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录学史论丛
内容简介
本书共3章,另有目录学论文6篇,并附录作者著述目录。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先秦至宋末元初的目录学史,为了补充明清部分的缺遗,朱天俊选取作者6篇关于明清目录学史的研究论文附于后。这些论文是:《〈永乐大典〉的编纂及其价值》、《〈千顷堂书目〉考》、《〈明史艺文志〉与补史艺文志的兴起》、《章学诚的目录学》以及《清代两个大辑佚书家评传》。这样,读者就能全面看到作者对于中国古代目录学史的见解和研究成果。本书根据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提出中国目录学萌芽于殷商时代,形成于汉代。对中古前期(东汉至隋)和中古后期(唐至元)的图书目录事业,先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加以探讨,把目录学放在整个社会中去考察。然后研究和评论本时期的目录学家和书目。研究历代目录学家时,总是联系他们一生活动与学术成就进行评述;研究历代古典书目时,既对书目的体例、源流、书目学术内容与编辑方法作了仔细的分析,又对书目各自的价值与影响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介。在研究书目和目录学家的基础上,总结出各时期目录学的理论与方法。是第一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目录学史论著,为目录学史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作者介绍
王重民(1903—1975),河北省高阳县人,192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就职北海图书馆。旋任北平图书馆副馆长。1934年历游法、英、德、意、美各国著名图书馆,着力搜集与研究中国古籍。1947年归国后,仍在北平图书馆工作,兼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52年主持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工作。著述繁富,有专著论文160余部(篇)。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为书籍文献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工具书。选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学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论文、作品为一条词目;古籍[1]中个别篇章,习惯上认为有特殊意义的,也独立设目。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现。少数著作是几个学科不可缺少的,在有关各卷互见。互见条目用(参见第 页)注明。
视频
中国目录学史论丛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中国古籍和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2016-07-26
- ↑ 专著和论文哪个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