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
《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發布的在中國危害比較大的入侵物種的一個名單。分別在2003年、2010年、2014年、2016年分4批發布,共71個物種。截至2020年8月,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以西南和沿海地區最為嚴重,但是還缺乏一個預警機制。入侵途徑主要是人為引進;沾粘在旅遊者身上帶入;自然傳播。
目錄
簡介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地球上的多樣性生物每年為人類創造約33兆美元的價值,然而由於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人類活動範圍逐漸擴大,國際交流日益增多,外來物種被人們有意無意從一地帶往另一地,從而給全球生態安全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鑑於此許多國際組織及發達國家制定了針對性的法律法規,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以期能夠預防外來物種入侵,減輕對國家造成的經濟損失。在生物學上,外來物種是指出現在其自然分布範圍和分布位置以外的一種物種、亞種或低級分類群,包括這些物種能生存和繁殖的任何部分、配子或繁殖體 。外來物種入侵是指生物物種由原產地通過自然或人為的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態環境的過程,它有兩層意思,第一,物種必須是外來、非本土的;第二,該外來物種能在當地的自然或人工生態系統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擴散,最終明顯影響當地生態環境,損害當地生物多樣性。入侵的外來物種可能會破壞景觀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摧毀生態系統,危害動植物多樣性,影響遺傳多樣性。
評價
外來物種的入侵途徑大體如下:一是自然入侵;這種入侵不是人為原因引起的,而是通過風媒,水體流動或由昆蟲鳥類的傳帶,植物種子或動物幼蟲發生自然遷移造成生物危害所引起的外來物種入侵。如紫莖澤蘭,薇甘菊,以及美洲斑蠅都是靠自然因素入侵中國的。二是人為引進;人為引進分兩種方式,有意引進和無意引進。有意引進,包括出於觀賞、藥用、飼料等目的的引種,出於生物防治、綠化、水土保持等目的的引種。各國為了發展農業、林業、漁業,往往會有意識引進優良的動植物品種,但由於缺乏全面綜合的風險評估制度,世界各國在引進優良品種的同時也引進了大量有害生物,如福壽螺、水葫蘆等。這些入侵種由於被改變了生態環境和食物鏈,在缺乏天敵制約的情況下泛濫成災,導致了嚴重的生態危害。還有一種是無意引進:這種引進雖是人為的,但其主觀上並無引進意圖,而是隨着進出口貿易海輪或入境旅客無意間被引入的3。如「松材成蟲」就是中國貿易商在進口設備時隨着木製包裝箱帶進來的,此外入境旅客帶的水果肉類甚至旅客鞋底也會成為外來物種入侵的途徑。[1]
參考文獻
- ↑ 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搜狗