選優,重點推廣「三江6號」、「綏粳18」、「龍稻18」、「龍粳57」等優質品種。提升產品品質,讓好品質帶出好銷路。結合超早育秧技術種植優質水稻200萬畝,提高食味值和競爭力,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做強做響品牌。抓住總書記考察建三江的機遇,充分發揮「建三江」品牌影響力,借勢進軍北京、天津、哈爾濱等大中城市的超市、中高端社區。發展特色種養業,讓好做法闖出好市場。示範稻田養殖小龍蝦,蟹稻、蛙稻、泥鰍稻種植面積擴大到3萬畝。農副產品由安全型、健康型向放心型轉變,拓展生態農業新路徑。今年4月,中國地質調查局瀋陽地質調查中心利用衛星高光譜技術,探明建三江、富錦地區分布着面積為739.7平方公里的天然富硒耕地土壤,99.54%的土地達到AA級標準。管理局依託創業、大興和前進農場「富硒帶」種植富硒稻18萬畝。瀋陽地質調查中心聯合國際黑土地協會建立了中國東北地區農產品產地溯源溯質信息服務平台,相當於給建三江每塊土地辦理了「身份證」。

二是聚焦總書記「戰略基地,戰略產業」的重要指示,固本強基,促進可持續發展。建三江耕地面積占墾區耕地面積的1/4。為了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國防安全,分公司(管理局)始終堅持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的農業現代化道路。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產業體系。突出主導產業優勢抓項目。發揮全局1800萬噸倉儲總容量和每年720萬噸加工能力的優勢,結合墾地合作共建,打破行政區劃,構建原料基地,打造「第一加工車間」。抓住國家調整水稻收儲價格的政策機遇,提高企業達產率,力爭三年時間實現加工轉化60%以上。發展訂單種植面積300萬畝。依託產業園區建設抓項目。重點建設和完善經濟開發區、創業、前進、勝利園區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儘快完成洪河、前鋒園區鐵路專用線建設及合作運營,逐步形成道路暢通、設施配套、服務周到、功能齊全的現代產業園區。引導加工型農業項目向產業園區聚集。強化招商引資抓項目。做到「三個圍繞、三個抓緊」,即圍繞資源優勢招引項目、圍繞特色種養招引項目、圍繞農業觀光旅遊招引項目,有簽約意向的項目抓緊簽約、已簽約的項目抓緊落地、已落地的項目抓緊建設和啟動,堅守生態環保底線。優化營商環境抓項目。按照《黑龍江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的相關政策,磨好作風、環境「兩把刀」,發展實體經濟。發揮好企業市場營銷協會作用,搭建產品外銷和項目引進平台。積極組織參加哈洽會、綠博會、食材節、農交會等大型展會,成功舉辦了首屆文化旅遊商品大集和2019新米競拍會,加快發展「互聯網+農業」電商模式。推廣七星農場「共享農場」私人定製、前進農場科技園區三級分銷、勝利和大興農場「我在農場有畝田」體驗式銷售等多種營銷模式,實現線上線下銷售有機融合。

三是聚焦總書記「要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不能竭澤而漁,堅持用養結合、綜合施策,確保黑土地不減少、不退化」的重要原則,念好生態「農業經」。

來到三江不用酒,捧出綠色就醉人。建三江擁有大平原、大界江、大濕地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生態優勢,被授予「國家級生態示範局」稱號。2019年,管理局、分公司繼續着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堅持免耕深松、黑土層保護、秸稈還田和休耕輪作制度,實施保護性耕作,提高耕地質量。減化肥、減農藥和應用生物有機肥、新型微生物菌劑肥面積850萬畝。旱田少耕、深松面積達到100%。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到100%。落實休耕面積66.25萬畝,減化肥1.4萬噸,減農藥680噸,累計降低生產成本1.3億元。有機作物認證面積8.9萬畝。綠色食品標誌認證新增5個企業;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7.05億元,完成農田小水、農發項目、高標準良田等基礎設施建設。利用地表水節約地下水。推行「三水」措施和水資源「雙控」行動。節水控灌技術推廣面積達到700萬畝。全局新增江水灌溉面積100萬畝。投入10億元抓好灌區百萬畝田間配套工程建設,三年工程力爭兩年完成,造福三江百姓;開闢秸杆綜合利用新渠道。秸稈還田面積達到95%,其餘5%的面積進行燃料化、原料化利用。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100%;發展林業產業。林木種苗繁育面積達到4500畝,植樹造林6000畝,經濟林8000畝。搞好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鼓勵種植高效經濟作物,確保食用菌棒發展到1000萬棒。林業總產值較上年增長10%以上。為建設綠色糧倉、綠色菜園、綠色廚房奠定綠色生態基礎。

