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中国李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1],也是我们国家优秀文明历史的象征,一直沿用至今,一个简单的文字也道出了我国人们的聪明才智[2],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成就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辉煌。

目录

名词解释

中国李(中国李)一般指李(蔷薇科李属植物)

李(Prunus salicina Lindl.),蔷薇科李属木本植物,小枝无毛;叶片为矩圆状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花梗无毛,萼片长圆状卵形,花瓣白色,长圆状倒卵形;果实黄色或红色,有时为绿色或紫色,外被蜡粉;花期4月;果期7-8月。

李原产于中国东南部,现中国秦岭周边及以南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李对气候的适应性强,宜在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方生长,常常生于海拔400到2600米的山坡灌丛中、山谷疏林中或水边、沟底、路旁等处。李的繁育方法较多,有扦插育苗法、分株育苗法、嫁接育苗法、种子育苗法等。

《滇南本草》记载李子味甘酸,有清热、生津、利水、健胃、祛肝火的功效,主治虚劳内热、消渴、腹水、小便不利、消化不良等症。据现代医学记载,李子能促进胃酸和胃消化酶的分泌,有助于改善食欲、促进消化,李肉对肝硬化有辅助治疗作用,常吃李子还有养颜美容、润滑肌肤的效果。李子可生食或制果脯,也可用来做罐头,此外,它可作为酿造果酒的原料。 李树的树枝广展,叶自春至秋呈红色,尤以春季最为鲜艳,是良好的观叶园林植物。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9-12米;树冠广圆形,树皮灰褐色,起伏不平;老枝紫褐色或红褐色,无毛;小枝黄红色,无毛;冬芽卵圆形,红紫色,有数枚覆瓦状排列鳞片,通常无毛,稀鳞片边缘有极稀疏毛。叶片长圆倒卵形、长椭圆形,稀长圆卵形,长6-8(-12)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急尖或短尾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圆钝重锯齿,常混有单锯齿,幼时齿尖带腺,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侧脉6-10对,不达到叶片边缘,与主脉成45°角,两面均无毛,有时下面沿主脉有稀疏柔毛或脉腋有髯毛;托叶膜质,线形,先端渐尖,边缘有腺,早落;叶柄长1-2厘米,通常无毛,顶端有2个腺体或无,有时在叶片基部边缘有腺体。

花通常3朵并生;花梗1-2厘米,通常无毛;花直径1.5-2.2厘米;萼筒钟状;萼片长圆卵形,长约5毫米,先端急尖或圆钝,边有疏齿,与萼筒近等长,萼筒和萼片外面均无毛,内面在萼筒基部被疏柔毛;花瓣白色,长圆倒卵形,先端啮蚀状,基部楔形,有明显带紫色脉纹,具短爪,着生在萼筒边缘,比萼筒长2-3倍;雄蕊多数,花丝长短不等,排成不规则2轮,比花瓣短;雌蕊1,柱头盘状,花柱比雄蕊稍长。核果球形、卵球形或近圆锥形,直径3.5-5厘米,栽培品种可达7厘米,黄色或红色,有时为绿色或紫色,梗凹陷人,顶端微尖,基部有纵沟,外被蜡粉;核卵圆形或长圆形,有皱纹。花期4月,果期7-8月。

主要变种

毛梗李(学名:Prunus salicina var. pubipes (Koehne) Bailey)的主要形态特征为小枝、叶片下面和叶柄以及花梗和萼筒基部均密被短柔毛。分布于中国甘肃、四川和云南。生于海拔1600-1800米的灌丛中或林边。

生长环境

李一般生于海拔400-2600米的山坡灌丛中、山谷疏林中或水边、沟底、路旁等处;对气候的适应性强,对土壤只要土层较深,有一定的肥力,不论何种土质都可以生长;对空气和土壤湿度要求较高,极不耐积水;宜在土质疏松、土壤透气和排水良好、土层深和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方生长。

分布范围

李分布于中国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仙湖植物园(王国栋017334)、民俗文化村(王定跃2550))、广西和台湾。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