四是聚焦總書記「農業要振興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的重要要求,邁向更高標準、更高水平的農業現代化,打造智慧農業先行區,全面開啟現代化農業管理新模式。在農業現代化頂層設計上要體現出在全國具有引領性、前瞻性和示範性。結合中國農業大學、八一農墾大學水稻產業創新研究院項目,每個農場推廣2項以上農業新技術。發揮國家首批農業物聯網應用示範項目(七星農場物聯網綜合服務信息平台)作用,對農田作物長勢、病蟲害、土地墒情養分、作業標準等進行實時監控和精確測定。依託北大荒數字農服平台,廣泛應用全球定位(GPS)、地理信息(GIS)、衛星遙感(RS)「3S」技術,發展精準農業,七星農場數字農服平台上線應用,開啟了現代農業管理新模式。配備插秧機自動導航系統。推廣應用農業新技術。堅持農機農藝結合,良種良法配套,集成推廣「一控兩減」、超早育秧、密苗機插、水稻寬窄行、缽育擺栽側深施肥、暗室疊盤育秧、水稻航播、插秧輔助直行系統、土地成圖系統、無人插秧、攪漿作業等18項創新性技術。推廣應用水田變量施肥、旱田變量施藥新技術和擺栽機、「3+1」水田重型滅茬犁。其中,變量施肥、變量施藥和無人作業技術全國、全球領先。進行了全國首輪農業全過程無人耕作試驗。2019年4月,黑龍江八一農大與建三江管理局成立水稻產業創新研究院;7月,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啟發在建三江設立「綠色超級稻院士工作站」。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福鎖工作站正在籌建,標誌着華中農大與建三江產、學、研高端合作開啟新篇章;與東北農業大學共建農業研發中心平台;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就智慧農業、雲計算等領域展開合作;中化農業與先正達公司為前進農場建立「數字農業智能灌溉高標準示範農場」。

發揮農業科技園區示範引領作用。省委在十二屆五次全會通過的《關於貫徹「八字方針」,深化改革創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要求:「提升農墾建三江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水平」。今年,建三江現代農業科技園區與中國農科院、東北農大共同承擔國家級科技支撐計劃課題,開展試驗示範項目50個。拓展園區現代農業展示、科技培訓和研發、技術推廣應用、農技人員培訓和休閒旅遊觀光五大功能。建三江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被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列入2019年創建名單。

為了給建三江現代化大農業「引擎」裝上科技硬核,我們運用高分一號光學遙感衛星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建立了國家首批農業物聯網應用示範項目——七星農場農業物聯網綜合服務信息平台。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在我局建設首批5G基站,探索建設「無人農場」、「智慧小鎮」,以管控數據化開啟數字農業新模式,以數據資產化開啟智慧農業新業態,努力構建天空地一體布局、人機物全面互聯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

五是聚焦總書記「農墾改革要堅持國有農場發展方向」的重要路徑,做大做強做優自己。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黑龍江省委、省政府關於進一步推進黑龍江農墾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建三江開展了「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大討論,以「兩化一改革」為重點,以「雙控一服務」為標誌,以「一體兩翼」為抓手,以「三庫一中心」為依託,實施「181」戰略,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6月28日,「中共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建三江分公司委員會」和「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建三江分公司」掛牌;同時對15個已經實行機構、人員、資產、債務、財務核算「五分開」、註冊掛牌的農場有限公司,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各項內控制度,練好內功,壯大自己;管理局通信公司與農墾總局通信集團實現了重組,激發了企業活力。7月6日,建三江管理局、分公司與佳木斯市正式簽訂了「整體打包、市級統一承接、委託管理」的協議,對區域內的12個國有農場以及管理局承擔的政府行政職能有序移交。探索建立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9月7日,建三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黨工委和管委會正式掛牌,按照新體制運行,為深化農墾改革走出新路子。這個創新舉措,確保了行政職能的統一性和完整性,有利於各項職能的有效銜接、順暢運行、區域統籌、一體發展,為貫徹新發展理念,形成「三大一航母」提供了堅強的體制機制保障。

六是聚焦總書記「三個衷心希望」的重要期望,滿足職工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構建綠色城鎮體系,以生態建設為基礎,以特色城鎮為支撐,以智慧城鎮為保障,促進城鎮建設提擋升級,打造宜居、宜工、宜商、宜游的城鎮群。總投資13.08億元,重點抓好公益性建築、保障性住房、智慧城市、三供兩治項目、綠化美化亮化、道路、衛生廁所建設和建三江幸福養老中心(二期)、八五九農場養老院、前進農場托養中心運行等民生實事。局直地區重點建設書香苑廣場和多功能體育中心。中國燃氣公司建設燃氣站1座。新建、改造公共廁所22座。新建污水處理廠4座、垃圾處理廠2座。新建改造給水排水管道40公里。投資4000萬元完成熱電廠130噸循環硫化床發電鍋爐技術改造;力爭投資3.6億元,開工建設全長18.9公里的二龍山至建三江城區主幹路工程。投入1800萬元對城區進行高標準綠化。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的加快老城區改造步伐和部分建築物牆體外立面修繕。勤得利、鴨綠河、濃江等農場抓好藝體館建設,七星農場抓好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突出「一城一品一特色」,建設精品城鎮,大力實施人居環境整治集中行動,做到重點建、常年管,全民建、專業管,義務建、制度管。按照《建三江管理局城鎮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要求,到2019年底完成三年環境整治任務的70%。同時,規範物業管理和收費標準。局直、場直地區物業管理覆蓋率要達到100%。完善功能,加快智慧城市建設,以「智慧社區」建設為切入點,整合各類資源,通過網站和手機APP平台,實現貸款、水電、供暖、通訊、醫療、實時公交等居民基本生活繳費管理上平台。做到全局一個平台、一張網。一站式服務大廳、老年公寓、客運站、文化廣場等重點公共場所實現wifi網絡全覆蓋。圍繞「文化樹局」建設,實施「五個一」工程,增強文化支撐力。傾力培育版畫、攝影、書法、聲樂藝術表演等四個文化品牌,2019年夏和2020年元月,先後組織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文藝小分隊和「文化樹局」文藝小分隊,舉辦了古典詩詞歌誦會,抽調文藝骨幹到省城文藝團體學習觀摩,將北大荒黑土文化與大農業、大濕地、大界江等旅遊資源相融合,發展旅遊產業,開展了「我愛你,中國」迎接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主題廣場文化活動、書法、美術、攝影展覽、「綠色米都、金色三江」歌手大賽和「文化樹局」系列活動,成功舉辦了七星旅遊名鎮全域旅遊資源推介會和第四屆職工綜合運動會。圍繞紀念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建三江一周年,召開了紀念大會、舉辦了「中國糧食、中國飯碗」大型專場文藝演出、開展了書法攝影美術展覽、徵文比賽和主題宣傳月等一系列活動。管理局圍繞弘揚北大荒精神,選樹了八五九農場葛柏林、二道河農場暴勇、大興農場劉朝東和北大荒現代農業園區4個典型人物和群體,舉辦了先進人物事跡報告會,暴勇入選全省「弘揚四大精神先進事跡報告團」到省內哈爾濱師範大學、大慶油田等地巡迴報告;分公司領導受邀到教育部高教司,舉辦了專題講座,使北大荒精神走進中央和國家機關;突出抓好小團山、喀爾喀山、東安鎮、勤得利古城和洪河濕地公園、天文科普館等文化遺蹟和景觀的保護和經營。着力打造八五九農場「五大景區」、勝利農場「三大特色」、七星農場「總書記考察路線」、勤得利農場「兩大景區」、二道河萬畝大地號等旅遊景點建設,在「點、線、面」上做文章,精心打造了3條旅遊線路,探索將本地旅遊資源和黑瞎子島、三江口、街津口等周邊市縣景點整合,構建富有區域特色的旅遊產業帶。習總書記考察路線成為旅遊熱線。

加快發展的信心比黃金還重要。 習近平主席在2019年新年賀詞中深情地提到「建三江萬畝大地號稻浪滾滾」,讓勤勞智慧的三江兒女心潮澎湃,總書記濃濃的三江情懷再次激盪起建三江職工群眾奮力當好現代化農業排頭兵和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的磅礴力量。三江兒女決心以奮鬥的姿態做新時代的「追夢人」,讓建三江優質大米暢銷大江南北,香飄萬里。

視頻連接

獨家V觀:習近平在黑龍江考察 首站來到建三江
建三江直達大連航線正式開通 全程兩小時20分鐘
我的家鄉建三江

參考文獻

  1. 中國有個建三江文學在線知識網 2020-02-06[引用日期]
  2. 中國綠色米都—農墾建三江黑龍江三農網 2020-02-07[引用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